財政部重新定義豪宅稅,將引爆嚴重後果?財政部近期公布「2024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俗稱豪宅稅),高價住宅獲利稅徵調至20%,並調降各縣市總價門檻,也首次加碼單價列為門檻之一。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表示,「對於賣家而言,如果賣房子時沒有事先推算稅金,剛好踩到紅線,後果恐怕會很嚴重。」(陳韋帆)
房東與房客保持怎樣的關係才算安全呢?一名房東將房子出租後,雖然與租客打了租約,卻為了逃稅未進行公證,近日將房屋出售,已經簽約,但租客卻不願搬離,直接陷入違約風暴。地政士表示,未經公證的租約,房客違約不願搬離,即使有押上租期,聲請法院強制執行仍須至少1年起跳時間,所以租約一定要進行公證,才能確保雙方權益。(陳韋帆)
中華民國萬萬稅,面對複雜的稅率,繼承者們可得當心了!小張(化名)去年父親逝世,他繼承並出售父親長年自住的房屋時,才發現必須課稅66.8萬稅金。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小張父親持有的7年雖然可列入持有時間,但不少人都沒有先將戶籍遷入要繼承的房屋,導致喪失自用優惠稅率及免稅額資格。」(陳韋帆)
今年5月1日起,房仲或代銷提供成屋銷售時,必須在「不動產說明書」之中揭露中繼幫浦機械室或水箱、行動電話基地台設施等資訊。「不動產說明書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在去年10月31日修訂,新增第2點內容,將在今年5月1日生效,換句話說,未來房仲或代銷帶看成屋,皆必須揭露社區中繼水箱位置與是否有基地台。
武漢肺炎,持續發威,台灣雖然抗疫有成,但最終還是不敵嚴厲的疫情,2020年3月18日確診人數破百了!雖然比起世界各國,在台灣是相對安全,但是搭乘飛機密閉空間有高度的風險,回國後還要居家檢疫14天,所以,不回國也成了旅外同胞的另類選擇。
民眾賣房子即便賠售,也還是得申報房地合一稅,否則被國稅局查到,將吃上罰金。民眾在2016年1月1日以後取得的房子,假若出售有獲利,持有期間在1年內出售,課徵房地合一稅45%稅率、持有1至2年內出售,則課徵35%稅率,持有期間超過2年、未逾10年,稅率為20%,自用住宅則有400萬元免稅額。
隨房市觸底復甦,房地合一稅也同步大幅飆升,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庫的資料顯示,2018年個人的房地合一稅收達27.9億元,不過到2019年則大幅成長到60.5億元,反應購屋人在房地合一上路之後的買賣案件,符合課稅條件的個案有些都有增值獲利,若以區域的狀況來看,稅收最多的是台中市,其次則是高雄市。
以往農曆春節過後,不少代銷、建商都會宣稱,因台商返台過節,順便賞屋、置產,締造一波強強滾買氣。但因今年春節逢武漢肺炎(COVID-19,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市調業者就發現,台商兩個字變得格外敏感,台商竟然「被消失」,許多建案反而強調「最近沒台商來看房子」。
委託房仲買賣房子,可能會遇到買方或賣方毀約,得賠上違約金,雖然可以取得一筆違約金,但假若獲得違約金的個體戶,沒有申報綜合所得稅遭檢舉,還是可能面臨因逃漏稅遭國稅局連補帶罰。
2018年北台灣建案「熱銷率」大公開,其中台北市與新北市銷售率均為46%,再看各區的話,台北市的「拖油瓶」是大安、內湖,銷售率才3成多,新北市淡水、八里、三芝與瑞芳等邊陲區,銷售率則不到3成,表現相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