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回溫?六都除高雄皆價量俱漲!(圖/好時價)
文/蕭又安/MyGonews買購房地產新聞
台灣在這次的COVID-19疫情下似乎成為世外桃源,同時又迎來中美貿易戰的資金回流,充沛的資金醞釀近期房市的「升溫」,使得房市再度成為產官學界聚焦的議題。好時價分析全台及六都的房市價量趨勢,發現除了高雄,其餘五都清一色「價量俱漲」。
房地產市場的特性為「量先價行」,意味著交易量的擴張與收縮,會牽動未來房價的漲跌,反過來說,要預測房價的漲跌,從交易量的變化可見一斑。透過這個特性,把價、量的年變動率按照時間序列在四象限圖上呈現,可見市場會從第一象限「價量俱漲」,依序往第二象限「量縮價漲」、第三象限「價量俱跌」及第四象限「量增價跌」移動,以「逆時針方向」不斷循環。
台灣前一波房市的高點發生在2015年中,不過,其實交易量在2014年中就開始收斂,收斂了一年後房價跟著向下修正,直到2017年初交易量再度放大,半年後房價反轉向上直到現在,反映了房地產「量先價行」的特性。而近兩年台灣的房市一直在第一象限及第二象限徘徊,目前則位於第一象限「價量俱漲」。
觀察六大都會區,目前僅高雄處於第二象限「量縮價漲」,其餘五都皆位於第一象限「價量俱漲」。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年房價「北冷、中南熱」的盤整趨勢,從四象限圖來看,似乎已經變成「北溫、中南熱」的回溫態勢,尤其台北市近三年來幾乎都位在第一象限「價量俱漲」,儘管目前離房市高點仍有逾8%的差距,且價格波動的幅度在六都中相對微小,但近年來確實感受到價格的蠢蠢欲動。除了雙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在四象限圖上則有更強勁的表現,尤其台中、台南的年漲幅都有5%的水準,格外引人注目,只是需要多加留意該二市是否已過熱。
▲(圖/資料照)
總結來說,無論是自住或是投資,「好時機」都是大家在意的條件,透過價量變動的四象限圖,可以更精準地判斷目前房市的狀況及進場的時機與風險(例如量縮太久,下跌的可能性就愈大)。同時,對執政者而言,亦可從中判斷是否到了調整房市政策的時機,避免房價失控再度登上民怨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