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今(19)日「房屋稅條例修正」(囤房稅2.0)完成三讀,最快2024年7月上路,將採全國歸戶、稅率累進制度,建商餘屋也將納管,逾5年將採4.8%最高稅率。全國商總主席、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表示,「政府立這項法案,如同打出『七傷拳』,傷建商七分、傷自己三分,建商極有可能將成本轉移至消費者,讓房價再度攀升!」(陳韋帆)
裝修蟑螂(裝修詐騙)橫行!根據住宅消保會統計,2013~2023年6月,「住宅消保會」已累計受理13,116件的住宅糾紛,其中3成是買賣糾紛,7成是裝修糾紛。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表示,「如果消費者碰上裝修蟑螂,以刑事詐欺提告後,往往被檢察官歸類於民事糾紛,呼籲內政部應修裝修專法,確保民眾權益。」(陳韋帆)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資料,今年1月份消費者物價房租類指數103.04,再度寫下歷史新高記錄,與去年同期相比年增2.44%,在各區域的租金成長表現上,南部地區漲勢最猛,今年1月房租類指數年增3.08%,年增幅首度破3%。(記者:陳韋帆)
短線炒房獲利驚人!根據永慶房屋統計,大台北區域近2年內房屋持有不到1年便轉售的案件,平均1件獲利逾180萬,其中價差超過20%占比高達39.2%,平均獲利280萬元。對此,永慶房屋表示,即使《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條例有望抑制炒作,但消費者仍需注意!(記者:陳韋帆)
台灣永續關懷協會推出「購屋不踩雷–AI查尋神器」,只要進入網站,就能查到建商所有的司法判決紀錄。協會主委、立委江永昌表示,「購屋糾紛1季500~600件,1年逾2千件,相當可怕,所以推出該網站,讓消費者可以一目了然。」(記者:陳韋帆)
政府修法限制預售屋換約,讓部分消費者開始考慮買新成屋,但新成屋有比賣「未來價」的預售屋便宜很多嗎?根據住展雜誌統計2022年12月底預售屋、新成屋成交均價,目前宜蘭縣新成屋平均成交價比預售屋建案貴5.2萬元/坪,北台灣其他縣市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新竹縣市,則是預售屋建案平均成交價高於新成屋建案,價差最大為新竹縣市5.1萬元/坪,最小為基隆市,僅差2,000元/坪。(記者:陳韋帆)
立院近日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一讀,房仲全聯會理事長張世芳表示,「今年1-10月移轉量已明顯緊縮,僅12,546棟,年減幅達8.2%,加上政府《平均地權條例》似乎已箭在弦上,估計明年全國房市整體會呈現量縮價平,將是消費者相當保守的一年。」(記者:陳韋帆)
房價開始走下坡了嗎?永慶房屋針對2023年Q1房市看法市調,有46%民眾看跌房價,相較29%看漲比例大幅超前,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陳賜傑表示,在消費者看法呈現多空交叉下,房市多頭恐怕已到了盡頭。(記者:陳韋帆)
黑心房仲詐騙又一樁!讀者X先生(化名)向三立新聞網投訴,「我遇到某知名品牌房仲給我假的實價登錄紀錄,讓我買到整整貴了550萬的房子,但證據難找,法律上難以追討公道,僅希望把遭遇告訴大家,不要有人再上當。」(記者:陳韋帆)
房價越來越貴,不少建商將坪數縮減,降低總價,這樣就能賣掉嗎?恐怕太小就沒人想買。根據住展雜誌統計,北北桃竹1房型建案規畫佔比明顯縮減,全部低於1成以下,即使市房價最貴的台北市,也僅佔8.8%、年減3.4%,顯見消費者並不會盲目追求一定要買房,空間過小不宜居的房型,寧可不買。(記者:陳韋帆)
六都各行政區「餘屋排行」大洗牌!根據台電低度用電資料,過往被戲稱鬼城的林三淡,已淡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桃園龜山3593戶、台中北屯2580戶、桃園中壢2488戶。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上述三區皆有新興重劃區,購屋需求確實攀升,但在建商大舉推案下,出現供過於求的短期現象,自然餘屋數量大增,消費者可等等看是否有無建案降價出清。」(記者:陳韋帆)
房市警鐘響起,住展統計,11月房市六大指標呈現「一升、三降、二平」,其中預售屋推案量分數上揚,待售建案個數、來客組數、成交組數分數下挫,新成屋戶數、議價率分數持平。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11月預售案推案量大幅攀升3百餘億,但房市買氣低迷,如何縮小買賣雙方價格認知差距,成為建商推案一大考驗。(記者:陳韋帆)
台灣房地產買氣持續緊縮,海外置產已成為新主流?信義房屋指出,近期赴日購屋夯,主要有2個原因,1、高資產族群資產布局觸角伸向海外,2、政經穩定的日本即成為熟悉的選擇,不過,信義房屋也指出,近10年來消費者購屋心態有明顯變化,從高報酬的「小、舊、遠」產品,轉變成保值性高的「地點優、屋齡新」產品。(記者:陳韋帆)
台南市安南區餘屋量冠全市!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今年H1安南區新建餘屋高達1093宅、年增75%,居全市之冠,然而,交易量卻連續走下坡,直至今年10月首度跌破百位數,僅剩36筆。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以這種情況來看,恐怕會有一波出清潮,想撿便宜的消費者可以趁此波機會好好把握。」(記者:陳韋帆)
房市看衰的人變多,買氣就會急縮,建商則會開始跟消費者、投資盤比毅力,等待買氣回歸那天!台經院今(25)日舉辦「11月分景氣動向調查報告線上視訊記者會」,台經院指出,2022年10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已連續3個月呈現下滑,創近半天新低。台經院指出,「不動產業前景不明,貨幣緊縮態勢確立,消費者看空房市,致使交易量明顯萎縮。」(記者:陳韋帆)
近期房市上傳出建案爛尾,還有不少投資客拋售預售屋消息,根據過往經驗,部分物件就有可能流入法拍市場,許多眼尖的網友開始關注「法拍屋」,盼能從中撿到便宜,對此,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法拍屋地雷不少,不小心踩到,就有可能不賺反虧,不熟悉法拍屋的消費者應當留心。」(記者:陳韋帆)
新北市樹林區建案「凱旋大苑」建商宣布倒閉,消費者不知如何是好,財經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以現有的預售屋價金信託機制來說,遇到惡意建商,購買預售屋就會像在集資開發,開發利益也無法共享,還不如開放『私募』來的好。」(記者:陳韋帆)
新建案調查雜誌住展發布最新資料,10月房市持續降溫,六大指標中,「待售建案個數、議價率」持平,「預售推案量、新成屋戶數、來客組數、成交組數」等四項分數下跌。住展指出,消費者出手意願低落,部分區域建案開價已趨於保守,但更多的是建商,則是放緩推案腳步,「以拖待變」。(記者:陳韋帆)
新北市樹林區預售案「凱旋大苑」驚爆爛尾,建商沅臻建設表示,因流動資金不足,暫時停工,信託專戶餘額約7千萬,該司11月1日解散,新北市消保官已約談代表律師,將於11月2日向市府說明。其實遇到爛尾樓,一般要先釐清是惡意倒閉,抑或是財務周轉不靈,消費者才能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記者:陳韋帆)
找知名品牌買屋一定保險嗎?恐怕不是,一名讀者老張(化名)向《三立新聞網》分享近日賣房、買房的換屋過程,竟然每個環節都都是套路,該名房仲不僅將自身利益極大化,最終還將消費者帶到別的品牌簽約,一條龍的黑心作法讓人嘆為觀止!(記者:陳韋帆)
台中知名豪宅建商藏美建商今(18)日與日本大林組舉辦台南建案「藏美表參道」簽約記者會,談到近期台南房市,執行長郭君傑表示,「交易量近期明顯量縮,但這也代表個案表現時代來臨,如『藏美表參道』,相較他案表現優異,還創台南北區最高價,成就45~50萬成交價,顯見好的建案,消費者依舊會埋單。」(記者:陳韋帆)
要買到理想中的好房,除了靠現場觀察,讀懂「不動產說明書」更是關鍵。信義房屋表示,不動產說明書中的「謄本」、「土地使用分區」、「特殊屋況及周邊重要環境設施」,就如同房屋價值與房屋歷史的三張身分證,仔細查閱,不僅有助拼湊房屋的真實樣貌,更能降低買、賣雙方因認知落差所造成的交易糾紛,消費者也可更容易買到理想好屋。(記者:陳韋帆)
近3年房市火熱,不少預售案出現奇葩現象,有建商要求消費者無條件接受延遲交屋,亦有建商要求消費者加價才肯交屋,完全無視合約精神,以及政府監督執法威嚴。(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