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設籍戶數爆衝!據內政部資料,今年1~2全台戶口數量暴增10萬戶,為過去常態8倍。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在2024年全民瘋買房浪潮下,中古屋交易熱絡,而前幾年預售屋熱度也極高,去年也到了交屋潮,而台灣的房地稅徵部分,自用往往比非自用便宜許多,所以許多人交屋後就開始進行家庭解壓縮,戶口數量不斷攀升。(陳韋帆)
全台房價近年來不斷飆升,不少屋主轉手獲利,而龍年賣屋的獲利頗為驚人,若以各種稅率回推,光是2024年前三季全台賣屋的獲利推估為2558.5億元,其中以新北市獲利最豐,以房地房一稅收來看,新北市5年增幅逾9.3倍最高。
中華民國萬萬稅,面對複雜的稅率,繼承者們可得當心了!小張(化名)去年父親逝世,他繼承並出售父親長年自住的房屋時,才發現必須課稅66.8萬稅金。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小張父親持有的7年雖然可列入持有時間,但不少人都沒有先將戶籍遷入要繼承的房屋,導致喪失自用優惠稅率及免稅額資格。」(陳韋帆)
政府近年積極利用稅制打房,但上有打房政策,下有節稅方式,據內政部資料,今年台灣人口數減少2萬,但家戶數卻達942.5萬戶、年增18.4萬戶,創28年新高。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前幾年房市火熱,土地稅、房屋稅都有自用優惠稅率,現在又有多屋稅,屋主們在節稅考量下,家戶數自然快速擴張。(陳韋帆)
根據財政部最新房地合一稅收統計,今年第二季房地合一稅共有近3.7萬件,其中比例最高的仍是20%稅率,共1.25萬件,占比約34%,每三件房地合一稅案件就有一件適用20%稅率,平均繳稅金額為81萬元,回推估算每件獲利約407萬元,另外有約20%適用45%稅率,推估平均每件獲利150萬元,35%稅率也有8千件,占比為21.9%,每件房地合一稅金平均85萬元,推估每件獲利約243萬元,不過最可觀的還是適
換屋族注意!拉長持有房屋的年限,稅金會跟著遞減,要是符合自住滿6年,還有400萬免稅額的優惠,剩餘的再以優惠稅率10%計算;算一算,自住和非自住要繳的稅金差很大。(陳韋帆)
繳稅季節到,全台924萬屋主們有人哀嚎有人笑,到底如何才能合法節稅呢?金門地政士事務所地政士林怡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因為台灣稅率複雜,房屋相關稅率高低,常常一個小動作就會差異很大,以『自用』與否來說,就有五大優惠稅率,其中還有許多細節必須注意,稅金極有可能相差高達百餘萬不等。」(陳韋帆)
觀察2023年的房地合一稅的各適用稅率件數,成長最多的是稅率10%級距,2023適用件數1523件,年增2.2倍,反映2016年以來適用自用滿6年400萬元免稅的屋主開始變多,房市開始出現7年之癢的轉手趨勢。(陳韋帆)
「囤房稅2.0」將於今年7月上路,建商餘屋課稅稅率也大幅攀升,根據住展雜誌統計,目前北台灣新建案待售餘屋共6607戶,前三名分別為新北市2596戶、桃園市2046戶、台北市903戶,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面對政府打炒房政策「預售屋禁轉」、「囤房稅」的前後夾攻,考驗著建商緊急應變能力。(陳韋帆)
房貸方式正確很重要!一位父親購屋,因年邁導致房貸條件沒兒子好,讓兒子當了代理人,結果逝世時,遺產稅暴衝百餘萬。新北市經紀人公會理事長、金門地政士事務所所長蕭琪琳表示,「政府課徵稅率是依循法理邏輯,所以方式錯了,未來相關稅金是有可能課到你飛天的!」(陳韋帆)
「囤房稅2.0」才三讀通過、預計明年7月上路,現階段卻漲租風聲四起,到底會漲多少?元宏資訊不動產平台總監陳傑鳴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以稅金轉嫁來說,估計每月約5百~1千元,租屋族恐怕得有心理準備。」(陳韋帆)
政府打炒房連環拳,先祭《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央行限貸令等,如今「囤房稅2.0」也12月19日三讀通過,新法預計明年7月上路。目前房產業界討論出現分歧最多的部分,不外乎就是「建商餘屋」原1.5~3.6%差別稅率調升至最高4.8%,有人認為1戶僅約多繳1萬,壓力不大,但也有人認為將導致部分建商倒閉,須留意爛尾樓風險。(陳韋帆)
「囤房稅2.0」的《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19日由立院三讀通過,由現行縣市歸戶改為全國歸戶,並針對「炒房客、投資客、建商」三大類人拉升稅負級距,最快2024年7月上路、2025年5月開始課稅。不過,房子僅擁有3戶內的自用族群,稅率仍維持1.2%,所以對於一般民眾而言,不必過於緊張。(陳韋帆)
立法院今(19)日「房屋稅條例修正」(囤房稅2.0)完成三讀,最快2024年7月上路,將採全國歸戶、稅率累進制度,建商餘屋也將納管,逾5年將採4.8%最高稅率。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此次修法影響到擁有4戶以上的多屋族以及建商,估計房市將產生五大變化如下。(陳韋帆)
立法院今(19)日「房屋稅條例修正」(囤房稅2.0)完成三讀,最快2024年7月上路,將採全國歸戶、稅率累進制度,建商餘屋也將納管,逾5年將採4.8%最高稅率。全國商總主席、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表示,「政府立這項法案,如同打出『七傷拳』,傷建商七分、傷自己三分,建商極有可能將成本轉移至消費者,讓房價再度攀升!」(陳韋帆)
財政部今(112)年力推囤房稅2.0草案,可望今年完成修法、2024年7月上路,建商部分也無倖免,未來若新法稅制上路,稅率也有有所攀升。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草案通過,最危險的建商就是,就是公司資本額與建案總銷落差過大的情況,代表財務槓桿大,一旦碰上升息或利空,就有可能倒閉或跑路。」(陳韋帆)
租屋族負擔持續攀升!民團巢運估算,全台約有300萬租屋族,另根據主計處資料,2023年8月104.16,已連25個月上漲,再創歷史新高。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通膨、租金補貼政策、房價走揚、電價調漲、稅率增加等因素導致房租快速攀升,估計這波漲勢短期內不會停歇!」(陳韋帆)
行政院6日拍板「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2.0方案),房屋稅將改採「全國歸戶」,並將現行非自住稅率(囤房稅率)提高2%至4.8%。外界質疑將增加房東稅負,財政部今(7)日表示,若以現值新台幣100萬元房屋為例,若出租且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房東適用的房屋稅最高稅率為2.4%,較現制的3.6%或2.0方案一般對象適用4.8%,至少可減輕1.2萬元至2.4萬元。(記者:簡浩正)
夫妻間贈與建物數量攀新高!根據內政部資料,2022年全台「夫妻贈與建物」棟數高達13,973棟、年增10.6%,創7年新高。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2022年7月不少縣市「囤房稅」上路,多屋者可透過贈與房屋給另一半避開「非自用」稅率,推測是數字攀升主因。(記者:陳韋帆)
房屋買賣稅率多,親友售屋也經常為了節稅困擾,有一對姐妹竟想出「半買半相送」妙招,不僅省下38萬元稅金,由於取得成本非公告現值而是市值,未來售屋時,也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房地合一稅。(記者:陳韋帆)
短線炒房獲利高達277億!根據2022年Q2的房地合一稅,房地合一2.0上路一年,2年內短線交易高達近3萬筆,佔比房市交易量達26.7%,貢獻國庫逾102億元,以45%稅率回推,等於短線交易共獲利277億,平均單價獲利達76萬,相當驚人。(記者:陳韋帆)
台日幣匯率持續維持低點,日幣對台幣匯率僅1:0.22,甚至有人聲稱用台灣雲林價就可以在大阪置產,爽賺租金報酬外,還能享有高匯差。對此,台灣精算專家與日本不動產專家皆指出,「想要賺匯差的想法沒問題,但要留意其中的風險,還要挑對地點、搞懂稅率,才不會慘賠出場。」(記者:陳韋帆)
出社會工作的民眾除了每年要繳交所得稅外,若是有幸買房,每年5月、11月還有房屋稅、地價稅要繳。不過,房屋稅的稅率也有不同稅率外,自住稅率「僅限三戶」讓人不解。有民眾表示房屋稅三戶自用是非常正確的決定,自己和老婆住一間,兩個兒子一人住一間,這樣三間剛剛好;並笑稱「房子過戶給小孩,他們還會孝順我嗎?」此回答讓專家大讚「民間智慧還是讓人讚嘆。」(生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