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據聯徵中心資料,銀髮族近一年雙北五大房貸購屋熱區,淡水以294件奪冠,有趣的是全台房價最高的大安區竟也高達189件位列第五。(陳韋帆)
房市急煞,2025年6月六都及新竹皆未破5千件,H1 1季交易量還不如去年旺季1個月。信義房屋指出,市場轉冷,且雙北外交易量縮減8成,市況從大好瞬間急凍情況罕見。(陳韋帆)
保險業資產布局轉型中!金管會自今年1月將不動產最低收益率降至2.545%後,保險業紛紛調節資產,從雙北老舊商辦轉向整棟廠辦、地上權與土地,鎖定中長期開發型產品以分散投資風險。(陳韋帆)
房市價量脫鉤,全台Q2新建案推案量下滑,專家指出,即使建商開價及成交價明顯趨緩,但各縣市漲跌各異,建商仍堅持價格,短期內難見明顯下滑。(陳韋帆)
雙北低總價熱區揭曉!2025年上半年總價1200萬元以下住宅交易中,新北淡水以625件奪冠,台北則由中山區拔得頭籌。房價兩極發展,中山區套房每坪破75萬僅11坪,淡水新市鎮則主打2字頭大坪數,房價親民、空間寬敞,成首購熱點。(陳韋帆)
房市降溫,2025年5月預售屋揭露量僅3,153件,年減81%,創近年低點。雙北市年減約6成,相對抗跌,台中、高雄與台南減幅高達87~92%。專家指出,房市觀望情緒濃厚,建商推案轉趨保守。(陳韋帆)
雙北市房價出現明顯修正,尤其台北市蛋黃區與新北市蛋白區成為此次跌價重災區。根據住商機構觀察2025年上半年實價登錄資料,雙北共有9區房價較去年同期下跌,新北市泰山區年跌8.1%居冠,台北市信義區年減5%、松山、大安區也同步下修。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賴志昶指出,市場氣氛保守,買方回歸理性不追高,是價格調整主因。(陳韋帆)
非六都預售屋與中古屋價差最高十區出爐!據實價登錄,中古屋與預售屋價差最高三區,依序為基隆暖暖、安樂,以及嘉義太保,差幅均逾80%。房仲表示,基隆預售屋飆漲,主要是受惠「基隆捷運」話題及雙北通勤人口移入,而嘉義太保的飆漲,主要是因為台積電封裝廠利多,推升了房價走高。(陳韋帆)
全台吹起小宅風,而房價又不斷攀漲,如今到底有多貴?據住展資料,2024年最貴小宅是台北市信義區「緻信義」頂樓戶,僅11.3坪總價近2千萬,拆算單價後,1坪171.8萬元,堪稱全台灣最金貴的迷你鳥籠。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雙北房價寸土寸金,在總價考量下,「迷你鳥籠」還是以雙北較具市場。(陳韋帆)
宜蘭地王再度連霸23年!根據宜蘭縣政府2025年度公告土地現值於1月1日正式公告,羅東鎮民權路與公園路間的路角地,繼續蟬聯「宜蘭地王」頭銜,每坪地價高達149.5萬元,穩居全縣之冠。與此同時,武荖坑、東澳間的林班地則為全縣最低,每坪地價僅327元,顯現出宜蘭地價的兩極化現象。
房價出現盤整了!根據政大永慶房價指數指出,2024年Q3,台北市、高雄市的大樓房價指數本季漲幅開始趨緩,但新竹、桃園仍季增4.5%起跳,特別的是,本季台北市、新北是老公寓都出現了0.5%跌幅。永慶房產集團研展中心總監郭翰表示,「房貸之亂首當其衝的就是二手屋,所以雙北公寓出現跌幅為進入盤整期的徵兆,而房貸之亂短期內無解,估計還會有下一波修正。」(陳韋帆)
國發會每2年依據最新戶籍人口資料,更新不同生育情境下,未來約50年人口結構的可能發展,近期公布的最新2024-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報告顯示,台灣未來長期少子高齡化現象將更趨明顯,除了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2030年總人口開始低於2300萬人、年齡中位數為48.7歲;到了2039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30%。讓網友好奇,六都最先受少子化影響的區域是哪裡?
2024年Q3的「政大永慶七都大樓房價指數」和「政大永慶雙北公寓房價指數」出爐。數據顯示,台北市、高雄市的大樓房價指數本季漲幅已開始趨緩,而新竹縣市、桃園市本季增幅仍有4.5%以上。比較雙北地區的大樓和公寓產品房價指數變化,雙北地區公寓本季指數續呈微幅下降,減幅落在0.5%左右。
部分國立大學由於腹地廣闊,通常具備多樣的運動場地與綠地景觀,這些設施不僅供學生使用,也對周邊居民開放,提供了良好的運動和休閒選擇。永慶房產集團盤點雙北可使用校地面積超過10公頃的國立大學校區,統計近三年周遭房價及漲幅。其中台北藝術大學、台北大學周邊房屋單價最親民僅需4字頭出頭,近一年皆有10%左右漲幅。台灣師範大學周遭則是單價唯一破百的大學!
雙北房價負擔壓力大,不少首購族會將目光放遠至城市郊區。近期有網友以交通、人流及天氣,比較林口、淡水、三峽3地區,總結認為林口條件最好,不僅生活機能方便,人口密度也很高。不禁好奇拋問,「住林口還有什麼優點?」對此,當地人則大讚,「夏天涼爽這點真的是很大的優點」、「街廓全新醫療好」,也有人吐槽1個致命缺點。(周宸妘)
隨著都市發展,地價、房價持續上揚,集合式住宅成推案主流,加上家庭結構改變,小家庭以一般公寓大樓使用空間即可滿足,又具備居家管理與投資出租效益,如今大基地面積、總價門檻較高的透天新建案,在雙北市已成稀有產品,住展雜誌統計,今年迄今只推出3案,再以近6年資料觀察,每年推案數都在個位數,去年與2019年稍多來到8案,2021年則為6案,而今年即使接下來進場透天案仍屬零星,建商對這類產品興致相當淡薄。
台灣房價高,若僅靠上班族薪水,恐怕難以在蛋黃區買房,對此,就有網友將矛頭指向年輕人,還洋洋灑灑寫了三大點買不起房的理由,指責年輕人眼高手低、只顧吃喝玩樂等,文章曝光後,引起熱論,還有人認為關鍵只在價格太高,同樣列舉3點反駁,掀起論戰。
雖然雙北地區房價高,但是千萬預算入主雙北地區,並非不可能!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台北市、新北市近一年房屋總價千萬元以下交易量前五名的行政區,並分析該區域中公寓及大樓的交易情形。台北市中山區精華地段套房千萬內可入主;淡水區則有機會千萬內買到3房大樓住宅。
內政部日前發布113年第2季全國房貸負擔率為46.02%。內政部表示,本季由於中位數住宅價格上漲,帶動負擔率較上季上升1.72%,較去(112)年同季上升3.93%。其中六都又以台南市、高雄市及新北市較上季漲幅最多。
住展雜誌統計,今年前三季公開之雙北市新成屋、預售屋建案(統計華廈、大樓建築,不含5層樓以下公寓、透天)平均公設比,台北市為35.4%,新北市則為34.2%,與去年維持平盤,而近年公設比都在平均35%以下,反映出市場接受度,建商規劃也有所顧及。
受惠於大巨蛋等議題,台北捷運人流數日前創下周六單日總運量新高,住商機構彙整台北捷運與實價登錄資料,觀察雙北捷運各站人流前十大站點周邊房價,其中緊鄰大巨蛋的國父紀念館站,平均進出站人次漲幅與平均房價都位居首位;至於捷運十大夯站中,紅樹林站周邊房價僅3字頭最為親民,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隨著大眾交通工具日益便捷,雙北居民「逐捷運而居」趨勢明顯,致使捷運站周邊房價頗具支撐力道。
雙北近年商圈景氣逐漸往百貨公司周邊轉移,其中社區型百貨同樣受到愛戴,進而帶動房價增長,住商機構彙整實價登錄資料,雙北各社區型百貨商圈中,以淡水「大都會廣場」5年房價成長34.2%最高,且該處價位僅約2字頭,相當之親民,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百貨業者為區域帶來商業機能,尤其是區域型百貨,增進地區生活便利性更是明顯,周遭房價頗具支撐力道。
房價高漲,讓一般上班族難以買房,近期就有位網友詢問,7年級剛畢業時,台北市房價1000萬起跳,8年級剛畢業,整個雙北房價都1200萬起跳,如今9年級將開始進入社會,薪水都還沒領到,整個雙北房價已2000萬起跳到底該怎麼買房?貼文引發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