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向建設公司購買預售屋,在尚未繳清價款亦未取得產權前,將購買預售屋之權利義務讓與他人承受,係屬銷售勞務(權利)之行為,應依讓與價格開立統一發票交付買受人,至於未付之後續房地款,應由建設公司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與買受人。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個人出售預售屋,應以收入減除相關成本及費用後之餘額為所得額,併入當年度所得總額,申報綜合所得稅。
為保障消費者購買預售屋的權益,完備預售屋買賣契約,內政部於已經於2020年12月25日公告修正「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部分規定,並訂於2021年1月1日施行,未來不動產業者與消費者簽訂的預售屋買賣契約,應符合新制契約規定,業者違反規定者,經限期改正而未改正,最高可處30萬元罰鍰。
2020年12月7日中央銀行一紙打房令,房市的猛烈火焰滅了一些,但短時間無法完全熄滅,已經燃燒的房市房價就偶像劇裡的名言「回不去了!」,尤其是對於1~2年前所購買的預售屋的買方,價差很大,怎麼不叫人怦然心動,見好就收,立即轉售。
為遏阻炒房歪風,內政部繼2020年10月31日會同行政院消保處及地方政府,發動預售屋建案聯合稽查行動後,2020年11月26日再加入公平交易委員會,無預警進行第2波預售屋聯合稽查作業,嚴查違規行為,以導正市場交易秩序,維護真正消費者購屋權益。
內政部2020年10月31日會同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縣市政府消保、地政及建管單位,針對6個縣市23個預售屋建案進行大規模聯合稽查。內政部2020年11月12日表示,稽查結果「僅有1個」建案無違規缺失,其餘各建案的違規事項,均已發函縣市政府儘速要求業者限期依法改正,逾期未改正或違規事證明確者將依法裁罰,貫徹執行公權力。
截至2020年10月,台中市政府受理房屋買賣申訴案共232件,預售屋消費爭議佔112件,較2019年同期增加將近一倍。法制局分析交易糾紛主要為逾期交屋、交屋保留款額度不足房地總價5%、解除契約定金返還爭議、施工瑕疵、外水外電或天然氣管線費用負擔爭議、廣告不實等六大類。法制局提醒民眾與建商簽訂契約時應仔細審查契約條款,減少交易糾紛。
近來房市交易盛傳部分建商未取得建造執照,即利用各種手法辦理預購或潛銷行為。對此,內政部表示,建商未領得建造執照即有銷售或廣告等誤導消費的行為,已違反公寓大廈管理管理條例及公平交易法,最重可處2,500萬元,將督同各地方政府加強查核,如涉有不法,將依法開罰,絕不寬貸。
為保障民眾購屋權益,地方政府每年都會查核業者是否符合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的規範。內政部特別提醒,預售屋契約中常見缺失有「通知交屋期限」、「房地標示及停車位規格」、「驗收」、「保固期限及範圍」及「房地面積誤差及其價款找補」等5大項,若建商提供的契約違反規定,民眾可要求改正,或向主管機關檢舉,以保障自身權益。
住展雜誌公布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9月分數來到34.8分,較8月份(34.9分)略減0.1分,分數中止連六個月上揚,對應燈號則已連續五個月亮出黃藍燈。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市場現在就像鴛鴦鍋,預售屋辣得冒火,新成屋市場卻相對平淡。」(記者:戴玉翔報導)
目前建商推案、代銷賣屋已經到了一個熱潮點,例如桃園龜山A7就有建案打出「6萬首付」買房,台南也有建案推「首付8萬,結構工程0付款」,這些都是為了降低購屋門檻,讓買方「先甘後苦」的操盤方式,衝出買氣。
為保障購買預售屋消費者之權益,促進預售屋買賣資訊公開透明,內政部去年5月公告修正「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部分規定,並給予半年緩衝,在2019年11月1日施行,但建材禁用電弧爐煉鋼爐碴(石)的部分,在部分業者反應檢測標準與認定配套尚未完整,原預定延到今年5月1日施行,但已經確定延到2021年1月1日生效。
為維護不動產交易安全、保障自身財產權益,新北市三重地政事務所提醒您,預售屋買賣簽訂契約前,應先行前往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網站」參閱不動產交易契約書範例及其應記載事項,瞭解契約內容並做好準備,讓交易更安心!
許多民眾使用內政部實價登錄網或各縣市政府的實價登錄系統,都會有「數字太多」、「看不懂」,搞不清楚是否得扣除車位,或是面積到底要不要拆開計算等問題。這也讓不少坊間業者,跳出來做數據分析,使得民眾未必能針對官方版使用上手。
房地產市場在賣方讓利,交易量略增的驅使下,對有意購屋、換屋的消費者是個好消息。買房是人生大事,付出一大筆金錢的同時,購屋者必須先做足功課,包括該建商歷年建案品質、了解土地產權狀況、實際坪數、附近房價行情等。購買預售屋最重要的則是慎選建商,因為買預售屋會遇到的最大風險就是建商倒閉或捲款潛逃。
現在許多預售屋建案都提供刷卡預訂,有些小訂、定金都可以直接刷卡付款。不過,民眾要注意,有些建商可能會以「預約訂購證明單」註明已付訂金買方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退還,即便尚未簽約,還是被沒收訂金,演變成交易糾紛。
在大台北地區看屋民眾,聽到預售屋一定認為比新成屋貴,不過,在別的縣市就不一定了。以新竹市來說,今年就傳出建案有民眾排隊搶購,雖然有人質疑真假性,不過,專家分析,新竹部分地區預售案比新成屋便宜,因此對於想換屋的人,自然想搶便宜或賺未來增值房價。
房市這麼火熱?新竹竹北一處預售案,19日開始銷售,沒想到出現奇景,半夜就出現排隊人潮,估計至少有200到300人,最小的坪數至少也要千萬元起跳,也有網友笑說該不會是建商找來的臨演吧。
台灣代銷業的鼻祖「台北房屋」雖然已經解散,但當年在台北房屋待過的員工,不少都搖身成為地產大亨。15日的「台北房屋之夜」,匯聚許多地產界老闆、名人大咖,而「代銷教父」台北房屋創辦人葉條輝,是台灣預售屋制度最大推手,曾在民國60年銷售敦南SOGO附近的「宜家大廈」,締造7天完銷的傳奇。
高雄去年新屋供給量高達1.4萬戶,每一個月銷售率達15.8%,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但在亮眼的成績背後,建商卻相當憂心。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董事長張永義呼籲,雖然現在高雄房市景氣看似很好,但同業不要冒然漲價並需減量供給,否則大家都會活不下去
房市景氣仍在盤整,陸續傳出有整棟建案遭法拍,甚至先前日商投資合建的「松下國賓」最後本土建商落跑,即便買家有做「不動產開發信託」,但建案沒完成,買家已繳入的預售款,等於還是拿不回來。目前房市景氣未見好轉,許多專家也建議,買預售屋要特別小心。
房價修正,雖然投資預售屋已經不如從前有高額獲利,但賺錢了還是得好好繳稅。依據國稅局規定,買預售屋轉手必須申報財產交易所得,並納入年度綜合所稅,若是分年獲取款項,則以「尾款交付時」作為總獲利的申報年度。
這幾年台灣人很喜歡到東南亞買海外房產,因為總價低投報率又好,但現在又發生海外孤兒案例,就連房仲也中招,他到柬埔寨投資250萬元的預售屋,已經先付了100萬元,沒想到好幾個月都沒收到建商繳款通知,他覺得不對勁親自飛到金邊,才發現建案已經停工,後來回台找代銷想解約,沒想到代銷總部已經人去樓空,拿不回自己的錢,求助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