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曝震倒樓多為14層以下 揭15層大樓須「結構外審」

2024/04/09 13:00
  • share_fb
  • share_line
  • A-
  • A
  • A+

記者張峻棟、王子瑜/苗栗-台中報導

建案房屋「高或低」會是結構安全的考量嗎?2018年的花蓮地震發生後,內政部曾指出,營建署將《建築法》修正案送進行政院,可望引進「第三方公正專業單位審查」;再看這一次403花蓮強震,傾倒的仍是15層樓以下的建築物,其實放諸各縣市「特殊結構建築物委託審查辦法」來看,其中條列只要超過50米以上、樓高在15樓以上的建築物,都應進行「結構外審」,這個早在民國60年代就出現的規則,全國建築師公會前理事長劉國隆指出,921強震前的設計規範相對弱,建築物傾倒的機會儘管不多,但結構弱層仍有存在的風險,也呼籲能對老舊建築物弱層的結構補強加速推動改善。

建築物超過50公尺、樓層15樓以上就必須結構外審

▲建築物超過50公尺、樓層15樓以上就必須結構外審。

天搖地動下,除了保護身家性命,最不希望見到的就是建物在災難中傾倒,921強震帶給建築法規一次劇痛又震撼的體檢,不過綜觀地震引發建物傾倒案例,卻都巧合是15層樓以下的建築物。

全國建築師公會理事長劉國隆:「921之前,因為我們要特殊結構,在有建築法之前,就有結構外審的規範跟規定,那這個行之有年,我們結構外審的東西,只要你建築物超過50公尺,我們就要結構外審。」

大樓總高度未達50公尺免結構外審,但地下層超過3層就得審查

▲大樓總高度未達50公尺免結構外審,但地下層超過3層就得審查。

儘管有建築法規,但建物樓高也會有不同的興建規範,建物一旦得進行「結構外審」,關鍵就在建物總高度「50公尺」或15層樓以上的分水嶺,一旦高過這個數據,建物興建少不了結構外審,除此之外,地下層超過3層也一樣,得啟動外審機制。

全國建築師公會理事長劉國隆:「建築物本身受到地震力傷害破壞的建築物,它是因為舊有的結構規範比較弱,新有的結構規範就沒有啦,所以說現在15樓以下建築物沒有結構外審的,也沒有地震, 因為地震受到破壞啊。」

建物結構,除了有賴建築師以及施工的營造廠,加上負責把關的政府承辦單位進行「指定勘驗」,不過因建物建案多,後來發展出委託3大公會,協助指定勘驗。

全國建築師公會理事長劉國隆:「三個公會,也就是建築師公會、土木技師公會跟結構技師公會來幫忙指定勘驗,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第三方勘驗。」

除了審視大樓的建案外,也要對老舊建築物做結構補強推動改善

▲除了審視大樓的建案外,也要對老舊建築物做結構補強推動改善。

隨著法規與建築技術的發展,總樓層超過50米或16層樓以上建案,多一道「結構外審」的審視,但25年前後強震帶來的教訓,除了正視是否有第三方單位審視外,也或許該對老舊建築物弱層的結構補強必須加速推動改善。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