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onews在家辦公趨勢增,但「這個需求」未必會降

2020/08/14 16:17
  • share_fb
  • share_line
  • A-
  • A
  • A+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仲量聯行發布辦公室需求未來展望報告,儘管在家辦公的趨勢逐漸增加,但這並不意味著辦公室的需求將會降低(圖/資料照)

文/蕭又安/MyGonews買購房地產新聞

受到這波疫情影響,全球企業實施遠端辦公或是在家辦公的趨勢逐漸增加,有一部分聲浪質疑未來辦公室的需求或是面積將會因此縮編。仲量聯行全球研究部指出,儘管在家辦公的趨勢逐漸增加,但這並不意味著辦公室的需求將會降低。我們的研究如下。
 
對企業租戶來說,辦公室提供一個實體的空間聚集人們一起合作進行活動、表現和創新思考。同時也是企業展現企業品牌和文化以此吸引和保留人才的地方,未來辦公室的功能將會持續增加,並加速成為強調員工合作和創新、增加員工生產力的地方。
 
對員工而言,辦公室則提供一個科技無法複製的功能-和其他人社交互動、面對面合作,指導和管理的空間。即使近期在家辦公(WFH)的趨勢逐漸增加,經過我們的調查顯示,多數員工仍表示他們較喜歡能待在辦公室裡工作。
 
仲量聯行全球研究部表示,未來辦公室需求將會受到以下四點因素而改變,分別為遠端辦公、辦公室設計、科技和通勤模式。不可避免的,辦公室短期內將會有所改變,但長期來說,辦公室仍會是扮演企業文化中工作和生產力上重要的一環。
 
遠端辦公--在家辦公確實為員工省下了通勤的成本和更有彈性的工作時間,但是許多人的居家配置並不是工作的最佳地點。舉例來說,家裡的空間有限、較無工作隱私空間或是較多的會導致分心的雜事。另一方面,在家辦公也減少了員工在辦公室的社交生活,減少與其他同事互動的機會。我們的調查亦顯示,多數員工只希望一周有一到兩天的時間能在家辦公,對員工而言,能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彈性是決定遠端辦公滿意度的最主要的因素。
 
 
辦公室設計--新冠肺炎將會加速辦公室設計的變革,特別是在辦公室密度上,更高密度的辦公室配置趨勢將會因為社交距離政策的實施而開始改變。但健康福祉仍會是租戶最大的考量點,辦公室空間的將會重新被重新設計或是重新定位,後疫情時代,人們將會更渴望與其他人共事,辦公室將會有更大的設計考量著重於面對面社交的空間規劃,合作或是會議的空間配置將會因此增加。
 
科技--短期來說 新科技的應用將會促進遠端辦公、提升員工福祉和增加回到辦公室的速度。長期來看,租賃需求將會持續被智慧型建築所吸引,特別是有能夠輔助公司、環境、永續性和健康及福祉功能的建築 ,投資人及租戶減少低質量資產/建築的需求將會日趨明顯,建築物將必須要升級智能科技的應用或是設計。
 
通勤模式--健康福祉將會是通勤模式中最重要的考量點,特別是在各國相繼實施回到辦公室(Reopening)的階段。因應在尖峰通勤時間所增加的感染風險,有些公司會提供彈性上班制讓員工不必再尖峰時段出門,讓員工自由決定上下班時間;有些人也表示他們將會減少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機率,這也導致許多城市因此更加重視行人和腳踏車便捷性。這些因素也會改變對於辦公室的規劃。
 
最後一項將長期決定辦公室需求的因素是城市空間的分布。後疫情時代,城市發展上將會加速融入數位化、新居住模式、辦公區域偏好和永續經營及韌性的城市的概念,並間接改變辦公室市場的生態。人們未來將會趨避於乘坐大眾運輸工具,並可能將辨公室轉移至離市區較近的郊區或是二三線城市,城市郊區化現象將會持續並加速發展,特別是以市中心圍繞和連接的超大城市,像是如東京、紐約和巴黎的大都會區。辦公室需求將會逐漸搬移至較為宜居的和便捷性高的郊區或是較小的城市,市中心區域將會有更多元的面貌,並將合作、互動的概念融入,帶來更多創新活動和活力。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趙正義表示,全球受到疫情衝擊與在家辦公的影響,確實對實體辦公室的需求產生威脅,惟就台灣市場而言,由於疫情控制穩定,國內辦公室需求相對穩健,台北A級辦公市場空置率仍處在歷年低點的2.36%。然而隨著不動產科技與健康意識的抬頭,在這波疫情後,居家辦公和遠端會議等將會逐漸成為新常態(New Norm),對於辦公空間的規劃除了綠建築外,可能會引入更多以健康導向如Well的規畫標準,員工座位間的距離可望增加、會議室與休閒社交空間面積亦會擴大、使得整體辦公室需求的面積並不致縮減;新型辦公樓,特別是具備完善科技的智慧建築,將會成為市場炙手可熱的租賃標的,加上目前北市主要商業區辦公樓屋齡皆趨近老舊,屋齡20年以上的大樓已超過60%,新型智能化建築的規劃將會刺激企業更多的搬遷需求。

 

【本文獲得「MyGonews」授權刊登】原文在此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