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家居!中央地質調查所精進掌握斷層活動

2021/03/15 16:00
  • share_fb
  • share_line
  • A-
  • A
  • A+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安全家居!中央地質調查所精進掌握斷層活動(圖/資料照)

文/方暮晨/MyGonews買購房地產新聞

台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聚合帶,板塊持續的擠壓累積足夠的能量到斷層所能承受的極限時,即以斷層錯動的形式發生地震,此種形式的地震使地表產生破裂,最容易破壞建築物,所以想要更有效的降低地震所帶來的災害,掌握斷層活動的情形,是目前刻不容緩的工作。
 
中央地質調查所指出,台灣主要的活動斷層分布在花東縱谷與西部麓山帶,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在完成陸域33條活動斷層的普查與精查工作後,再與學界、產業界合作,蒐集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地震資料及大地測量各方專業資料,從各個角度,包含空中、地面及地下建構了斷層模型,透過這些模型,可以估算、反演斷層活動速率;模擬斷層的幾何分布;及獲取斷層參數,再利用這些數據評估斷層活動的機率。
 
雖然斷層活動機率代表其再次活動的可能性,不代表一定會發生,準確度也不若氣象預報來得直接且立即可以驗證,民眾還是要有所準備,除了關心住家與斷層位置的相對關係,也要瞭解斷層本身具有的活動性,在日常生活中,為自己的居所多一分準備,降低地震發生時對生命與生活可能造成的衝擊。
 
中央地質調查所舉例,雖然在2018年2月6日花蓮地震,米崙斷層曾經被牽引而錯動,但在地震頻繁的東部,玉里斷層、池上斷層、米崙斷層未來50年內分別有53.4%、45.0%、42.4%的較高活動機率,至今距離上一次1951年花東縱谷地震系列發生以來已70餘年,在累積能量尚未全部釋放下,斷層的活動機率逐年升高,必須提高警覺。
 
在進行斷層潛勢評估方法時,中央地質調查所參考美國及日本的方法,將「孕震構造活動潛勢評估工作」分為4大流程:(1)斷層幾何形貌(Fault Models)、(2)斷層變形模式(Deformation Models)、(3)地震發生率模型(Earthquake-Rate Models)、(4)總體機率模型(Probability Models),使其可以更科學化,並符合實際觀察之結果。雖然過程中尚需考慮資料的不確定性,以及目前科學知識尚未克服之問題,而面對以上這些參數的不確定性,我們則另闢蹊徑:採用專家意見及邏輯樹方式進行,藉由專家諮詢會議來決定邏輯樹中斷層參數的權重,力求評估的結果可以更接近事實,為民眾的生活增添保障。
 
眼下我們後續將焦點集中在已知的33條可能再度活動的斷層,若斷層通過都會區或經濟重要區位,會投入更多資源調查、進一步掌握其變化。政府已規劃5年時間,針對重要科學園區、人口稠密區及都會區加強調查、觀測,甚至分析鄰近斷層的活動潛勢,持續更新與精進全台斷層活動潛勢圖,提供給政府相關單位執行國土規劃、土地利用、大型公共建設耐震評估⋯⋯等政策使用,降低地震帶來的災害。

 

 

【本文獲得「MyGonews」授權刊登】原文在此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 vs 美國 LIVE直播聊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