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第7波信用管制堪稱超強「政策鬼切」,讓全台建商來不及煞車!據內政部資料,全台10月住宅類建照核發數量1萬2,628宅,創2020年來同期次高。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新青安貸引爆全台購屋潮,建商眼看推案來不及銷售,拼命申請建照,結果核發直接撞上央行「鬼切」政策,不知該向誰喊冤!(陳韋帆)
房價綠色通膨真的降臨了?因應工料雙漲、ESG低碳時代,不動產估價師全聯會「修訂新版四號公報調高營造施工費基準」,營造施工費基準調整幅度8~20%。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建案成本確實隨通膨、電費、工錢等持續攀漲,不少建商也以此作為房價攀漲理由,然而,再貴也要有人買,如今房貸之亂、央行打房,估計明年Q1有機會見到房價下跌。」(陳韋帆)
房貸之亂、央行總裁楊金龍宣布第7波打炒房(金龍風暴),新建案市況慘澹,根據住展雜誌調查,新建案案場11月來客、成交、戶數、議價率、推案量、代售案量全部維持低檔。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這波房市翻轉下,沒有品牌、地段加持的建案,買氣寒風刺骨相當有感。(陳韋帆)
台灣近年房市火熱,建案工地遍地開花,但也經常有工安意外傳出,若發生命案,全棟大樓都算凶宅嗎?因為尚未交屋,不算內政部定義的凶宅,知名風水師江柏樂則認為,「民俗定義上就是凶宅,如果不經過民俗處理,鬼魂就會在建案逗留,也會鬧營造、建商,住戶未來搬進去也會倒楣!」(陳韋帆)
為了遏止投資客炒作風氣,央行今(2024)年9月出重手,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展現打房決心,不只七都預售屋解約量暴增,全台房地產市場買氣也急遽降溫。近日便有網友發現,有預售建案為了吸引買氣,打出首付只要5%的優惠方案,甚至大手筆送全室冷暖空調,讓不少人笑說「再等等送更多」。
台灣現階段房貸之亂又有央行第7次打炒房(房產業界稱「金龍風暴」),不少建商將開發項目轉向貸款不受限制的「都更、危老案」。以「都更、危老委建」為主要項目的富品建設董事長曾富瑋表示,「現階段確實有不少建商投入都更開發,但也有中、小建商面臨資金鏈斷鏈疑慮,恐怕會有爛尾的可能,民眾購屋或挑選都更合作對象要當心!」(陳韋帆)
台中捷運藍線基本設定日前已獲中央通知核定,力拼10年內完工,住商機構彙整台中市政府與實價登錄資料,觀察中捷藍線沿線20座車站房價走勢,其中沙路區內的4站,近年房價漲勢皆達3~4成以上,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台中海線行政區隨著捷運藍線、台中港市鎮中心等議題,吸引品牌建商相繼進駐,房市前景卓越,房價起漲力道強勁。
台中市地政局日前辦理區段徵收配餘地及市地重劃抵費地土地標售開標作業,本次標售一口氣釋出258筆標的,範圍涵蓋北屯機廠、太平新光、十三期及十四期等新興開發區,合計總面積逾5萬坪,總底價約369億元,規模可觀!最終吸引92封標封競逐,順利標脫75筆標的,標脫率約29.1%,整體溢價率6%,為市府進帳95.3億元,成績較上回9月份的標售略有成長。
不少建案在購買時就會贈送浴缸,讓民眾回家洗澡也能泡澡放鬆,不過近日有網友指出,鄰居要維修浴缸時,拆開門板意外發現,裏頭竟然是「空心的」且下面還放了已經破掉的沙袋,好奇詢問眾人,建商是不是偷工減料?文章曝光引發熱論,更釣出內行解答。
個人房地合一稅8月創下單月70億新高,較去年同期呈翻倍成長,國稅局稅賦收入可觀,民眾也更應合規地聰明節稅。信義代書林祐民指出,曾有案例有重購退稅之需求,卻因建商營造工程延宕影響,交屋期延後,超過兩年時限而無法取回110萬的退稅。房地合一稅制度細節多,民眾在適用新舊制度、計算扣除額成本認列、申請重購退稅等環節常有認知落差,建議應把握正確報稅時機,買賣屋時可諮詢代書專家,爭取最理想的節稅條件。
房價居高不下,不少民眾選擇早早購買預售屋,以此縮小資金壓力。不過近日有一名網友卻說,去年3月買了間預售屋,預計要後年年底才會蓋好。但今年5月時建設公司通知想解約,且願意付80萬賠償金,讓網友以為是意外之財,開心解約,還跑出國玩,豈料回來看到房價後,卻後悔了。
台灣近年房市交易火熱,好的地點與建商,甚至出現民眾、投資客在開賣前,漏夜排隊,還有抽籤、秒殺等亂象,讓真正想買房的民眾,只能乾瞪眼,引來央行出手祭出信用管制;尤其是919的第七波信用管制,除了降低成數外,更是跨大的全國,市場買氣急速冷凍,連前幾年台南曾經漏夜排隊的預售案,現在都出現平轉釋出,引起眾人熱論。
7月傳出的銀行房貸滿水位危機至今未解,加上9月央行又祭出第七波打炒房政策,讓房市大震盪,買氣明顯衰退,預售市場上半年屢見新案快速完銷,如今大不如前,彙整北北桃竹在7-10月推出之新案,由建商公布完銷資訊,4個月來共8案告捷。
政府為讓青年買房,祭出「新青安」貸款政策,但申貸熱潮促使國銀不動產貸款瀕臨滿水位,加上轉租、人頭戶亂象頻傳,銀行審核變得更嚴格,案件量大也讓撥款排隊,甚至房價飆漲,被各界堪稱「新青安之亂」。近期也有一位在第一線、建商擔任美術的網友,公開新青安炒熱房市的內幕,引發熱論。
有別於大樓、華廈高公設比、隔音不佳等缺點,透天厝因為擁有寬敞空間與較大土地保值性佳,讓不少人寧可砸大錢也要住進透天厝,其中社區透天就是不少人的選擇之一,不過購買前也要先記得做足功課,近期就有位苦主透露,購買了社區透天缺因為1疏失,導致汙水無法排除,現在每週社區都需要較水肥車來抽水肥。
隨著都市發展,地價、房價持續上揚,集合式住宅成推案主流,加上家庭結構改變,小家庭以一般公寓大樓使用空間即可滿足,又具備居家管理與投資出租效益,如今大基地面積、總價門檻較高的透天新建案,在雙北市已成稀有產品,住展雜誌統計,今年迄今只推出3案,再以近6年資料觀察,每年推案數都在個位數,去年與2019年稍多來到8案,2021年則為6案,而今年即使接下來進場透天案仍屬零星,建商對這類產品興致相當淡薄。
不少購屋族做足功課,購買預售屋,期待建商蓋好房,搬入新家,但預售屋變數多,雖然便宜,卻也常常引起糾紛,近日就有一名網友無奈透露,3年前購買一間預售屋,去年8月已經完工,但建商卻反悔不讓當初簽約的買家驗屋入住,要求買主解約或是簽新合約,而新約價格卻比當初買的貴了880萬元,讓他相當錯愕,詢問大家該如何是好?
買房可是人生大事,除了要考慮建商、生活機能、鄰居外,就連附近住宅也得「深入調查」!近期就有苦主分享,當出滿心歡喜買了房子,不料3年後卻變了調,因為隔壁老屋都更,蓋了15層樓高的大樓,讓原先的居住品質,「爛到崩潰」。
近年政府打炒房,數度祭出信用管制與升息,但不動產放款金額續創新高,違約率則持續下探!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今年9月建商的建築貸款融資餘額逾3.8兆元,消費者購屋貸款餘額也超過10.8兆元,雙創歷史新高!逾放比則續創歷史新低,9月建築貸款逾放餘額僅8.6億元,逾放比0.02%為史上最低,購屋貸款逾放餘額67.5億元雖較上月略增,但逾放比率仍為0.06%的歷史低點,顯示不論是建商還是一般消費者,現階段的
住展雜誌統計,今年前三季公開之雙北市新成屋、預售屋建案(統計華廈、大樓建築,不含5層樓以下公寓、透天)平均公設比,台北市為35.4%,新北市則為34.2%,與去年維持平盤,而近年公設比都在平均35%以下,反映出市場接受度,建商規劃也有所顧及。
儘管央行總裁楊金龍上週強調,第七波房市管制效果需待時間觀察,目前討論第八波信用管制時間是「言之過早」。不過,房市專家認為,「只要建商跟投資客繼續叫囂,繼續空虛的假炒房,央行就會再打下去!」
近期高雄楠梓因台積電進駐設廠而房市大熱,不過卻有建商推出的3戶連棟電梯豪墅案「有容」,完工12年來一戶都未售出,一口氣淪落法拍,每戶底價近億元,結果仍然未賣掉,只能「倒閉」。對此,房產專家直言,變天早開始,建商開始倒閉了!
近年台灣大地震激增,除讓政府積極推動老屋都更重建外,消費者對居宅安全需求的提升,似乎也讓不少縣市建商推案出現轉變,出現「推鋼骨宅」來抗震、滿足市場需求的特別現象!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去年前三季全國22個縣市申請的住宅類建照中,就有14個縣市鋼骨宅數佔比較2022年增加,甚至,在「花蓮」鋼骨宅佔比更從2022年1.7%,激增到去年的19.7%,直逼兩成,足足大增18個百分點,此外,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