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信用管制發酵,投資客退場,成屋市場回歸自住買盤,而今年329檔期不少建商在「融資」、「建照」等規定下,依舊必須推案,還能買?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如果是在意房價漲跌問題,慎選精華區或軌道話題周邊房屋長期依舊有撐,但這時機點一定要留意建商口碑,避免買到爛尾樓的可能性。」(陳韋帆)
台經院發布2月景氣動向調查報告,營建業氣候測驗點在1月轉為下跌,主要來自於不動產景氣降溫。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現階段市場已轉向悲觀,也反映在1月房市的疲弱表現上,但投資買盤堅強、原物料上漲、人力成本上升、碳費開徵,將支撐房價難以出現崩盤情況。」(陳韋帆)
台南這3區房價漲到翻!據實價登錄,2024年台南新市、安定、善化房價,近5年暴漲6成6起跳,平均單價通通超過27萬/坪,其中,新市更是站上3字頭。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在南科利多拉抬下,不斷吸引建商到周邊行政區推案,而投資、自用買盤同時湧進,買氣升溫下,房價也迎來空前攀漲,但如今房市翻轉,購屋族應當心賣壓爆發。(陳韋帆)
房價貴到嚇死人!據實價登錄,統計新北市11大重劃區2024年平均成交單價,可發現3字頭房價早已絕跡,連鶯歌鳳鳴都高達44萬/坪,11區中有7區超過6字頭,其中,最貴的新店央北也已站上8字頭。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台北市新案房價大多已站上120萬/坪,外溢的買盤也連續多年拉抬新北市房價,要留意的是,空有建設或連機能都沒有區域,在房市翻轉的現在,極有可能下滑。」(陳韋帆)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2025第一個月敲響房市喪鐘,燈號轉為衰退黃藍燈,這是2022年連續升息利空後兩年來首見慘況,分數剩39.8分,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指出,1月適逢農曆年節,傳統上購屋意願延至年後,加上整體環境偏空,天候寒流一波波也吹散人潮,目前房市未見明朗,買盤呈現觀望氛圍,仍有不少量體待消化,房市恐觀察至下半年。
三大購屋天堂全淪陷,通通變成房價火車頭!據實價登錄,「基隆、苗栗、嘉義市」三縣市房價年漲幅皆破2成,其中又以基隆漲幅35%全台最兇猛!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基隆有「基隆捷運」話題帶動,而苗栗、嘉義都有「科技人士」買盤進場,拉抬房市表現。(陳韋帆)
大台北捷運2024年預售屋熱門十大站點出爐!第一名由位於三重區二重疏洪道的先嗇宮站拿下,11個月賣了688件,相當於1天賣2間房子,十大站點中,又以南京復興站總價最高,直逼台北市7千萬豪宅門檻。專家指出,「先嗇宮主要有指標案『都廳大院』,中小坪數單價落在6~7字頭,雖然交通不便,但也相對其它正新北第一環房價便宜了不少,仍具有一定買盤。」(陳韋帆)
2025年房市走勢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表示,2025年的房市將如同「夢遊狀態」,買氣大幅萎縮,僅剩自用接盤者等待降價。他形容,今年的房市對仲介業者而言,彷彿阿湯哥正在執行「不可能的任務」。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今(23)日召開年終記者會,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代表各公會指出,2024年房市雖然受到政府政策干擾成為「最錯愕的一年」,但上有缺工缺料及綠色通膨壓力,下有剛需自住、安全換屋買盤支撐,展望2025年聯盟總會預測房市代表字為「硬」,更指出面對挑戰,不動產業將展現「硬實力」,創新因應綠色通膨衝擊,並專注提升品質與服務。(陳韋帆)
南北購屋結構大不同!據實價登錄,觀察六都與新竹,可發現越往南購屋結構越年輕,反之亦然,難道高雄、台南人就喜歡新房子,而台北人偏愛老屋?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北部開發早、素地少,且房價較高,而南部近年才開始開發,大片重劃區興起,房價基期相對較低,除了在地客也有外地投資買盤,才導致台灣購屋結構呈現『南少北老』的狀態。」(陳韋帆)
新北市新店的房市再度引發關注,隨著捷運聯開宅房價的逐步攀升,七張站的「環遊市西華館」房價首度突破每坪90萬元,成為新店4大聯開宅中的最高價項目。根據最新實價揭露,這個位於新店區精華地段的住宅,以每坪90.7萬元的價格成功成交,讓人不禁驚嘆該地區房價的變化。
科技人士真的特別愛炒房?據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和永慶房產集團合作的「政大永慶房價指數」,全台三大科學園區所在縣市,新竹、台中、高雄、台南,中古屋房價漲幅最凶猛的就是新竹,擊敗其他三縣市,。專家指出,竹科買盤不僅觸及全新竹,甚至還延伸到苗栗北部的竹南、頭份,帶動房價上漲。(陳韋帆)
九月份央行理監事會後,十月份是反映央行效應最完整的第一個月,住商機構統計旗下成交狀況後發現,全台交易量減少6.1%,比起去年同期減少31.2%,區域表現遠不如去年同期。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9月19日央行理監事會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成屋交易雪上加霜,雖有零星個案降價求售,但買盤因貸款受限制,以及期待賣方價格修正心態下,第一線狀況艱辛。
台灣六都加上新竹,為重要發展區域,引來不少大廠設廠、年輕人口移入工作。不過有網友發現,台中全年薪資雖墊底,但房價卻比第二名的桃園高上許多,讓他相當不解。文章引發熱論。
上月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波及買賣雙方,不過握有現金的族群一點也不怕!財經作家「阿格力」日前就在粉專分享,陪朋友買台北的房子,被一位年輕帥哥認出,便好奇對方買哪一戶,結果一問嚇壞,因為總價近5千萬,直到對方拿出名片後,他才瞬間秒懂,忍不住感嘆「真的是半導體經濟買盤啊!」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發布商用不動產市場調查,總計第三季上市櫃法人購置商用不動產交易額突破6百億元,刷新近八季以來新高紀錄。科技大廠、壽險業並列兩大重量級買盤,企業增產擴廠需求強勁,包括台積電就斥資近2百億元布局廠房;久未進場買貨的壽險業者,台灣人壽一出手就是百億元,買下桃園航空城產專區最大基地。
九月份央行理監事會後,作為「金龍海嘯」第一排的房仲業者交易狀況慘不忍睹,住商機構統計旗下成交狀況後發現,全台交易量減少26.4%,比起去年同期減少28.6%,區域表現全面蕭條。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八月開始限貸令上路後災情頻傳,同時新青安審核難度更高,加上9月19日央行理監事會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成屋交易雪上加霜,雖有零星個案降價求售,但買盤因貸款與期待價格修正心態,第一線狀況慘
台南房市結構改變了!據實價登錄,2023年預售屋交易佔比高達55.1%、年增5.7百分點,二手屋交易佔比則明顯下滑、剩約4成,預售屋買氣超越中古屋。在地房仲指出,台南在「各大交通利多、南科」話題下,投資買盤四處攻城掠地,一口氣買十幾戶的團購現象已成常態,加上自住的年輕客群也大多「喜新厭舊」,導致房市交易結構出現了明顯變化。(陳韋帆)
台灣不少區域在建商強打之下,小宅單價快速飆升,不過,高雄三民則出現了不同的情況,近3年25~50坪的「中宅」,價格漲速明顯高於小宅、大宅。在地仲介表示,三民主要都是在地自住買盤,在高齡化下,不少原本住在透天或老公寓的長輩不便爬樓梯,出現換屋需求,但為維持一定居住空間品質,2~3房的電梯大樓或華廈自然成為換屋首選。(陳韋帆)
信義房屋(9940)3月11日召開112年第4季法說會,宣布112年合併營收達142.05億元,年增3.51%,合併淨利17.71億元,年增43.29%,其中歸屬本公司業主淨利17.61億元,年增43.95%,每股盈餘2.39元。信義房屋表示,112年主要受惠下半年新青安貸政策,帶動剛性買盤,讓公司逆勢成長。(陳韋帆)
2023年網友票選「房市頭條新聞」出爐!根據台灣房屋網路市調,2023年最有感房市新聞為「平均地權條例上路-預售屋禁換約轉售」(政府打炒)。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預售屋禁轉,可謂是台灣預售屋制度一大修改,投資短炒買盤明顯退潮,也成為網友最關心的新聞。(陳韋帆)
房市驚現死亡交叉!台灣房屋彙整桃園不動產交易e指通數據,比較今年1月與8月房價,發現有8個行政區「新成屋漲幅高於預售屋」,反轉過往趨勢,其中又以蘆竹區最為明顯,已出現新成屋比預售屋貴的情況。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於今年7月1日上路,針對預售屋炒作,加上8月新青安貸進場,讓自住買盤轉進新成屋市場。(陳韋帆)
苗栗竹南連續25年人口淨遷入正成長!根據內政部戶政司資料,苗栗竹南1998~2022年淨遷入人口數皆呈正成長趨勢,且2022年的1,319人還是六都及新竹縣市外,最多的行政區。東森房屋竹南運動公園加盟店店東饒心奣表示,隨著區域建設題材的相繼落實,再加上竹科買盤外溢效應,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購屋民眾選擇竹南,區域房市前景值得期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