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不易,若不幸遇上購屋糾紛就更頭痛了!一個民眾好不容易攢錢買房簽約,卻遇到屋主驟逝,仲介又強制收取仲介費39萬,他在臉書社群投訴,「中信房屋害我沒買到房子,還賠了快69萬,現在還要繼續打官司。」(陳韋帆)
購屋後才發現屋主隱瞞「違建資訊」該怎辦?一個民眾購屋後耗費百萬裝修,被鄰居檢舉噪音後,意外被查獲有違建,詢問原屋主,卻被告知只願『原價收回』。」他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詢問上問詢問「該怎辦?」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狀況若屬實,賣家恐涉刑事詐欺,但實務經驗上卻往往很難告成,建議將目標求償目標擴大至房仲身上。」(陳韋帆)
央行今(13)日召開今年第二次理監事會,會後宣布明(14)日起將實施第六波信用管制,六都與新竹「第二戶限貸令」將從7成降至6成。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表示,「貿然緊縮恐引發購屋糾紛潮,理應不溯及既往!」(陳韋帆)
台北房仲都變誠實了?根據地政局資料,2023十大房地產糾紛共123件,相較2022年少了21件,其中,「漏水」掉至第四名,而「房仲欺罔」則已不再榜內,地政局指出,「件數的減少及名次變化,主要與市府近年公告糾紛業者名稱,並進一步公開和解率,讓業者更加愛惜羽毛,也讓件數下滑,排序也發生變化。」(陳韋帆)
台灣永續關懷協會推出「購屋不踩雷–AI查尋神器」,只要進入網站,就能查到建商所有的司法判決紀錄。協會主委、立委江永昌表示,「購屋糾紛1季500~600件,1年逾2千件,相當可怕,所以推出該網站,讓消費者可以一目了然。」(記者:陳韋帆)
即使打炒房法案「預售屋禁轉」尚未通過,仍在政院9月待審,全台卻已紛紛出現轉售潮,也有不少建商延遲推案,採邊建邊售、先建後售的方式。對此,屋比房屋總經理葉國華提醒,目前在成屋銷售比例逐漸攀升的情況下,雖然是所看即所得,但購屋時仍要留意「看不到、摸不到的東西」,例如漏水、合約保固、建商體質等,建議購屋前,除了打聽建商風評外,看屋時就找專家陪同也相當重要。(記者:陳韋帆)
近年房市火熱,購屋糾紛層出不窮。《三立新聞網》訪問住宅消保會,彙整其調解經驗中,常見六大購屋糾紛。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表示,買房通常是人生最大一筆消費金額,一旦失足,就會陷入長時間的煩惱,建議購屋族應更加謹慎。(記者:陳韋帆)
買房購屋是一般人的終生大事,一間房屋動輒數百萬、上千萬元,還得擔負2、30年長期的房貸付款壓力,如果買到不適合、或不符法規使用管制規定,常造成許多買賣糾紛,讓人傷透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