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20)日下午將召開2025年Q1理監事會,面對川普關稅戰來勢洶洶、國內房市買氣翻轉,央行下一步會有什麼動作呢?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目前全球經濟在川普風暴下,已有下行風險,台灣也不例外,央行此次應傾向於不變或寬鬆政策,而民眾自己要有危機意識,不要只是聽官方說法,做人一定要靠自己、靠自己最實在。」(陳韋帆)
蛇年將至,台中代銷天王萬群1月22日舉辦尾牙旺年會,會前董座謝坤成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龍年房市在政府信用管制下,買氣已一片冷清,但台灣老屋多,除了都更跟危老重建之外,還有許多換屋需求,端看0121嘉義大埔地震,就知道多嚴重,呼籲央行應針對老屋換屋需求者,進一步放寬房貸管制。」(陳韋帆)
2025年開始了,回首2024年房市買氣虎頭蛇尾,不過,全國買賣移轉棟數仍高達34.5萬棟,創近11年新高。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觀察11、12月移轉棟數持續回升反彈,反而不是好事情,畢竟央行打炒房,主要是希望銀行房貸水位下滑,持續交屋水位反而會居高不下,降低鬆綁的可能性。(陳韋帆)
央行9日鬆綁第七波信用管制,包含繼承取得房屋、換屋需求與承貸銀行簽訂撥款後1年內出售原有房產者,不受選擇性信用管制無寬限期或成數限制;另自然人申辦新青安,且非高價住宅貸款,不受該規定第1戶購屋貸款及第2戶購屋貸款限制。對此,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直言,真正被排除的只有繼承族,換屋族差異並不大,新青安則是湊熱鬧的,第四季房市應該還是多空激烈交戰。
央行第七波房市信用管制上路不久,各家房仲業者業績一片倒地,換屋族與繼承族更是哀嚎,成為被「錯殺」的族群,等待央行伸出援手。對此,中央銀行今(9)日舉行記者會,由業務局局長潘榮耀主持說明選擇性信用管制配套措施。包括因繼承取得的房屋及房貸,新申辦的購屋貸款(非高價住宅貸款),得排除適用;實質換屋需求,經與承貸金融機構切結約定後,新申辦的第1戶或第2戶購屋貸款(非高價住宅貸款),自然人已簽訂購屋(包括成
賴清德今(20)日走馬上任,任職中華民國總統大位,豪宅仲介龍頭大師房屋董事長陳建慶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其實從豪宅市場就可看見台灣的國際觀、政局穩定度,況且房地產就是國人對於這塊土地未來信心的指標,所以最希望就是兩岸和平共榮、重新展開對話,降低敵意螺旋,並鬆綁現行的政策緊箍咒。」(陳韋帆)
賴清德將於520就職總統,全國代銷公會理事長戴嘉聖今(15)日舉辦記者會,向賴清德提出兩建議,他指出,「房市現況其實很不健康,建議解決缺工缺料、豪宅限貸令調整或鬆綁,才能讓房市逐步回歸正常。」(陳韋帆)
全國代銷公會今(15)日舉辦第六屆理監事改選,第五屆理事長,中部代銷天王萬群國際地產董事長謝坤成正式卸任,在內政部長林右昌監交下,交棒給高雄代銷龍登廣告國際總座戴嘉聖。戴嘉聖表示,「賴清德520即將接任新總統,期盼新政府鬆綁打炒政策,讓房市回歸市場機制。」(陳韋帆)
國門今(13)日開始鬆綁實施0+7,對於台灣景氣有幫助?對此,財經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指出,「對於餐飲、服務業或許有些許幫助,但整體來說,恐怕無法起到太多作用,對於房市來說,更無明顯關聯,而且『熱炒三都』在台積電式微下,恐怕有危險了。」(記者:陳韋帆)
國門10月13日起實施「0+7」,為迎接觀光人潮摩拳擦掌,西門町今年新增逾10家店,大多是服裝飾品店。對此,信義房屋指出,目前西門町新店大增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店租僅全盛時期一半,二、娃娃機倒店潮店面釋出,三、迎接國門解封搶先卡位。(記者:陳韋帆)
指揮中心宣布10月13日後入境實施 「0+7」,邊境正式鬆綁。對此,戴德梁行今(4)日Q3記者會上表示,「台北市中山南京、忠孝、西門町,三大商圈看似已迎來曙光,但也代表著國人亦有可能出現報復性出國,究竟是出去的人多,還是入境的外國人多,恐怕有待觀察。」(記者:陳韋帆)
賴清德副總統2020年9月2日出席「2020智慧城市線上展開幕暨頒獎典禮」時表示,政府將持續鬆綁法令、開放資訊、挹注經費,並與產業界做更緊密的結合,讓全台灣都有機會邁向智慧城市,讓國人都可以享受到智慧科技所帶來的好處,進一步達到智慧國家、永續國家的目標。
台北市為配合「都市更新條例」修正,爰修正「台北市都市更新自治條例」,經議會2020年6月17日三讀通過,於2020年7月8日發布施行,期能透過擴大彈性及鬆綁相關法令規定,加速推動都市更新案件,以促進台北市經濟發展及注入都市新活力。
仲量聯行總經理趙正義表示:新冠疫情蔓延,導致不確定因素增加,間接影響全球投資者對不動產的決策。為了振興經濟,除了央行宣布降息、金管會鬆綁不動產投報率,政府也積極投入1.5兆制定系列振興經濟政策。投資人保持謹慎態度的同時,可仍伺機布局,商用不動產屬剛性需求強勁的防禦型資產,且投資報酬率平均2-3%以上,相對於定存未來近乎零利率的投資效益,是絕佳、保值的避險工具。
近幾年許多金融業決定將老舊商辦資產進行都更,而這個都更商機,正是因為法令鬆綁。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表示,主要是《銀行法》75條放寬金融業老舊行舍重建後使用率由50%下調為20%,使得國泰、新光、元大等逾10家金融業紛紛提出都更重建案。
韓流效應持續延燒,日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提出希望政府鬆綁陸資來台買房的言論,引起市場熱烈討論,房市專家甚至直言,「一旦開放,台灣馬上掛」,到時候屏東每坪房價要100萬元,台灣人只能移居澎湖、金馬與龜山島。不過,近期有一項調查,卻明顯反應,民眾對陸資接受度提升了。
高雄市長韓國瑜希望中央可以鬆綁陸資買房,讓高雄發大財。其實早在2002年政府就已開放陸資來台取得不動產,根據內政部資料,截至今年9月共計492件,權利價值共90億元,其中高雄市120件,占比24%。建商對於高雄不再鎖國,也拍手叫好,希望可以加碼投資高雄。
2019年元旦房地合一稅施行將滿3年,期間不少業者都希望「降稅救市」,如今準高雄市長韓國瑜讓「韓流」席捲全台,業者在選後多認為房市見到曙光,而中美貿易戰更讓「台商回流」,這兩股力量,似乎讓業者蠢動,期盼政府修正房地合一稅,以換來商用不動產窒息3年的成交量。
即便目前政府積極作多房市,甚至擬鬆綁建築融資,但房市景氣要好,就必須有動能,也就是所謂的成交量,而攤開歷年全台買賣移轉棟數資料,房地產已經連3年陷入全年30萬棟以下的「死魚買盤」,預料2018年仍無法突破30萬棟,這將是一大隱憂。
近期金管會大幅鬆綁銀行建築融資限制,加上房貸利率持續下殺,都讓房市出現「落底復甦的錯覺」;根據住展雜誌統計,截至8月25為止,2018年北台灣推案量總金額已達7523.09億元,距離去年整年案量8374.13億元,僅差約851億元,超乎先前預期。不過,學者提醒,爆量推案將讓「房市強弩之末」的未來,危機更大。
央行雖然鬆綁打房,但現在卻出現部分銀行偷偷祭出限貸令,不貸款給基隆、宜蘭東部及外島的新舊房。專家認為在房市不好時,銀行風險控管嚴格,加上他們認為這些地區房價恐怕還沒落底,所以才不敢貸款。
為了緩解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從今年年初開始大力推行結構性改革,試圖幫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尋找出口,沒想到政策一鬆綁,卻導致中國一二線城市出現房市爆買潮,甚至連房地產起家的中國首富王健林也都直言,目前中國樓市的泡沫是史上最大。
3月央行鬆綁房市之後,不少銀行紛紛推出房貸優惠方案,除了低利率、高貸款成數之外,有公股銀行也趁勢推40年貸款年限,跟一般20年期來算,拉長貸款期限每個月少了4成的房貸壓力,不過累積下來的利息,卻多了上百萬元,有民眾認為,雖然總支付的利息變多,但讓每個月還款壓力減少了,也有人覺得負債還是趕緊清償,不想一輩子當房貸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