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房價高不可攀,但仍有低總價選項!《三立新聞網》蒐集網路售屋資訊,發現西門町套房僅399萬即可入手,不過,觀察條件高屋齡、小坪數套房。專家指出,此類房屋過往大多是投資出租、等待都更用,高房價下自然也可買來自用,但無論如何,一定要留意裝修、房貸、凶宅等問題。(記者:陳韋帆)
捷運周邊土地寸土寸金!根據台北市捷運局最新資料,截至目前捷運沿線已推動88個土地開發基地,成功創造近2300億元的不動產價值。(記者:簡浩正)
不買房就輕鬆?其實租金也不斷飆升!據主計總處與內政部資料顯示,近十年全台房價上漲51%、租金同步補漲13%,近期更連續23個月漲破2%。房市專家警告,「租金漲勢未止,依照國際標準,約還有1倍空間,未來租不起恐成常態!」(陳韋帆)
暑假旅遊旺季登場,連鎖旅宿品牌提前布局搶市!實價登錄顯示,百橙橙居、香富飯店、丰居旅店等業者,今年續租或新租高屋齡大樓,月租最高達210萬元,搶占捷運站周邊市場。(陳韋帆)
知名房市市調雜誌《住展》的住展風向球6月亮出今年第4顆黃藍燈,分數僅39.9分,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持續低迷。住展指出,預售屋案場看屋少、成交更少,成交率僅剩約7%、100組才成交7組,隨推案量持續回升,待售案數持續處於高峰,賣壓持續攀升,而目前房市淡季「暑假、颱風與民俗月」將接連來襲,買氣恐再探低點。(記者:陳韋帆)
新建案公設比屢創新高,除因應消防、建築等法規設計,部分建商更透過規劃多元甚至浮誇的公設,藉以提升產品賣相、拉高房價。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這些華麗公設經常淪為「蚊子設施」,不但無法提升居住品質,還增加管理與維護成本,對住戶構成不小的財務壓力。
國內物價上漲狀況逐漸獲得緩解,6月CPI指數年增率1.37%,寫下51個月低點,居住類的物價指數也連續3個月跌破2%,主要受惠於住宅維修與水電燃氣的年增率減緩,不過房租指數年增率仍高達2.3%,房租的租金價格仍未見到止漲趨勢。(陳韋帆)
人家總說買房跟著連鎖指標企業走,尤其在房市寒冬中,顯得更為重要,因為無論是麥當勞、好市多,或是寶雅、全聯等,選址前都會考量區域的人口密度、交通便利,以及消費能力等,也容易帶動周邊房價跟著鍍金。
央行限貸令恐爆雷?專家示警高槓桿購屋族要當心了!央行去年918打炒房後,房市買氣低落,市場一片哀號遍野,房市專家示警,雖然目前尚未傳出房貸還款違約潮,但不少人採「高槓桿、寬限期」方式購屋,現階段房貸不易、買氣低落、賣壓也持續攀升,一旦寬限期到期,恐將直面「房貸還款違約、法拍潮」等風險。(陳韋帆)
房市盤整風暴席捲台中!住商機構統計2025年上半年實價登錄資料發現,扣除交易稀少區後,台中市22區中竟有13區房價年減,海線、山線與蛋黃區齊跌,龍井區年跌幅達11.2%最慘,沙鹿與東區緊追在後,連北屯、西屯、南屯等指標區也全面鬆動。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直言,現階段能成交的,多為價格實在、屋主願讓利的物件,市場氛圍已出現明顯反轉。(陳韋帆)
央行第七波限貸政策已實施三季,房市已明顯降溫,不過,有業者認為政策錯誤,帶來不少後遺症與隱憂。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認為,央行限貸令溯及既往違反政策初衷,「藥效過猛、傷及無辜」重創已購自住戶,加上下半年交屋潮來襲,將引爆「九大風暴」,包含違約糾紛、資金斷鏈、爛尾樓等問題,政府應對房產政策進行全面檢討,否則不僅無法抑制房價,反可能導致整體市場進一步惡化,影響民生與金融穩定。(陳韋帆)
雙北市房價出現明顯修正,尤其台北市蛋黃區與新北市蛋白區成為此次跌價重災區。根據住商機構觀察2025年上半年實價登錄資料,雙北共有9區房價較去年同期下跌,新北市泰山區年跌8.1%居冠,台北市信義區年減5%、松山、大安區也同步下修。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賴志昶指出,市場氣氛保守,買方回歸理性不追高,是價格調整主因。(陳韋帆)
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降雨,嘉義、台南、高雄等縣市都發生積淹水,引發民眾對居住安全的疑慮。對此,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提醒,購屋前務必查詢「環境敏感區」資訊,像是易淹水、土石流、順向坡、斷層與土壤液化區,這些都可能危及人身與財產安全。目前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已建置「3D災害潛勢地圖」,提供完整圖資,協助購屋族提前避險。(陳韋帆)
台中民眾哀嚎「月薪5萬買不起1坪50萬的房子」引起不少人共鳴,事實上,台北人承受這樣狀況早已多年。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直言,即使經濟成長數據亮眼,但薪資增長集中在特定產業,如電子科技業,其它產業則多數薪資成長緩慢,遠追不上房價,未來恐衍生兩大隱憂,一是都會區「買不起、租更貴」,二是非都會區「缺乏支撐恐爆泡沫」,呼籲政府正視住宅負擔問題。(陳韋帆)
央行進行不動產信用管制後,銀行狂推其它貸款業務?據央行資料,2025年5月個人週轉金餘額達7.66兆元,年增率15.1%,且連續16個月年增逾1成,遠超過房貸的7.4%。房市專家提醒,個人週轉金借貸理財應更加謹慎,尤其是無擔保品之信貸、現金卡等,若拿去投資股市,一旦景氣翻轉,恐陷入無力償還窘境。(陳韋帆)
房貸件數明顯降溫!據內政部資料,今年前5月全國建物抵押權設定約23.8萬棟,年減約7.5萬棟、減幅24%,創下近6年同期新低。房市專家指出,購屋貸款與週轉資金雙雙受限,銀行審查嚴格、用途受控,導致申貸意願低迷,也讓房產抵押融資同步降溫。(陳韋帆)
2025年台北房價飆破2621萬元,房貸負擔率高達148%。新北、台中月薪也無法全額繳清房貸,年輕人購屋壓力創新高。新竹雖高薪仍難逃負擔過重。
興富發(2542)看好企業「以買代租」趨勢,瞄準創業族與投資客需求,在台中七期推出25~48坪微型商辦案「市政壹號廣場」,強調豪辦等級門面、優越軌道與生活機能。興富發指出,豐富公設與專業物管,可有效區隔產品定位,而門面就是企業名片,微型商辦不僅能節稅、穩定財務,更有助於長期經營,進一步成為創業與企業升級的重要選擇。(陳韋帆)
新北市重劃區新舊屋價差擴大!據統計,九大重劃區中,三重仁義區預售屋每坪價差達27.6萬元、價差幅度高達52.9%,為全市之冠。塭仔圳、重陽緊追其後,價差均逾2成,反觀江翠北側與暫緩重劃區,價差不到10萬元,成為新舊價差最小的區域。整體觀察,交通建設與成屋屋齡為影響價差的兩大主因。(陳韋帆)
銀行保管箱常被視為防盜、保密的私密空間,不少家庭會集中存放珠寶首飾、黃金或外幣等貴重物品。然而,一旦保管箱承租人過世,這些物品將全數列入「保管箱財產清冊」,做為遺產稅課徵依據。尤其若以個人名義承租保管箱,卻內含全家人的財產,恐怕繼承人日後將面對課稅爭議與舉證困難,成為不少家庭未曾意識到的節稅漏洞。(陳韋帆)
房市冷氣團影響下,低總價小宅還有發揮空間,在台北市和桃園,都出現了權狀只有10坪以下的案件,其中在桃園大園的案子,最小戶別竟然只有7坪,但銷售狀況還不錯,專家說買家看準的是入手門檻低,和未來有出租效益。
高房價壓力下,小宅市場再現極限操作!坪數不僅跌破10坪,甚至下探至僅7坪空間,創新低紀錄。據住展雜誌資料,2025年上半年北台灣共有4件10坪以下新建案,其中最小的「福興豐藏II」坐落於桃園大園區,坪數僅7坪、200多萬元即能入手。專家指出,極小宅總價親民,據投資出租優勢,也因為普遍被銀行認定為投資物件,購買者須留意房貸問題。(陳韋帆)
房價居高不下,不少人都懷念一間50~200萬的時代,但如果房價真的回到1坪10萬會發生什麼事情?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如果是主要都會區,六都、新竹區域跌回1坪10萬,全台經濟系統勢必遭受重擊,引爆金融風暴,銀行倒閉、企業連環倒閉,失業潮將接踵而至」。他強調,這不僅是房價修正問題,恐導致經濟瓦解,台灣被毀掉一半,恐怕無力承受如此劇變。(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