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萬華區華強9號社區25日正式開工加裝2部電梯!台北市都更處表示,該區為40年以上老公寓,住戶年長比例高,加裝電梯改善「人宅雙老」問題刻不容緩,社區自主整合有成,在市府補助政策推動下順利成案,未來將有更多住戶受益。(陳韋帆)
信義全球資產今(25)日舉辦年中記者會,關於商用不動產最熱門兩大話題「輝達進駐北士科」,以及國發會推動的「AI新十大建設」。總經理林三智指出,將帶動各區域商用不動產升溫,北士科部分,除串連南港、內湖園區,市中心商辦樓齡偏高,不少企業有更換商辦需求而進駐,加上輝達產業聚落成形,預計將成為台北下一個科技聚落重鎮。(陳韋帆)
台北市政府地政局攜手崔媽媽基金會推動租屋協調機制滿周年,今年全面升級合作內容,除強化資訊透明,也新增多元申訴協助窗口,讓租屋民眾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支援。台北市地政局表示,未來將持續打造「青年永居、長者安居」的友善租屋環境,確保民眾在台北安居無虞。(陳韋帆)
台北市「中古小宅」平均成交單價逼近200萬元!實價登錄顯示,屋齡19年的「法意大樓」12坪套房,今年3月以2338萬元成交,單價199萬元,刷新社區紀錄,同步創台北市歷史次高記錄。台灣房屋統計歷年小豪宅單價前五名,全數集中在大安區,最高為「冠德安沐居」每坪202.4萬元。房市專家指出,金華地段、優質學區與挑高空間,是小宅飆出豪宅價的三大關鍵。(陳韋帆)
長虹建設與聖得福建設聯手開發的內湖都更案「TOP31」今(25)日舉辦動土典禮,基地面積1,255坪、規劃兩棟31層住宅大樓。地主表示,該案整合僅耗時3個半月,主要是因為長虹、聖得福兩大品牌深得民眾信任,根據業者資訊,該案銷售半年約已賣5成,但面對房市大環境不景氣,業者仍呼籲政府適度放寬信用管制,讓貸款機制恢復正常運行,也避免部分無辜消費者或業者受累。(陳韋帆)
房價高漲、購屋自備款門檻不斷墊高!據聯徵中心資料,2025年Q1七大都會區「銀行房屋平均鑑估值」,5年暴漲2百~8百餘萬,購屋自備款也必須準備更多,其中又以新竹市最慘,晚5年購屋須多自備271.8萬元(房屋鑑價平均1戶貴逾8百萬),增幅居冠。大家房屋賴志昶表示,房價仍處高檔、貸款成數收緊,購屋人需預備更多資金以因應資金缺口,避免貸款不足產生違約風險。(陳韋帆)
台經院今(24)日舉辦6月分景氣動向調查報告記者會,114年5月房市買氣出現小回溫。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會後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川普5月關稅戰暫緩,台灣股市、房市信心短暫回穩,而市場亦出現順勢讓價促成交個案,但觀察整體氛圍,讓價潮不易擴大。另,5月買氣對比去年仍全面下滑,反映房市整體持續受政策與資金面干擾,而下半年還有供過於求問題,房市整體恐不樂觀。(陳韋帆)
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統計,2025年七都預售屋與中古屋價差擴大至近六年新高,其中台中市價差超過七成居冠,新北市、高雄市也突破六成。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指出,2020年至今,預售屋價格大幅攀升,而中古屋漲幅相對和緩,使價差逐年擴大,凸顯「買新不如買舊」的市場氛圍。此外,房市交易量也持續低迷,成交議價率居高不下,顯示價格調整已成為促成交易的主要手段。(陳韋帆)
內政部預估台灣將於今年底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總人口連續死亡多於出生,去年新生兒更僅剩13.5萬人。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直言,人口危機已成國安等級,建議政府鬆綁移民法令,訂出「五年三十萬優質移民」政策,引入中高階白領與專業技術人才,穩定總人口於2300萬人以上,才能翻轉勞動力流失、創新能力下滑的國力危機。(陳韋帆)
中信房屋發布2025年第2季《中信宅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當前購屋態度趨於保守,高達81.6%認為理想購屋時機需再等一年以上,反映買氣信心尚未回溫。專家分析,國際政經不穩與國內打炒房政策未鬆綁,皆加劇市場觀望氛圍;其中有60.9%民眾盼放寬房市管制,顯示政策壓力成為交易遲滯的關鍵因素。(陳韋帆)
買方信心潰散,全台完銷案數量腰斬!根據591新建案統計,今年上半年六都與新竹完銷個案共303筆,年減超過5成,其中台中、高雄與新竹市區跌幅最慘,單是台中年減近8成。專家分析,央行限貸、房價飆漲、自住買盤觀望,買氣大幅收縮,即使價格未跌,成交單價仍年增逾1成,形成「價漲量縮」僵局。(陳韋帆)
房市在限貸令下降溫,青年卻成為買盤主力。根據聯徵中心資料顯示,2025年第一季全台35歲以下購屋族貸款占比達33.2%,其中台南、高雄青年占比雙雙突破36%,創近六年新高。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新青安貸款條件寬鬆,加上中南部總價帶相對親民,是青年進場的關鍵因素;台北則因「富爸爸效應」,青年購屋比例六年來增幅居冠。(陳韋帆)
台中七期豪宅市場穩坐中台灣豪宅市場核心,屋主不乏政商名流,其中知名人物之一就是前總統陳水扁的女兒陳幸妤。她在市政路持有一戶167.3坪的次頂樓特殊戶,在2012年以8750萬元購入,歷經12年掛售,終於在近期以8500萬元脫手,從帳面上來看,總共虧了250萬元。
房市低迷,興富發高雄新興區推案「中山鉑悅」上週公開並主打「低自備、拎包入住」,全案附日系精裝修,以及「冷氣、冰箱、洗脫烘衣機、掃地機器人」等五大主力家電「不加價」策略,業者透露,該案推出後,確實引起不少購屋族。(陳韋帆)
購屋「借名登記返還時」(俗稱掛人頭)當心被課重稅!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指出,若出資人與登記人不同,事後以贈與方式將產權返還,若時間拉太久、金流無法舉證,恐省下10%贈與稅,卻遭課45%房地合一稅。他提醒,早年常見的借名登記,如今已成稅務風險源頭,應審慎規劃節稅策略。(陳韋帆)
全台預售市場「小宅化」分佈出爐!據實價登錄,六都與新竹以20-30坪為交易主流,占比近4成,觀察20坪以下房屋交易占比,台北1成6最多、新北約1成2居次。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大台北因高房價、高公設,預售屋普遍僅規劃小2房,反觀新竹因竹科效應、購屋力強,逾20坪購屋占比達7成5,與六都形成強烈對比。(陳韋帆)
央行打炒房加上房市急凍,換屋族房貸核貸件數每月跌破百件以下!根據央行公布數據,2023年6月至2025年5月間,全台本國銀行僅辦理2,142件換屋協處案件,等於平均每月不到百件完成「先買後賣、一年內出售」切結申請。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數字顯示換屋族多因貸款條件受限,選擇觀望,導致實際簽切結的件數極低。(陳韋帆)
高雄鹽埕區一棟屋齡66年的裸空爛尾樓,日前傳出火災,近期又傳出有牆面掉落,居民指稱如同「都市地雷」,天天經過都提心吊膽,里長也期盼政府積極介入,保障市民安全。高雄市建管處指出,已派員稽查,並函令所有權人改善,否將處6萬元罰鍰、得連續開罰。(陳韋帆)
裝修蟑螂全台流竄,詐騙情事層出不窮!據住宅消保會內部統計,單年申訴千件中,有5、600件與「裝修蟑螂」有關,尤其透過網路找師傅接案的平台爭議最多。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指出,「近期還有新婚公務員也受害,被裝修蟑螂騙錢後,還被嗆聲,其手法與其他類似案件如出一轍,都是以各種名目收取訂金,草草假裝施作後即人間蒸發,呼籲政府應速推『裝修專法』,民眾現階段則可透過『履約保障機制』以避風險。」(陳韋帆)
台灣詐騙猖獗,地面師(不動產詐騙)一條龍詐騙手法中,「地政士」經常成為關鍵角色之一。地政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鄭子賢表示,其實要阻絕不動產詐騙情事,修正抑或重新函釋「土地法37條之1第3項、地政士法第49條和第50條」規定,就能大幅阻絕不動產詐騙之可能,籲請內政部盡速修法或重新函釋,還台灣人民一個朗朗乾坤。 (陳韋帆)
近期傳出購屋族年薪不滿150萬,申請新青安貸款被婉拒,到底年收入多少最好貸?根據聯徵中心資料,2025年Q1,各族群核貸成數皆在7成以上,較往年低,不過,主力族群仍是年收80萬以下,占比逾4成5。房市專家提醒,房貸不僅會審核申貸人財力、信用條件,質押的房屋本身條件也很重要,區位、屋齡、坪數大小等,都是影響核貸與否的關鍵。(陳韋帆)
全台預售屋買氣急凍!據實價登錄,2025年4月全國預售屋平均每日揭露僅111.3戶,較2024年同期的507.6戶暴跌逾7成,六都單日揭露量全面跌破30戶,買氣急凍、觀望情緒升溫。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直言,房市熱銷潮不再,市場轉為個案表現,房市景氣猶如「跳樓機」。(陳韋帆)
房市轉冷,議價空間逐步拉大,據實價登錄,2025年1~4月,六都與新竹縣市待售物件的平均開價與同期成交價差距明顯。《591房屋交易網》(以下簡稱591)指出,「該結果反映出在買氣轉淡的市場氛圍下,屋主不再堅守高價、售屋心態逐步鬆動,尤其是新竹、台中、高雄,議價率通通破2成,等於開價打8折才能成交。」(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