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都更發大財?老屋重建賺2千萬 專家:要注意這些事…

2020/01/14 16:54
  • share_fb
  • share_line
  • A-
  • A
  • A+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都更進行不易,去年政府就推出被稱作小型都更的「危老條例」加速老屋更新。有網友在PTT發文詢問,自己朋友在大安區的大樓通過自辦都更,除了要先負擔建築成本外,原本的房子都更後都變小了,到底是賺還是賠呢?

▲網友在PTT詢問都更是否會賺錢。(圖/翻攝自PTT Home-Sale版)

原PO指出「最近聽朋友抱怨,自家大樓前一陣子通過自辦都更,原本在該大樓持有2戶,一戶30幾坪、一戶40幾坪,都更後持有權狀面積變大,但是使用面積變小。」

此外,原PO還說「該大樓本來只有12層樓,蓋完以後變15層樓,多的樓層對外銷售後會再分給住戶。可是要先負擔建築成本,現在也得在外面先租房子,未來也不知道賣得狀況如何,請問這樣到底是賺還賠?」

▲北市大安區危老成功第一案。(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三立新聞網》記者曾訪問北市大安區力行里的「危老條例」第一個成功案例,據屋主陳先生指出「原2層樓約35坪的老屋,重建後將成為5層樓、總坪數102坪,即使因原地坪不變、高度拉高,變成薄片屋,但也多出3層樓,約67坪面積,怎麼樣都是賺到。」

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表示,大家時常在都更、危老時陷入賺錢迷思,以「危老成功第一案」為例,陳先生多出了3層樓,67坪面積在大安區至少市值5千多萬起跳,若扣除營建、融資成本,以每坪拉高至18萬元,至少也賺4千萬上下。

▲陳傑鳴指出,都更要賺錢,首先你要賣掉。(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但往往在實質意義上,根本沒有賺錢,因為屋主沒賣掉。」陳傑鳴說,重建的目的在於住的舒適、安全,而並非發大財;如果要計算重建後的增值,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重建。

內政部推出的危老獎勵目前已經延長,而建經公司在配合政府政策下,也推出營造成本5~8%的融資方案,倘若在重建後坪數超出自己原需要的空間,確實可透過自己重建處理。

不過陳傑鳴也提醒,除了營造、融資利息、裝潢成本外,也要特別注意重建期間,在外的租屋成本,還有房價的漲跌、銷售的管銷成本,以及多久能夠銷售出去,所以靠重建老屋發大財,這件事情並不是穩賺不賠。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