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帶動台商回流設廠,引發工業廠房的需求,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2018年全台廠房交易金額達216億元,年增率47%,創下近10年新高,其中桃園市更是設廠集中度最高的縣市,現在連平鎮區都有工業地要釋出公開標售,底價9.98億元。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2018年的建物開工面積可望創下近4年以來的新高,其中工業倉儲類反映市場需求,2018年有機會突破2015年的154萬坪,至於商業類與辦公市場,則表現相對平穩,可能與區域缺乏合適的開發土地有關係,整體建築市場正築底回溫中。
新潤興業今(21日)舉行機構歲末感恩尾牙晚會,新潤機構董事長黃文辰表示,受惠2018年房市回歸理性市場機制,自住剛性需求買盤回流,且新台幣走升,置產需求回溫,帶動新潤興業2018年度合併營收達13.42億元,較2017年度增長18.7%,累計2018年銷售戶數達449戶。
受到美中貿易戰日趨升溫,行政院在2019年元旦起實施為期3年的「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CBRE世邦魏理仕認為,該措施有助於簡化台商回流設廠的行政流程,預期中短期內工業用地及工業地產需求,將因台商回流投資而穩健增加。
中美貿易戰持續對台灣的股市、房市造成震盪,房地產業界對2019年看法,多認為兩岸關係趨於穩定,但貿易戰將是重要變數。傳真實業董事長王明成認為,2019年「價格穩定量持平」但也不會大好;創意家行銷董事長王明正分析,中美貿易戰讓台灣受惠,資金可望回流挹注市場。
隨著貿易戰持續延燒,今年下旬已經有不少台商評估回台設廠,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預估,為了躲避中美貿易戰與預期轉單效益,各大廠急著返台購地擴充產能,因此工業地價格看漲,需求將延續到2019年。
2019年元旦房地合一稅施行將滿3年,期間不少業者都希望「降稅救市」,如今準高雄市長韓國瑜讓「韓流」席捲全台,業者在選後多認為房市見到曙光,而中美貿易戰更讓「台商回流」,這兩股力量,似乎讓業者蠢動,期盼政府修正房地合一稅,以換來商用不動產窒息3年的成交量。
對建商來說,選舉就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日前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發布調查,發現近7成民眾,不想趁選舉紛擾期間購屋。反觀多數建商認為,選後就能真正進入年底購屋旺季,包括台商資金回流、地價稅降低、危老條例加速都市更新、油價凍漲、多項公共建設及重大投資案等5項原因,是房市能「量價呈穩」關鍵。
房市進入928檔期,大陸也啟動十一長假,更是許多建商大打「台商置產牌」的強銷期。不過,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今(3日)在新聞發佈會時透露,「台商、家族、買N戶,劇情都是這樣演,一場遊戲一場夢,買到就是夢醒時分。」
戴德梁行今(3日)舉辦第3季新聞發布會,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對於房市概況,一開頭就質疑豪宅成交的真偽,他表示,大安森林公園第一排每坪成交290萬元「若是真的,那麼只有祝福與祈禱」,近期也有代銷「西區豪宅賣東區價」,稱台商回流出手每坪130萬元,「這是把買的人當笨蛋嗎?」
有錢人買精品不手軟,同樣買豪宅也是,但這幾年房市不好,豪宅價格跟著下修,上億元豪宅買氣慘不忍睹,這些豪宅都是因為在房市景氣好的時候,價格喊太高,導致下修很多,所以跌很慘;而且今年第一季待銷售天數變得越來越久,北市房價先前下修,吸引不少打算外移的民眾回流買屋,但隨景氣好轉、買氣回升,屋主態度紛紛轉硬,買方價格殺不下來,不是觀望就是掉頭再度外流,一度縮減的去化天數又再拉長。現在也出現三高警訊,高齡社會
神秘台商返台狂掃豪宅的消息,傳遍台灣房產界,專家研判是因為中國肥咖條款上路,讓避稅資金回流,不過之前央行總裁彭淮南,否認這個說法,但今(14)日財經專家謝金河卻打臉央行,強調資金回流可以帶動景氣,資金越多,房市低檔接手的力道也會越強。
五年前市場傳言高價成交,引發央行總裁彭淮南關切的豪宅「勤美璞真」頂樓戶,最近以總價12億天價求售,挑戰單一住宅最高總價紀錄。外界猜測可能是看到中國祭出肥咖條款,讓台商資金躲回台灣買房,才會趁勢喊賣,測試市場買氣的意味濃厚。
房地產市場又出現神秘大戶,不久前興富發的松江一號院,有買家以13億元狂掃7戶,現在傳出遠雄建設也有掃房大戶,準備25億額度物色大坪數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