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中山區建案「基泰大直」,去年9月開挖基地工程期間發生坍塌,導致鄰房下陷,25戶無家可虧、百餘戶受損,北市府勒令停工,基泰建設今(25)日發布聲明稱事故賠償比例已達市府解除列管標準,但因都更程序關係,短期內暫不復工,後續也會持續與受災戶進行調解。(陳韋帆)
桃園市是近年來發展最快速也是年輕人比例最高的六都之一,不但市民就業需求高,租屋市場也蓬勃發展。相對而言,外地人士與弱勢族群的租屋需求也十分旺盛。而八德更是桃園市各區發展的重中之重,除了北二高將增設八德交流道之外,正在興建中的桃園捷運綠線,貫穿八德市區,將在兩年後也就是2026年完工,屆時八德將成為台北市與桃園市的重要交通動脈。
性平是近年政府戮力施政目標之一,如今,扛房貸比例上,也快實現了!根據聯徵中心資料,2023年購屋佔比,20歲以上女性佔48.2%,將近一半,相較10年前增加0.4%,創10年新高,女性購屋力與日俱增,經濟實力不容小覷。(陳韋帆)
台灣「高齡、少子、獨居、晚婚」,全台單身戶持續攀升!根據內政部資料,2023年全台灣家戶數達924萬戶、年增1.7%,其中一人戶有332.3萬戶、佔36%,比例最高。進一步觀察六都,台北市則出現奇怪現象,不同其它五都,5、6人戶變少,而是不降反增,年增率達2%,甚至高於單人戶的1.3%。(陳韋帆)
嘉義人最頂天立地!最新聯徵資料,嘉義縣近一年透天厝交易佔比76.6%,全台第一。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副理黃勝暉表示,中、南部人具有「頂天立地」,就要住透天厝的傳統觀念,但隨著房價高漲,不少縣市已改變購屋習慣,如台中、南二都最為明顯,但嘉義縣房、地價仍相對親民,故購買透天厝比例居高不下。(陳韋帆)
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國人新購置住宅平均貸款期數再創新高,平均已達到305期,約為25.4年,也是統計以來首度超過300期,由於時間點就出現在新青安政策房貸上路之際,推估使用長年期房貸的比例增加,六都中期數最高的是高雄市的348期。(陳韋帆)
921大地震今(112)年屆滿24周年,台灣危老建築仍大量存在,且逾30年老屋已達483萬戶,超過住宅總數半數比例,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表示,「台灣目前仍有許多建物落在土壤液化、順向坡區域,還有海砂屋、已損毀建物等問題存在,應更加謹慎,避免悲劇重演。」(陳韋帆)
法拍市場也隨著房市急凍!根據內政部資料,2022年Q4全台法拍量627筆、平均拍單價19.7萬,量縮價漲,法拍量創近2年同期新低,價格卻創歷史次高。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2022年歷經升息、打炒房壓力下、高拍價,三大壓力下,法拍市場已明顯降溫。(記者:陳韋帆)
全台購屋「喜新厭舊」占比排行出爐!根據內政部近5年資料,依照購買新成屋比例排序,苗栗縣29.2%、嘉義縣29.1%、雲林縣28.5%、台南市18.5%、桃園市18.5%。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經理葉沛堯表示,以上五個縣市都是房價基期相對較低的區域,又有重大建設加持,是近年來各大建商和購屋民眾的必爭之地,新推案絡繹不絕,進而導致新成屋交易佔比較高。(記者:陳韋帆)
2022年生肖購屋排行出爐,根據住商機構內部統計,前四名依序為「牛、豬、鼠、羊」,購屋比例佔9.2~9.9%,不過,整體來說,十二生肖購屋比例差距似乎並不大,如最後一名的「馬」,購買比例也佔7.1%。(記者:陳韋帆)
房價開始走下坡了嗎?永慶房屋針對2023年Q1房市看法市調,有46%民眾看跌房價,相較29%看漲比例大幅超前,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陳賜傑表示,在消費者看法呈現多空交叉下,房市多頭恐怕已到了盡頭。(記者:陳韋帆)
對於房價看法,最新市調出爐,信義房屋回收1200件網路問卷,看漲房價比例創6季新低,僅剩22%,看衰房價比例則創6季新高,達44%,六都、新竹區域,僅剩桃園看衰比例低於4成,僅37%,其他幾都皆逾4成,43~47%之間。不過,調查也指出,受訪者多數認為房市好壞與股市無直接關聯。(記者:陳韋帆)
近年全台房價大漲,原先被認為買不起房的年輕人,卻突然勇猛買房起來,根據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資料發現,2018~2022年20~30歲的年輕人買房佔比出現明顯攀升,2018年年輕人佔當年貸款買房總件數的比重僅13.8%,創有統計來最低點後,後面幾年一路走揚,到去年甚至有高達15.3%的貸款買房者是年輕人,而今年前三季也維持在15%的高檔區,近2年幾乎等於每6個買房的人,就1個是年輕人。(記者:陳韋帆)
中和保二公辦都更今(7)日舉辦動土典禮,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新北市副市長陳純敬,以及警政署長黃明昭偕同保二、保三、保七總隊到場。警大讚總統蔡英文德政並陳述同仁為此感動流淚,而蘇貞昌指出,「中央與新北市興建社宅數量不成比例,要侯市長多加油!」(記者:陳韋帆)
地價稅一年繳一次,如果有房屋買賣,當年地價稅是誰繳?前屋主還是新屋主?還是依比例繳納?近期就發生一個情況,小王(化名)向買了一間二手屋,他比例給予前屋主3個月稅金3千元,結果入住後竟又收到前屋主的地價稅單,一怒之下打電話問地政士,「怎麼回事?要我繳兩次?」事後才發現是一場大烏龍。(記者:陳韋帆)
房價居高不下,老了也得扛房貸!根據聯徵中心資料,2022年H1,申貸者逾65歲的案件,佔比約1.5%,其中佔比的是台北市,高達4.3%,遙遙領先其他都會,且購屋平均鑑估值為3376.9萬元,總價也比其餘五都千萬左右的均價,高出近一倍,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可見首都銀髮族的負擔能力出眾,堪稱是「資深富翁」。(記者:陳韋帆)
新南向政策發威?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近年各都房屋買賣移轉棟數明顯「北消南漲」,信義房屋指出,2010年前雙北市為房市領頭羊,移轉佔比可達4成以上,不過隨政策資源挹注、產業結構改變,雙北佔比近年衰退至不到3成,反觀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的移轉佔比都較早年有明顯增長,長期的房市發展趨勢呈現「新南向」,雙北以外的都會區持續崛起。(記者:陳韋帆)
雖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然而現代社會中三代同堂的家庭卻持續減少,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今年第一季全國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相比去年同期的61.7萬戶攀升至67.1萬戶,多了近5.5萬戶,增幅近1成,六都僅老年人口居住的比例也全都上升,其中台中及台北市均有1成以上增幅,新北及高雄市也增加近1成。(記者:陳韋帆)
國家住都中心釋出3個都更案至民間,名稱為「整合達人合作計畫」今起公開預覽,包括「中山區長春段、中正區永昌段、士林區三玉段」,根據整合比例的不同,可獲得相對的基礎作業費用與整合績效費用合計最高可達新臺幣600萬元。(記者:陳韋帆)
房價居高不下,高公設的房子也讓不少購屋族詬病,台灣房屋進行「2022年住宅公設大調查」,結果顯示,建商號稱「長輩最愛的三溫暖、媽媽最愛的廚藝教室」,被認為不需要比例分別高達68.4%、48.1%,位居第一、第四。(記者:陳韋帆)
即使打炒房法案「預售屋禁轉」尚未通過,仍在政院9月待審,全台卻已紛紛出現轉售潮,也有不少建商延遲推案,採邊建邊售、先建後售的方式。對此,屋比房屋總經理葉國華提醒,目前在成屋銷售比例逐漸攀升的情況下,雖然是所看即所得,但購屋時仍要留意「看不到、摸不到的東西」,例如漏水、合約保固、建商體質等,建議購屋前,除了打聽建商風評外,看屋時就找專家陪同也相當重要。(記者:陳韋帆)
現代人晚婚或不生,夫妻、小家庭以及單身不婚族的比例逐年升高,家庭結構的改變。根據統計,沒有生小孩的「頂客族」9年來就增加43萬戶!加上高房價、房屋政策等等因素,都讓住宅面積的需求越來越小,兩房以下的小宅產品也成為這波房市的主流。
房市熱?到底哪裡熱?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享一觀察密技,他說,「其實用『家戶購屋比』,就能看到買氣,而家戶購屋比,就是以『移轉棟數』對照『該縣市總戶數』換算,越高的縣市,代表購屋比例越高,也代表房市越熱。」(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