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齡化態勢明確,繼承問題越來越多!如果想將自己的遺產指定給特定子女或其他親友可以嗎?新北市經紀人公會理事長、金門地政士事務所所長蕭琪琳表示,「你可以指定,但台灣現行法令有『特留份』,本來就擁有繼承權的人還是可以主張1/2的繼承權,沒辦法完全依照被繼承人意志進行。」(陳韋帆)
養女就沒有繼承權嗎?這老舊觀念恐怕要快點更改了!一名老嫗去世已20年,葬禮時「娘家親戚們」沒有出現,直到近日家族委託地政士辦理繼承事宜,才發現老嫗當年是童養媳,但也是養女,雖然與娘家們已斷了聯繫,但法律上就是擁有繼承權,雖然已經逝世,則由老嫗子女轉繼承。(陳韋帆)
全台房價日益高升,贈與及繼承成為顯學,住商機構匯整內政部數據,全台前三季贈與移轉棟數也達4萬棟,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另外,全台前三季繼承移轉棟數約5.7萬棟,為自1991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歷史次高,僅次於去年前三季數據。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疫情後房市多頭推升房市,加上政策打房皆針對多戶族群,令贈與及繼承移轉量體上揚。
遺產繼承雖能補貼家計,不過若繼承者們意見分歧,恐怕導致家庭失和,甚至鬧上法庭,延伸更多問題;近日就有網友發文表示,她的公公往生前於遺囑交代,有棟透天厝是由其丈夫繼承。然而丈夫今年離世,她與子女共同繼承透天後,3位姑姑卻跳出來,要求簽署協議書、至法院公證,誇張協議書內容,讓原PO氣炸,決定公諸於世,尋求協助,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論。
全台房市受到銀行房貸緊縮與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儘管央行在10/9祭出管制協處措施,自然人在簽訂預售屋合約,即將申辦貸款時,若是有繼承取得房屋或簽訂一年內換屋切結書者,可排除在管制行列。但有鑑於銀行對於房屋鑑估值仍持保守態度,也讓貸款成數難以達到實際交易價格的八成,恐衝擊明年將交屋的預售屋購屋族。需要申請房貸的預售屋購屋族,若無法在短時間內籌措到額外的資金,可能會面臨交屋的違約風險。
央行9日鬆綁第七波信用管制,包含繼承取得房屋、換屋需求與承貸銀行簽訂撥款後1年內出售原有房產者,不受選擇性信用管制無寬限期或成數限制;另自然人申辦新青安,且非高價住宅貸款,不受該規定第1戶購屋貸款及第2戶購屋貸款限制。對此,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直言,真正被排除的只有繼承族,換屋族差異並不大,新青安則是湊熱鬧的,第四季房市應該還是多空激烈交戰。
央行第七波房市信用管制上路不久,各家房仲業者業績一片倒地,換屋族與繼承族更是哀嚎,成為被「錯殺」的族群,等待央行伸出援手。對此,中央銀行今(9)日舉行記者會,由業務局局長潘榮耀主持說明選擇性信用管制配套措施。包括因繼承取得的房屋及房貸,新申辦的購屋貸款(非高價住宅貸款),得排除適用;實質換屋需求,經與承貸金融機構切結約定後,新申辦的第1戶或第2戶購屋貸款(非高價住宅貸款),自然人已簽訂購屋(包括成
央行限貸令一出,讓許多房屋繼承者購屋夢受阻。房仲平台我家網房產研究中心,觀察近十年繼承移轉棟數,發現年度移轉量以去年為最高,達7.7萬棟,而今年一到八月已經累計5萬815棟,僅次於去年同期的5萬2191棟,成為近十年的次高繼承移轉數量,不過受到限貸令影響,這些新科繼承者今年若要買房,貸款將會綁手綁腳。
央行第七波房市信用管制上路不久,各家房仲業者業績一片倒地,換屋族與繼承族更是哀嚎,成為被「錯殺」的族群,等待央行伸出援手。而現在有消息傳出,繼承祖屋被取消買房寬限期問題,央行已擬好補救措施,大致會朝二大方向給予豁免條件,一是房貸借款人名下的不動產持分是由繼承而來,且「座落的地區和借款人實際工作及居住地完全不同」;第二,則是該繼承地「超過一定的屋齡」,很難有居住事實。
房價高漲,讓一般上班族難以買房,近期就有位網友詢問,7年級剛畢業時,台北市房價1000萬起跳,8年級剛畢業,整個雙北房價都1200萬起跳,如今9年級將開始進入社會,薪水都還沒領到,整個雙北房價已2000萬起跳到底該怎麼買房?貼文引發議論。
中央銀行今(19)日宣布升準不升息,同時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被視為史上最重房市管制政策,其中,首次將名下有房者納入管制,針對有房子、沒房貸的族群,購屋貸款列入無寬限期,意味著繼承房產族群同步納管。
送錢給小孩,讓小孩可以買地,除了符合稅制外,龜毛細節也要當心!一對父母以2人合併每年488萬的贈與稅免稅額,逐年給予未成年小孩,集滿千萬後,幫小孩以這筆款項添購房子投資,地政士一看小孩未成年趕忙提醒,「要注意二事,否則當心被課徵千萬稅金,甚至不能過戶。」(陳韋帆)
台灣媳婦無法繼承公婆財產!依照台灣現行繼承相關法令,公婆若有房子,丈夫無房,但媳婦若無子,一旦丈夫、公婆同場意外中死亡,房子將歸夫家其他親戚所有,如果夫家沒有相關繼承人,媳婦依舊無法繼承,最終房子將收歸國有。(陳韋帆)
不婚不生已成為社會趨勢,但中華民國萬萬稅,繼承方式一旦走錯一步,高昂的稅金恐怕就會找上門!一對姊妹,姊出嫁、妹未婚,共同繼承父母遺產後,妹妹也在近期離世,姊姊依法再繼承妹妹向父母繼承來的房產,房屋出售後,竟迎來高額的120萬房地合一稅。(陳韋帆)
住商機構觀察內政部統計,全國2024年第一季贈與移轉棟數達1萬6610棟,為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同期新高;全國2024年第一季繼承移轉棟數則達1萬7474棟,是自2016年同期次高,僅次於2023年第一季的1萬8671棟。(陳韋帆)
中華民國萬萬稅,尤其是房地產牽涉到的法規尤其複雜,永慶房屋契約部資深經理陳俊宏表示,父母將不動產贈與子女,常見方式,每年244萬免稅額逐年贈與,但仍須留意印花稅、契稅、土增稅等問題。(陳韋帆)
中華民國萬萬稅!想要合法節稅,恐怕還得先請教專家。一名老嫗夫逝,為節省遺產稅,讓子女拋棄繼承,自己則主張「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省下150萬,不料,地政士卻傻眼指出,「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幫子女埋下一顆『房地合一稅』未爆彈,恐怕沒有真的省到錢。」(陳韋帆)
聽到繳稅就頭大嗎?永慶房屋提醒,財政部在2023年底至今共頒布兩項房屋新制,分別為下修豪宅成交門檻與放寬繼承持有時間判定。對於即將到來的5月稅季,民眾在申報售屋所得上,會產生哪些影響?又有什麼節稅妙招呢?專家一一來解答!(陳韋帆)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底全國未辦理繼承土地高達1.8萬公頃,比起金門縣的面積還要大,且未辦理繼承的建物面積則高達65萬坪,相當於5.2棟的台北101大樓,推估全台未辦理繼承的不動產價格將遠超過千億元。(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不動產繼承問題越來越多!不少人苦惱著,應該是「逐年贈與」,還是等待「繼承」就好。金門地政士事務所地政士林怡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多數情況都建議繼承,如果擔憂爭產,又無法讓子女達成協議,則建議乾脆賣掉讓他們分錢最好,但無論怎麼做,就都是要『提早規劃』!」(陳韋帆)
阿公立遺囑指定部分遺產要給長孫,可以嗎?近日一位阿公逝世,生前立下遺囑,除了子女擁有繼承權,長孫亦有一份,同時,阿公為了避免子女不聽話,還加碼「信託」,結果,協助辦理繼承不動產的地政士一看,立刻露出苦笑,「因為財產進行了信託,早就沒有所謂的遺囑的『遺贈』問題,已通通變成『遺產』,採第一順位平均繼承或另外協議,阿公生前意志早已全部變成遺憾!」(陳韋帆)
政府推出「新青安貸」,吸引不少首購族躍躍欲試!然而,台灣高齡化,不少人繼承到「祖產持份」,無法符合申請規定,那該怎辦?金門地政士事務所地政士林怡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一般來說有三種處理方式,但其實最簡單的,就是不要申請新青安貸就好,畢竟不見得划算。」(陳韋帆)
房貸方式正確很重要!一位父親購屋,因年邁導致房貸條件沒兒子好,讓兒子當了代理人,結果逝世時,遺產稅暴衝百餘萬。新北市經紀人公會理事長、金門地政士事務所所長蕭琪琳表示,「政府課徵稅率是依循法理邏輯,所以方式錯了,未來相關稅金是有可能課到你飛天的!」(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