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高、法拍少!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2023年「繼承移轉棟數」77,012棟,創下史上新高;「贈與移轉棟數」51,919棟,處於歷史高點;「拍賣移轉棟數」(法拍)3,539棟,創史上新低。(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遺產繼承問題多!李男(化名)跟自己親哥哥,以及大伯的子女共同繼承了阿公留下的房屋,想將所有權出售給大伯小孩,地政士卻指「無法移轉」,原來是因為該房屋屬於「公同共有」,想要轉售,必須所有的「共有人」都到現場,才能順利完成買賣過戶。(陳韋帆)
台灣離婚率居亞洲之冠,再婚也很常見,不過,也因此經常爆發遺產糾紛。小美(化名)嫁給再婚的阿傑(化名),阿傑去世後,小美將遺產分成三份,一份給自己,兩份則分別給阿傑與前妻生下的兩子女,結果前妻與子女憤而提告,讓小美相當無奈。(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繼承發生越趨頻繁,但選擇錯誤,未來分產售屋時,稅金恐暴增!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如果父母一方先過世,子女為盡孝心,將遺下的不動產全由鰥夫或遺孀全部繼承,未來若要售屋分產,稅金就會暴增,從此角度看,單純的孝心就會變成愚孝!」(陳韋帆)
房地合一稅制上路後,因其計稅方式有BUG,讓不少繼承房屋者轉售時,必須承擔驚人的稅金。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已經有不少被繼承及繼承人想出破解之道,可供參考。(陳韋帆)
不生、不婚,竟埋下爭產案潮!根據內政部資料,台灣2022年人口2326萬4640人,連續3年負成長,新生兒僅13萬8,986人、死亡人數首逾20萬人,明顯「生不如死」。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這樣的情況埋下了兄弟姊妹間的爭產暗潮,建議提早規劃,避免死後糾紛。」(陳韋帆)
納稅是人民義務,但如何合法節稅也相當重要,全台高齡化的現在,與長輩共同討論好遺產分配方式,不僅可依長輩心願,讓指定繼承人順利取得不動產,還能將稅賦大幅降低,但受限台灣人傳統觀念,不少家庭拒談生死,看完下面案例,或許有機會可以改變想法。(記者:陳韋帆)
台北市已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國際定義,65歲老年人口佔比逾20%為超高齡社會,台北市截至去年底,已達20.91%,明顯達標。隨高齡化,繼承移轉棟數也不斷攀升,根據內政部資料,2022年全國「移轉繼承」佔比15%,創歷史新高。(記者:陳韋帆)
隨人口快速老化,繼承狀況變得日漸普遍,根據官方統計全台繼承與未繼承的數量皆歷史新高,截至2022年11月底,未辦理繼承登記的土地面積約1萬7000多公頃,相當於111個信義計畫區的面積,土地總價值高達4千8百億元,未繼承建物則有3萬798棟,面積約64萬坪,建物面積接近6棟101大樓。(記者: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繼承不動產人數也越來越多!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不少繼承人經常會碰到一個問題,『土地在哪?有多大?』,其實只要向所在縣市的地政事務所申請『指界』,一筆僅400元,說不定還會發現自己是土財主,一夜成為億萬富翁!」(記者:陳韋帆)
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去年前11月累計繼承移轉達6.4萬棟,創下歷史新高,全年有機會挑戰7萬棟,繼承移轉每年數量穩定增加,15年的時間繼承就呈現翻倍成長,顯示人口老化狀況嚴峻。(記者:陳韋帆)
遺產傳子不傳女的想法始終留傳在台灣,但做子女的通常也只能無奈配合。一名丈夫剛離世的年邁母親,丈夫生前是中小企業主,總遺產破億,她只想著未來要讓兒子繼承多數遺產,卻忽略了過程與稅制及法律的重要性,不僅險些直接損失76萬稅金,未來恐怕也不見得可獲得自己想看到的結果。(記者:陳韋帆)
父母同意贈與房地產,節稅技巧很重要!一名女子近期要買下父親的千萬房產,女子決定利用爸爸一年244萬的贈與稅免稅額,另外「房貸」756萬,將款項給予父親買下房子,孰料這個步驟問題竟然很大,且很有可能會被國稅局找上們,要求支付贈與稅。(記者:陳韋帆)
前NBA超級球星魔獸(霍華德 Dwight Howard),轉戰T1桃園永豐雲豹,引爆台灣職籃熱潮,他日前直言,「可能我都要在台灣買房定居了,只要能在這裡奪冠,我真的就可以高掛球鞋了。」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因為魔獸所在的美國喬治亞州與台灣是完全平等互惠國,所以想在台灣買房不難,惟須留意貸款、繼承、出售等問題,不過其實只要娶個台灣老婆就全部解決了!」(記者:陳韋帆)
遺產糾紛多,如果是兄弟姊妹共有土地,想要賣地又想免除糾紛,該怎麼做呢?正業地政士事務所鄭文在表示,「撇開感情面,依法處理其實不難,只要如同一般不動產買賣,委由仲介銷售,待找到買家後,公告給其他共有人知道即可。」(記者:陳韋帆)
台灣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外籍配偶也屢創新高!根據內政部資料,2011年後,平均1年約2萬對國人與外籍人士婚配,截至今年9月,人數已達57.4萬人。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外籍新娘嫁來台灣,如果在台灣沒有謀生能力,一旦配偶過世繼承房產,往往只能賣屋變現,對於購屋人以及仲介來說,已然變成可開發的無奈商機。」(記者:陳韋帆)
台灣在高齡化下,繼承者越來越多!根據內政部資料,2005年繼承移轉量僅3.2萬棟,之後逐年攀升,2021年已達6.2萬棟,今年前8個月也高達4.5萬棟,推估全年將再創新高。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傳統觀念上,繼承而來的房子是祖產,通常買賣意願較低,但台灣有兩情況,購屋者有機會撿到便宜!」(記者:陳韋帆)
兒子、女兒都還在,想把財產直接送給長孫可行嗎?新北市一名八旬翁,膝下有4女1子,今年9月老伴過世,打算將老伴留下的價值3千餘萬遺產直接讓長孫繼承,子女全部都同意,但卻也差點釀成大錯。(記者:陳韋帆)
房、地價居高不下,不少人等著依靠繼承讓自己擁有不動產,不過,也有特殊狀況,台北的陳小姐,祖先在苗栗留下了一座山,父親去世後,她與親戚們共同繼承後,一夜晉身大地主,享受這份感覺不到1個月,卻又從歡喜變成後悔。(記者:陳韋帆)
台灣如同香港一樣,在高房價下,房子越買越小的「鳥居化」也正在發生,不過,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雖然大家房子越買越小,但在高齡化、房屋自有率約8成的情況下,國人靠繼承來的房子,約比新買的大了整整10坪,想要住大房子,恐怕靠繼承會比靠自己更容易。(記者:陳韋帆)
阿公想送房子疼孫錯了嗎?近期一位阿公請地政士協助,阿公告訴地政士,「我年事已大,想看26歲孫子成家生子當阿祖,打算買1間900萬房子送他,屆時請幫我過戶。」承接的地政士,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聽完阿公的想法後驚呼,「還好你還沒買,要是已經買了才要過戶,恐怕就會虧大了!」(記者:陳韋帆)
高齡化來臨,繼承案件也越來越多,近期就有民眾欲繼承祖輩不動產時,竟發現已逝阿公名字在戶籍登記上,與身分證及其他證件都不同,導致無法繼承。對此,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這樣的事情其實很常見,必須釐正才能繼承。」(記者:陳韋帆)
高齡化社會,繼承不動產也成為許多人必須面對的課題。對此,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繼承遺產有很多細節必須留意,有一項常見問題,「沒錢繳遺產稅該怎辦?」(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