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地上權案「有房無地」,土地使用期限僅約50~70年,導致買盤有限。(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政府「地上權」政策失敗了?因應高房價,內政部研擬出「有房無地」的地上權案,但觀察台北市2020~2024年推案狀況,2021有3案、2023有2案、2024僅1案,推案量相當稀少。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台灣人有土斯有財觀念深,購買地上權,增值性、安全感都很低,繼承上價值也不高,導致有特殊需求的人才會購買,買盤受限。
地上權住宅是指建商僅販售建物的所有權或使用權,但購屋族不會取得土地權狀,目前台灣現有的地上權住宅,大多是政府釋出的國有地,產權屬於國家,使用期限約50~70年不等。
地上權一定是票房毒藥?低價仍可吸引買氣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地上權雖然增值性有限,但畢竟價格低於市價6~75折不等,根據過往經驗,大多是吸引不用煩惱後代,又鍾情於市中心居住的退休長輩購買,相對低價購入後作為退休宅自用,自然也不會去思考增值或繼承問題,多出的錢還可以出國遊玩或添購家具。
如2024年唯一的地上權案「麗寶鵬程豐潤」位於內湖區四期重劃區,開價9字頭,等於內湖區新案價75折;而2021年在古亭生活圈的「虹耀今采」與中正紀念堂周邊的「大將豐喆」,分別交易在單價8字頭與6字頭水位,對比當時該地的區域新案行情約打了6折,有一定吸睛效果,也透露出這類物件的市場價值。
▲郭紀子建議,台灣高齡化趨勢明確,政府招標地上權土地,不如改招標「退休社宅」。(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地上權社會住宅可考量規畫為「附服務高齡住宅」
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表示,台灣高齡化趨勢明確,然而,現有私人設立的養生村,發展情況類似高端豪宅,事實上,讓人民老有所終,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卻長期缺乏短、中、長期完整的高齡者住宅政策規劃。
他建議,政府興建地上權社宅,可考量規劃為無障礙社會住宅。若能再搭配少量且自費的支持服務(如家事打理、用藥提醒),加上政府公共資源導入,如長照的居家照顧、社工諮詢服務,老人即可自理生活在社宅到更老,減少許多老人入住長照機構的壓力。老人喜歡與不同年齡世代自然融合而非隔離,無障礙社會住宅方便老、中、青、幼多世代人口之需求,年輕父母推娃娃車也需要無障礙,娃娃需要有老人誇他(她)「好可愛喲」。這樣就可以讓社宅政策再進一步,因應台灣未來龐大的退休高齡住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