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房市冷清清,據內政部不動產平台資料,2025年Q1全台購屋總價1328萬、年跌幅1.6%,但部分縣市購屋總價持續攀高,年漲幅前五名中,六都僅桃園上榜,而基隆以21.5%領先其它4縣市的3.6~4.9%。(陳韋帆)
新北市土城新建案「松陽馥麗」今(8)日舉辦公開記者會,業者指出,房市目前受制限貸令、川普關稅政策影響,銷售確實不易,不過該案位於新北房價凹陷區,鎖定自住買盤,7字頭價格、48萬簽訂、送裝修,仍具一定競爭力。(陳韋帆)
戴德梁行今(2)日發布2025年Q3房市分析,董事總經理顏炳立直言,今年房市已變成「最後的火車站」,買氣早已熄火,限貸令讓資金鏈斷裂,預售屋蛋白區全倒,成屋價量持續下滑。他強調,投資買盤已是惡夢,來自於銀行資金與新青安的炒作買氣已經結束。(陳韋帆)
淡海新市鎮人口突破20萬大關,交通建設陸續推進,房市買氣升溫。興富發今(30)日宣布,正式啟動300億案量新推案,第一期總銷60億元,潛銷11個月去化6成,自住比例約6成,置產約4成。(陳韋帆)
興富發建設開出南台灣讓利第一槍,台南安南區「悦讀耶魯」將於本周六(27日)公開,廣告戶總價798萬元起,每坪平均31.9萬元,低於區域行情約16至25%,總銷98億元,瞄準首購族與自住客。(陳韋帆)
中央銀行日前宣布維持現行房市信用管制,未如市場預期鬆綁,引發投資客強烈不滿。對此,三立財經台節目《好宅敲敲門》主持人廖婕妤,專訪房市專家Sway分析,央行本次立場堅定,是因其掌握房價數據,深知台灣房市過去已超漲,且銀行貸款仍過度集中於房地產。央行希望透過「放長戰線、緩著陸」的方式,避免台灣步上韓國後塵,釀成房市泡沫。
亞昕(5213)今(9)日於林口召開法說會,關於行政院、央行接連鬆開新青安貸、換屋兩顆房貸水龍頭,董座姚政岳會後受訪指出,「期盼央行慢慢放寬,否則苦到的大多是一般自住客。」(陳韋帆)
行政院4日拍板,新青安排除在銀行法72-2「限貸30%以下」規範之外。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提醒,政策鬆綁有助解除自住貸款困境,但如果藉機炒作,當心政府再度出手抑制,樂極生悲。(陳韋帆)
地價稅11月即將開徵,8月31日為納稅義務基準日,當天土地登記簿所有權人即為當年度納稅人。永慶房屋契約部資深經理陳俊宏提醒,想申請自用住宅優惠稅率的民眾,務必在9月22日前完成申請,否則將以一般稅率課徵,差距高達4倍。(陳韋帆)
房地合一免稅交易比例攀升!財政部資料顯示,今年Q1「稅率20%」案件占比達42.3%,為最大宗;免稅案件則達22.1%、季增1.4%,成長幅度與20%稅率並駕齊驅。(陳韋帆)
新青安引爆房貸之亂,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指出,八大搶貸亂象恐癱瘓市場,如銀行大小眼、自住首購受阻、金融風險飆升等,並提四大金融鬆綁解方,籲央行盡速鬆綁。(陳韋帆)
六都家庭宅熱區出爐!2025年Q1六都25~35坪交易,松山平均房價最貴1坪87萬,鶯歌佔比最高近5成奪冠,平鎮則為六都平均總價最低682萬。(陳韋帆)
房市寒風逼人,套房小宅也難撐市況!北北桃今年H115坪以下產品,最高單價台北市142.1萬、新北市92.7萬、桃園33.5萬,專家直指投資退場、自住無感,小宅不再是撐價解方。(陳韋帆)
2025年上半年房市進入盤整期,買氣降溫、資金仍寬鬆,建商卻未收手持續投入。根據21世紀不動產觀察,市場呈現「買氣趨緩、策略調整、資金充裕」三大現象,顯示景氣回升與購屋行為之間出現信心落差,買方普遍轉向觀望。(陳韋帆)
央行第七波限貸政策已實施三季,房市已明顯降溫,不過,有業者認為政策錯誤,帶來不少後遺症與隱憂。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認為,央行限貸令溯及既往違反政策初衷,「藥效過猛、傷及無辜」重創已購自住戶,加上下半年交屋潮來襲,將引爆「九大風暴」,包含違約糾紛、資金斷鏈、爛尾樓等問題,政府應對房產政策進行全面檢討,否則不僅無法抑制房價,反可能導致整體市場進一步惡化,影響民生與金融穩定。(陳韋帆)
買方信心潰散,全台完銷案數量腰斬!根據591新建案統計,今年上半年六都與新竹完銷個案共303筆,年減超過5成,其中台中、高雄與新竹市區跌幅最慘,單是台中年減近8成。專家分析,央行限貸、房價飆漲、自住買盤觀望,買氣大幅收縮,即使價格未跌,成交單價仍年增逾1成,形成「價漲量縮」僵局。(陳韋帆)
潤泰新(9945)於今日(23日)召開114年股東會,潤泰創新去年合併營收為318億1,718萬元,合併淨利為199億482萬元,每股稅後盈餘6.07元。潤泰新董事長簡滄圳表示,「央行信用管制後,短線投資客退場,剩自住、置產兩大買方,政府也持續推動危老、都更,而潤泰擁良好口碑,仍具相對優勢。」(陳韋帆)
房屋稅2.0今年正式上路,近期民眾陸續收到房屋稅單,卻意外掀起一波錯誤稅單潮,不少人明明自住卻被誤判為非自用,房屋稅從1%暴增至3.2%、4.8%,稅金倍增令不少屋主錯愕。信義房屋代書柯佩汶表示,「收到房屋稅單後,查看是否符合自住資格,接著比對戶籍及申報用途,若有問題,聯繫稅捐機關承辦人釐清。」(陳韋帆)
房地合一稅制度上路以來,自住優惠成為節稅關鍵。不過,若設籍規劃稍有不慎,可能導致優惠資格飛了!有屋主因購屋時,僅將未成年子女設籍於房屋內,近期想出售房屋時,才驚覺隨時間推進、小孩成年了,卻也因此無法享有「房地合一稅自用優惠稅率」,最終打消了售屋念頭。(陳韋帆)
房屋稅今年5月開徵,也是囤房稅2.0首度開徵的第1年,近期就有網友指稱自用房屋卻被誤判為非自用,導致房屋稅暴漲約6倍。專家表示,房屋稅2.0有三項新規定要特別注意,包含修法後改為「按年」徵稅、新增「戶籍登記」為自住房屋要件,以及由「全國歸戶」計算自住房屋數,另外,如果擁有多屋,亦可透過合法方式聰明節稅。(陳韋帆)
來自土耳其的藝人吳鳳,曾經排斥在台灣買房,因為台灣房價實在太貴,他說2千萬的房子,在他的家鄉都可以買四間了!然而他卻沒想過,自己後來不但買房,甚至在自住五年後,還有能力以小換大,給家人更大的生活空間,三立財經台節目《好宅敲敲門》主持人廖婕妤,就帶著大家一起來開箱吳鳳的dream house!
財政部今(21)日公布新青安3月統計數,受理戶數5448戶、金額新台幣417.49億元,雙雙創下6個月來最高。公股銀主管指出,主因適逢建商推案檔期、分戶交屋潮,加上自住剛性需求仍在,行庫撥貸順序又以新青安、首購為最優先,因此可見新青安案量成長。
央行信用管制發酵,投資客退場,成屋市場回歸自住買盤,而今年329檔期不少建商在「融資」、「建照」等規定下,依舊必須推案,還能買?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如果是在意房價漲跌問題,慎選精華區或軌道話題周邊房屋長期依舊有撐,但這時機點一定要留意建商口碑,避免買到爛尾樓的可能性。」(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