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九九重陽節,意味著九九長壽,台灣也將此節訂立為「老人節」,提醒大家要孝順及重視家中的長者。根據主計總處資料,台灣將在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逾65歲。21世紀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襄理董家菱表示,在高齡化社會下,更加凸顯長輩居住問題,建議大家可趁早規劃。(記者:陳韋帆)
雖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然而現代社會中三代同堂的家庭卻持續減少,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今年第一季全國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相比去年同期的61.7萬戶攀升至67.1萬戶,多了近5.5萬戶,增幅近1成,六都僅老年人口居住的比例也全都上升,其中台中及台北市均有1成以上增幅,新北及高雄市也增加近1成。(記者:陳韋帆)
台灣如同香港一樣,在高房價下,房子越買越小的「鳥居化」也正在發生,不過,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雖然大家房子越買越小,但在高齡化、房屋自有率約8成的情況下,國人靠繼承來的房子,約比新買的大了整整10坪,想要住大房子,恐怕靠繼承會比靠自己更容易。(記者:陳韋帆)
高齡化來臨,繼承案件也越來越多,近期就有民眾欲繼承祖輩不動產時,竟發現已逝阿公名字在戶籍登記上,與身分證及其他證件都不同,導致無法繼承。對此,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這樣的事情其實很常見,必須釐正才能繼承。」(記者:陳韋帆)
根據內政部統計家庭型態調查,自101年以來至109年度為止,有小孩的核心家庭佔比,則從39%降至33.1%,減少5.9個百分點,單身戶籍者連年成長,從11%增加至14.4%,增加3.4個百分點,家戶中僅夫妻的佔16.8%,增加至20.3%,增加了3.5個百分點,9年間增加了43.4萬戶。顯示近年來人生觀念的改變,大大影響著家庭結構變化。(記者:陳韋帆)
有錢人資產配置這樣做!新北市一位富豪爸爸,因年歲已大,希望買塊農地退休務農,不料,在農地的所有人登記上,但因忽略贈與稅問題,險些直接慘賠175.6萬。對此,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在高齡化的社會下,不少父母都希望提前配置資產予兒女,但一定要留意稅制,否則很容易偷雞不著蝕把米。(記者:陳韋帆)
台灣高房價、高齡化,雙高問題導致「爭產糾紛」越發頻傳。新北市近期一位爸爸剛過世,依然健在的媽媽與膝下5名子女,就開始為遺產爭吵,各持立場,認為自己擁有分配主導權。專家指出,「要吵之前,有三件事情要先做,否則爭到死也沒用。」(記者: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繼承問題也越來越多,實務經驗上,有一個常見問題,就是上上代逝世後,上一代未將房地產繼承,結果上一代也去世了,到了這一代,變成不知道怎麼分才對。新北市地政市公會公關主委蕭琪琳表示,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指出,「其實要分清楚並不難,因為相關法令都很清楚。」(記者:陳韋帆)
為照顧高齡化趨勢下老宅困老人之問題,及協助身障者行動無障礙之需求,新北市社會住宅率先全國推出「新北高齡友善換居-樓梯換電梯」方案,協助65歲以上長輩及身障市民換居至有電梯之社會住宅,本方案於2021年7月22日正式公告受理申請。
因應人口高齡化及服務業專業化社會來臨,現今房東多數有因高齡、忙碌、外地就業、欠缺管理經驗等等因素而疲於管理出租住宅,因而導致住宅閒置無法投入租賃市場,或造成租賃糾紛;部份租屋族亦有無法尋覓良好居住環境的問題存在。如果你有這樣的煩惱,歡迎您加入苗栗縣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
為因應高齡化社會,打造台南市無障礙生活環境,市府推動五層樓以下公寓增設無障礙電梯,每件可補助總經費45%,最高可達216萬元;中西區一棟5樓以下公寓大廈申請增設並已完工,總工程經費約300萬,市府補助約135萬,住戶自籌165萬,成為台南市補助老舊公寓增設電梯首例。
家庭人口結構改變,加上台灣高齡化、少子化的影響,中小型坪數房型已成為市場主流。綜觀中小坪數房型,要想尋找千坪大基地打造、精緻規格規劃的建案更是少之又少。美聯開發於雙和地區推出新案「太陽帝國」,扭轉世人對中小宅的想像,特別以全棟鋼骨規劃,打造36層浩瀚建築,其33坪3房產品規劃也符合市場居住需求,產品特色加上地段優勢,讓該案更具保值優勢。
台灣面臨少子、高齡化,但人口即便減少,房屋供給量甚至房價竟不減反增。而且因應家庭人口「減量」未來趨勢,房地產2房、2+1房小坪數格局開始活絡來,但是這樣的情況在新北市新店區卻出現「齒輪反轉」發展。
人口與家庭是住宅需求的基本單位,住宅市場與人口變化、家庭成員、家庭關係與居住安排等結構面息息相關。政大商學院信義不動產研究發展中心鑑於台灣人口結構的快速轉變,舉辦「人口與家庭變遷下的住宅市場」論壇,邀請專家探討人口與家庭結構變遷趨勢以及住宅產品的歷史演變。
高齡化社會來臨,衍生了是否與長輩共居的問題。若家庭選擇與長輩共居,也就有可能是婆媳共居,但也有不少人買房選擇「同區不同棟」或「同棟不同戶」,就是想維持一些空間與距離。根據房仲業者調查,與長輩同住意願,願意與不願意各佔一半,其中,66%不願意與長輩同住,原因是生活習慣不同,容易產生摩擦。
說到「青銀共居」最初的發想源頭,國內外皆同,都是為因應來勢洶洶的少子化、超高齡化危機,以國內來說,根據內政部公布「國內老年人口居住狀況」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截至去(107)年6月底止,統計近10年來「僅老年人居住宅數」竟大幅成長達6成之多,有關人口結構老化現象不再只是隱憂而已,可說是直接攤開在陽光底下。
針對衛福部提出的「25至29歲為國人黃金懷孕期」論點,相信有許多人一定不表認同,在今天「高齡化」社會,更是讓不少已經錯過所謂「黃金懷孕期」的女性對於現狀感到焦慮和挫敗;其實,該項論點早已不符現實狀況,國內女性平均首次懷孕年齡早在民國95年就已超過衛福部建議的數字、落在29.2歲,現代女性高齡產婦比例愈來愈高,根據內政部一項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於106年已來到30.8歲
在台灣當一個老人很不容易,因為年金改革讓退休年金越來越少,但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又讓長期照護的花費越來越大,並且需要靠自己準備。尚未退休者還可以努力工作,趕快積極學習投資理財來儲備退休金,但即將退休或已經退休者,又該怎麼辦?
日本政府日前公布數據顯示,全日本空屋數量去年創下864萬戶、達13.6%,創歷史新高,主要是受日本高齡化影響的背景下,建商仍持續新建大量新屋,擠壓閒置老舊房屋的需求,以致地方政府正面臨處理龐大老舊空屋的壓力。
2015年底,公股銀行陸續推出「以房養老」逆向抵押房貸,但承作案件數成長緩慢。央行提出4大建議,除政府應加強宣導外,還可搭配專業諮詢以及信用保證等機制,增進國人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