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台房價高漲的現在,已幾乎是光要買房就大不易了,但即便擁有安身立命的住家,卻也擔心買貴、遭房仲詐騙甚至屋況連連,賠上一生辛苦積蓄。從事不動產交易超過12年、只接專任約的房仲陳泰源,自己親友也曾經歷房屋糾紛,希望透過第三本新作「這個房仲太狠了」一書讓大家學到買賣屋、租賃、老屋改建甚至水電修繕等最實用的房產知識,一次解決居住大小問題。(記者:簡浩正)
網路時代來臨,無論租、售,網路看屋也成為趨勢,不過,專家就提醒了!網路購屋陷阱多,就如同過往玩天堂遊戲,有可能你的「婆」是一個在網咖吃檳榔、抽菸的摳腳大叔,所以千萬要小心!(記者:陳韋帆)
近日房市火熱,但買房動輒千萬起跳,購屋族最怕遇到消費糾紛,而預售屋合約常見陷阱有哪些呢?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羅列八大常見合約陷阱,其中又以「磋商」、「協議」等字眼最常是糾紛根源,他指出「預售屋看不到實體,僅憑一紙合約保障所有權益,消費者應特別留意內容,否則一旦落入陷阱,往往損失就會上達數十萬起跳。」(記者:陳韋帆)
為保障民眾購屋權益,地方政府每年都會查核業者是否符合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的規範。內政部特別提醒,預售屋契約中常見缺失有「通知交屋期限」、「房地標示及停車位規格」、「驗收」、「保固期限及範圍」及「房地面積誤差及其價款找補」等5大項,若建商提供的契約違反規定,民眾可要求改正,或向主管機關檢舉,以保障自身權益。
大家都知道租屋一定要簽租約,但很多人會忽略,其實搬家也需要簽契約。崔媽媽基金會指出,不論民眾選擇哪一家搬家業者,一定要切記與對方簽立完整的搬家契約,並且契約中要掌握五大重點。
跟建商買房竟然得繳房地合一稅?關鍵就是買的是「換約」物件,且沒有找地政士過戶,錯過評估繳稅風險。社團法人新北市地政士公會指出,有民眾買下朋友從建商「換約」的二分之一產權,並匯款給朋友,結果不久後,國稅局要求得補繳房地合一稅近35萬元。
買餘屋社區,會有什麼風險呢?就有建商賣餘屋社區,為了規避管理費繳納,刻意延遲區權會召開、管委會成立,且因為沒有成立管委會,公設無法點交而遲遲無法享受入住新社區的喜悅。專家就建議,若產權移轉已過半但建商執意不成立,民眾可請政府工務單位介入處理,依規定可處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並限期改善,也能連續開罰。
許多民眾使用內政部實價登錄網或各縣市政府的實價登錄系統,都會有「數字太多」、「看不懂」,搞不清楚是否得扣除車位,或是面積到底要不要拆開計算等問題。這也讓不少坊間業者,跳出來做數據分析,使得民眾未必能針對官方版使用上手。
近日有民眾反應部分建商銷售成屋時,向買方另外收取水電或瓦斯管線費用。對此,內政部表示,這已侵害到消費者權益,水電及天然瓦斯管線屬於成屋的一部分,總價款應包含相關管線費用,建商不得再向買方額外收費,民眾若遇到這種情形,可向消保官提出申訴。
近年有不少賣房子賠售案例,雖然個人買賣投資房子「盈虧可互抵」,但要搞清處先後順序,必須是前一間「先賠錢」、下一間「賺錢」才能房地合一稅盈虧互抵,並且限制3年內,損失金額可從其他房屋土地交易所得中減除。
房市交易量緩步上揚,2019年「選舉年」買氣可望比2015年佳,房仲彙整統計分析,今年1至7月買賣移轉棟數創5年新高,加上美國帶頭喊降息,台灣房市維持超低利率,有利房市交易。不過,今年買氣仍難跨過30萬「復甦防線」,甚至買氣數字背後存在陷阱,容易混淆買賣雙方的判斷。
有些上市公司看準現金股利的趨勢,會偽裝成「績優高殖利率股」,投資人看到高殖利率就買,可能掉進「存股陷阱」,用殖利率選股,須留意4大陷阱!
保險公司辦理手術協議給付,如有違反公平原則要求保戶簽立同意未來施行相同手術不再給付之同意書,則恐涉有免除或減輕保險人依保險法應負義務之顯失公平情事,依保險法第54條之1規定,保險公司仍應依約定承擔給付義務,不得有違反公平原則要求保戶簽立是類同意書之情事,以維保戶權益。
這幾年不少人發現,買房單純投資繳的稅,算得出來,但「繼承房產」與「贈與房屋」卻有稅務陷阱,甚至許多房仲都搞不清楚,導致房子賣掉後,面臨龐大稅金,不少民眾便向財政部陳情。專家也呼籲,房地合一稅比想像中複雜,建議民眾取得贈與或繼承的房子,搞清楚再賣掉。
每天早上進公司前,一定走進便利商店外帶一杯現磨咖啡,偶爾還會與同事相約外送下午茶……,這也是你的「小確幸」生活寫照? 美國知名暢銷書作家同時也是財務金融顧問大衛.巴哈(David Bach)提出廣為人知的「拿鐵因子」(Latte Factor)理論,主張每天看來1杯杯不起眼拿鐵咖啡的花費,1年累積下來差不多是一般小資上班族1個月的薪資,更可能逐步堆積出一筆可觀的財富,其實不容小看!
今年房地產雖然有回溫,但全年成交量恐怕仍無法突破30萬棟,不少房仲也有可能「使出小手段」,刻意沒收買家違約金賺取酬勞。一名台北市買家日前找房仲預約看屋,沒想到一間才看一次的房子,房仲就請他出價,買家開了「芭樂價」沒想到房仲追擊要求他出斡旋金,讓他覺得很詭異。
建商瘋狂蓋屋,但買氣卻不如預期,餘屋、空屋與新房子,是否就是建商自己築出的「死亡陷阱」?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今年1至10月全台建照共核發9.9萬戶,創10年以來第3高,較去年成長37%,若以2至3年施工期推算,2020年至2021年,新落成建物將爆量。
前黑澀會美眉薔薔爸爸日前賣房,卻碰上詐騙集團,但對方付了頭期款就把房子拿去過戶,仔細追查發現類似手法至少有50人因此受害,專家就說了其實會發生這種事,其實主要都還是賣方為了省仲介費而因小失大,因此在房屋買賣時最好簽訂履約保證書,找第三人公證,才不會省下一筆小錢,卻失去房屋所有權。
預售屋經常出現買賣糾紛,包括簽約內容消費者與業者不對等,或是建商延宕工期、落成後與廣告規劃有落差等,尤其,許多銷售業者會暗自增添「不平等條約」,契約書落落長,一般民眾不容易懂;台北市幾年前已經執行「預售屋管理新制建案納管」且公布Google建案地圖,看屋前就可以先看契約書。
現在房市不好,預售屋價格變便宜,為了加深購買意願,樣品屋都會做的美崙美奐,但要留意有些細節會讓視覺上空間變大,但實際交屋後不見得跟樣品屋一樣。
傳統房地產旺季329檔期,全台業者卻笑不出來,因房價還在跌。面對龐大餘屋量,建商有共識縮手不推案,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指出「今年建商主力還是放在清餘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