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台有防水與落塵、防止直接日曬、調節溫度的功能,根據台灣房屋集團統計今年前五個月的實價登錄交易,購買屋齡3年內新屋物件,有陽台的物件最多的縣市為高雄市,占99.1%,其次為台南98.6%,以及桃園97.7%;而占比最低的為台北,僅86.3%。(陳韋帆)
台灣史上最大拆屋潮!根據內政部資料,2023年全國拆除件數1345件、達4559宅、面積22.8萬坪,相當於8.2個小巨蛋,其中,又以北市宅數最多、面積最大,新北市成長率最高,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近年政府力推危老、都更,除了加速老屋更新外,也為市場注入活水。(陳韋帆)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台灣如同香港一樣,房屋鳥籠化持續加劇中。根據內政部資料,2023年「建物買賣移轉的平均面積」平均約29.7坪,創史上新低,相較10年前少了整整5坪。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高房價代價就是小宅化,民眾只能以有限預算換取購屋空間,且已有從北往南蔓延跡象。(陳韋帆)
高雄租屋族越租越貴、越租越小!根據實價登錄,高雄2023年「租金均價」661元/坪「平均承租面積」29坪,相較2019年,租金漲幅逾1成,但「平均承租面積」卻大幅縮水14坪,顯示高雄租屋族用「越租越小」的方式,正在努力抵抗高房租中。(陳韋帆)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12日)公告顯示,上市鋼鐵大廠世紀鋼(代號:9958)公告,砸下6.51億,購買大園區航空城客運園區附近,鄰近大觀路的14筆土地,該筆交易土地位於居善醫院旁,總面積約15,917.1坪,主要為農業區土地,換算單坪約4.09萬,將投資非營業用不動產,成為實價登錄上路以來,大園區南港段面積最大的土地交易記錄!(記者:陳韋帆)
外國人來台取得不動產最新數字出爐!根據內政部資料,2022年Q1,土地取得筆數807筆、面積1.5萬坪,雖然筆數增加,但面積明顯大跌,年跌約9成;建物部分,取得筆數262筆、減少16.6%,面積1.3萬坪、年增3成。(記者:陳韋帆)
危老改建仍是精華區老舊建物重建之路的首選,台北市的危老案件仍緩步增加當中,北市知名優質住宅區段民生社區,終於核准第一宗危老改建案,該基地位於南京三民家樂福旁的巷弄內,基地面積僅50.5坪,礙於基地規模受限,僅申請到22%的容積獎勵,另外台北市的陽明山上低調的別墅群,大亨路也有老舊建物參與危老改建,但僅拿到16%的容積獎勵。
國內工商產業區域佈局趨勢如何變化?從建照核發量可看出端倪。信義全球資產公司觀察近年建照核發面積發現,工業類(工廠、倉儲)建照核發面積從2017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穩定成長,2020年來到263萬坪創下新高,分佈區域桃園為第一,新北則是亮點。
近期隨著世界明珠推案單價破百萬、大南港案土地的標售價創新高,南港再次吸引投資者目光。據宏大國際資產的統計,南港進行中的中、大型開發案不亞於20件,基地面積逾10萬坪,預估未來6年後將增加60萬坪的樓地板面積,相當於6棟台北101的規模。
全球經濟受新冠肺炎的影響,正面臨最嚴厲的考驗,市場恐慌情緒蔓延,也使得各國紛紛下修經濟成長率,投資人心態轉向保守,讓回溫力道強勁的商用不動產增加了一些不確定性,而2020年備受矚目的世貿三館地上權案,在壽險業炒熱氣氛下,為疫情注入強心針,對2020年商用不動產市場極具激勵作用。
民眾置產購買力有沒有變化呢?中信房屋依據聯徵中心資料統計2019年購置住宅總價與面積變化,六都平均購屋總價僅微幅提高0.1%,但購置住宅的面積卻硬生生減少了4.2%,顯見民眾購屋力雖看似沒有變化,實質能取得的住宅面積竟然縮水,形同「小了面積,價格不變」,與知名廣告詞正好相反。
新豪宅不斷興建,老牌名宅的地位卻是屹立不搖。像是台北市信義路三段上的第凡內花園、松智路上的贊泰花園廣場、安和路的僑福大樓等老牌豪宅,因為興建時間早、地理位置優異,而且室內使用坪數也比後期的豪宅多出不少,再加上有許多企業老闆和名人住過,光環加持下讓這些歷經風霜的老牌豪宅,房價相對抗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