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又發生比特犬咬人事件,事實上,比特犬早在2022年宣布禁養,過去已飼養的主人則必須登記,其實不只比特犬,過去台灣也發生過不少鄰居養惡犬造成的傷人事件。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其實這種狀況要處理的是人而不是狗,如果狗聽得懂人話、懂法,那就不是狗了!」(陳韋帆)
新北市三重「莘聖沐光居」鄰損案,事發後,新北市長侯友宜信誓旦旦協助重建,但回想2023年「基泰大直」案,時隔494天,都更仍未招商,預購戶也仍未交屋,部分受災戶賠償也未達成共識。住保會消保會表示,「類似案件,除非政府願意先國賠、再代位求償,否則民眾將自行面對官司,重建與賠償等待遙遙無期。」(陳韋帆)
新北市三重區新建工地開挖,導致隔壁兩大樓傾斜,緊急撤離28戶、86人,經三大技師公會評估,判定「傾斜度」於法定標準內,29日8時讓民眾返家,即使市府以技師公會掛保證,但仍住戶們仍感到「毛毛的」,他們又該如何捍衛自身權益?(陳韋帆)
隋棠與鄰居的噪音糾紛引起社會關注,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經常造成鄰居糾紛的噪音來源,粗估約有17種,想要解決,其實必須端看自己與鄰居的智慧,如果製造噪音方不願全力改善,就只能訴諸法律等待司法判決了!」(記者:陳韋帆)
一名租屋妙齡女向《三立新聞網》求助,她說,「我前陣子簽了一份租約,房東不僅不讓我換鎖,也不讓我裝電視,甚至還要求我必須告知我的搬家日期,該怎麼辦?」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表示,「房東這些動作已經觸犯租賃專法及民法,建議可主張無條件解約,並要求支付搬家費用!」(記者:陳韋帆)
台灣老屋多,也衍生了許多社區糾紛!對此,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表示,不少老社區公設老舊,但管委會常卡在「無經費修繕」一事,導致設備無法更換或經常故障,這樣的情況,如果真正發生意外,無論是不肯繳錢的屋主或管委會,都有可能吃上刑責,至於受害住戶,建議該告就告,才能夠迅速主張權利,畢竟預防勝於治療,否則待意外發生時,有可能已經不可挽回。(記者:陳韋帆)
租屋糾紛頻傳,房客遇到壞房東可以提告,那房東遇到租霸又該如何自保?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指出,「目前定型化契約以及相關法令,多是保護房客,房東想要自保,必須在簽約時就先做好預防。」(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