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台灣豪宅暴衝18%、全球排名第7名 專家都傻眼了

2021/11/29 16:19
  • share_fb
  • share_line
  • A-
  • A
  • A+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台灣房價近2年幾乎全面上漲,台北豪宅也不例外,國際地產顧問公司萊坊發布最新數據,全球豪宅都市排名中,台北豪宅年漲幅達18.9%,漲價數度全球排名第7,超越洛杉磯、倫敦等美英都市。瑞普萊坊市場研究總監黃舒衛表示,即使央行持續追加的豪宅限貸令,但從中可發現,豪宅房價就如同脫韁野馬般失控,令人傻眼,整體都還在持續攀漲當中。

▲北市豪宅房價年漲幅18.9%,全球排名第7。(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全球主要46個城市Q3有38個的豪宅價格上揚,平均年增率為9.5%,超車Q2已經跌破全球眼鏡的8.2%,甚至有35%呈現雙位數成長!其中邁阿密擠下多倫多,以年漲26.4%一舉從上季的殿軍竄升為本季之冠;邁阿密、首爾、上海、莫斯科、多倫多、舊金山共計六個城市殺進20%大關。

黃舒衛表示,台北市雖然年漲幅18.9%,尚未突破20%大關,但已從上季的第10名超車到全球第7,可見央行持續追加的豪宅限貸令效果並未顯著反映在市場,然而價格仍未超越2013年Q2的歷史高點。

▲邁阿密以年漲幅26.4%成為漲幅冠軍。(圖/翻攝自免費圖庫Pexels)

萊坊國際住宅部主管Kate Everett-Allen認為,全球房市因旅遊限制的鬆綁、預期緊縮貨幣政策、加稅及房市降溫政策,使得各地豪宅市場不同調。本季邁阿密以年漲幅26.4%成為漲幅冠軍,主因疫後的大空間需求、水岸住宅,甚至是佛羅里達州的低稅制,都成功磁吸遠距辦公者及大企業主遷徙至此。而韓國首爾的加稅、限貸措施不但沒有抑制豪宅價格,還因為庫存變少、預期漲價心理,將漲幅從19.6%推升到22.6%,從第四名晉升到第二。

▲中國豪宅因恆大危機,年漲幅表現自去年的27%緩降至20.5%。(圖/翻攝自免費圖庫Pexels)

反觀上季乘風破浪的中國豪宅本季卻因恆大危機、房住不炒政策,以及國內疫情重燃等因素而相形失色。另外,上季的冠軍多倫多除了因為明年即將課徵房產現值的1%空置稅,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也在選前發下豪語表示,若得競選連任,將施行兩年的外國人限購令,使本季豪宅從年漲27.0%緩降至20.5%,退居全球第五。

回顧過去一年因為旅遊禁令,各國豪宅都以在地買盤為主,但鑑於各國緊縮貨幣政策,將會使得未來的豪宅買方將限縮為現金購置者,萊坊預期明年豪宅價、量漲勢會趨緩。

▲黃舒衛提醒,目前台灣不少豪宅仍處於價格修正中。(圖/黃舒衛提供)

黃舒衛分析,台北市的豪宅今年7月1日實價登錄2.0上路之後,簽訂預售屋買賣契約要在30日內完成登錄,修法帶動豪宅市場資訊重新整隊,背後有三層意義。

首先、本季豪宅交易量有三分之一是預售豪宅所貢獻,在指數表現上不只出現量變,也同時出現質變。

其次、除了7月1日之後買賣的要再30日內完成登錄之外,今年1月1日至110年6月30日、去年12月31日以前簽訂之預售屋買賣契約者,也分別要在今年9月底、年底前完成辦理申報登錄、代表過去許多口耳相傳但無法查證的市場資訊會在未來幾個月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即時、大量的實登資訊直接反映驚漲的市況,間接形成助漲的態勢。

第三、目前預售豪宅基地全為蛋黃區的都更或危老基地,如:璞永敦仰、衍見築、富邦藝樹等,基地面積較小,因此產品總價較低、但單價較高,再加上預售的價格特性,因此有區位、總價、屋齡等三大優勢,小兵立大功,推升豪宅房價指數向上。

黃舒衛提醒,雖然豪宅價格指數昂揚、預售銷況佳,但交易總量平穩,甚至不乏價格修正的中古豪宅,而排除特殊個別條件,能破300萬單價的產品也還沒出現,可見市場仍以自、置產為主,因此短期買氣會因為通膨因素而有支撐,但中長期還是回歸品牌、社區、總價條件。

更多新聞>>

驚人!台灣豪宅暴衝18%、全球排名第7名 專家都傻眼了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34073

寫1個慘字!1間房1年漲逾100萬 專家:晚買就GG了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34026

獨家/太貴不租了!北市房客大逃亡 86間房「貴到降租」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32292

房價飆天際!住展:「實價登錄」助漲 全台建商歡騰放煙火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32148

新莊廟街重生第一步!25戶、50年「無地房」變身千萬宅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32111

蝦皮變鯊魚/狂開150店大破解 老司機:我聞到錢的味道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30612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精彩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