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綜合報導
▲劉永昌建議,台灣建築應參考日本最新「半剛接耐震」技術,面對地震更有保障。(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緬甸3月28日發生芮氏規模8.2、震級達7.6以上地震,鄰近的泰國、寮國、中國雲南及四川省、越南河內及胡志明市等地均有明顯震感,美國地質調查局估緬甸當地恐逾萬人喪生,為百年來最大強震。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表示,「台灣處於地震帶,每2戶就超過1戶是老屋,建議參考日本經驗及最新『半剛接耐震』技術,相同或更低的經費預算,卻可以獲得更高的耐震力,面對地震災害更有保障。」
根據內政部資料,2024年Q4,全國房屋稅籍戶數933萬7,920戶,其中,30年以上老屋515萬3,575戶,占比約55.1%,相較2021年的43%增加逾12%。顯示即使政府近年相對積極推動都更、危老重建,但依舊過於牛步,追不上老化速度,目前每2戶房子就超過1戶屋齡已超過30年,面對地震,越發有安全疑慮。
能登大地震傷亡少 日本新抗震工法建奇功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表示,台灣老屋多,近年也吹起都更、危老重建風,但工料雙漲下,成本也成為民眾選擇困難的部分之一,事實上,同為地震國「日本」,早已採用新的「半剛接耐震」工法,不僅1坪最高省下10~20萬台幣造價,也是讓日本在2024年能登大地震中,傷亡損害極低的主因之一。
他說明,現階段台灣主流「剛性抗震」工法是採鋼筋、水泥磅數拉升建物耐震性能,在基礎法規原則下,提升抗震性能從0.24G到0.276G,不同結構1坪就需要多花0.7~5萬的成本,而真正耐強震的抗震宅,1坪多花5~10萬,也不過是提升至0.3G,而日本最新的「半剛接耐震」工法,則1坪僅需要多花0.7~2萬,抗震性能即可拉升至0.4G,省錢又更好。
▲劉永昌表示,「半剛接耐震」工法可大幅提升耐震力1.67倍,還可耐0.4G強震。(圖/全向科系房產中心提供)
傳統工法硬碰硬 「半剛接耐震」則是消能、減震
劉永昌指出,台灣建築業經常會陷入「老師傅穩穩蓋最好」的傳統迷思,就如當初「柱中柱」工法在台灣推廣不易,歷經十餘年方有成就,但其實在日本也已是舊有工法,而且,並無法提升建物耐震等級,現在新的「半剛接耐震」有別於傳統RC、SRC、SC的剛性耐震工法,也比「柱中柱」工法更先進,如「RBone卸震鋼甲」就是「半剛接耐震」產品,不僅每坪只要花費0.7~2萬造價,就可大幅提升耐震力1.67倍,還可耐0.4G強震。
他建議,或許有危老、都更重建需求的民眾,以及廣大建商,在保留台灣傳統好好蓋的美德同時,也可多參考外國最新工法,畢竟「耐震宅」已是台灣所有建物最基本的訴求,對於民眾而言,新工法的普及,更是在有限成本下,可大幅提升安全性的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