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理財商品就跟買藥一樣 別病急就亂買!

2019/09/04 10:23
  • share_fb
  • share_line
  • A-
  • A
  • A+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林銘水/MONEY錢

選擇理財商品 別病急亂買藥

某日,阿達感到身體不適,頭有點昏,肚子也有點痛,覺得四肢無力,他本想找醫師看診,結果不小心走進藥局,正當他要開口描述症狀時,站在櫃台後的藥師便開始推薦他XX牌的感冒藥很有效。他見阿達沒有回應,立刻又拿出另一款降血壓的藥,又是一陣口沫橫飛地介紹,阿達覺得藥師所講述的,好像有一部分跟自己的症狀很像,所以就接受了他的推薦,買了降血壓藥回家服用,結果……

▲(圖/翻攝自MONEY錢)

換個場景,某日,阿達因為有感於家庭責任重大,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憂慮而不知如何是好,正當他走進銀行準備領錢幫小孩繳學費時,櫃台後的行員看到阿達一臉憂愁的樣子,便開始推薦他XX公司的理財商品……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現代人的理財方式,就跟生病時直接上藥局買藥一樣危險。台灣的金融保險業多稱自己是金融百貨公司(大型藥局),提供各式各樣的商品讓客戶選擇,同時也配置理財人員(藥師),為客戶分析各種商品的效益,這樣的服務固然很便利。但問題來了,消費者究竟知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需要什麼樣的商品來解決問題?若是一無所知,就會像阿達一樣,在還沒搞清楚病症之前就走進藥局,而不是診所。

為什麼要把理財專員比喻為藥師呢?因為他們的立場不夠客觀,畢竟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公司要他們賣什麼就得賣什麼,而不是先詢問客戶的需要。再次強調,所有商品都是中性的,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其實,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家庭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想知道財務問題在哪裡,最好的方式是徹底檢查你的家庭、工作、現金流量、資產負債,以及對家人的責任,還有你的人生目標,將責任與財務目標需求量化為數字,發現問題之所在。可是多數人都忽略這個最重要的步驟,直接找工具,可謂是病急亂投藥。

其實,你需要的是1位能站在你的立場著想,並且以科學量化的方法,幫你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獨立財務顧問,而不是1位以公司利益為優先考量的業務員,你說是不是呢?

※本文由Money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原文在此

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

2019最夯存錢法!用APP每年多存$68,900!

MONEY錢雜誌─你知道1 個人平均有幾張信用卡嗎?幾張信用卡算太多呢?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