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新市鎮難以擺脫鬼城之名?新青安貸上路後,各區域紛紛傳出房市買氣井噴的消息,然而,據實價登錄資料,淡水買氣僅剩2,238件,逐年緊縮。素有淡水房仲女王之稱的沈雅純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其實目前淡水買氣緊縮,與屋主、建商惜售有很大關係,畢竟『淡江大橋、淡北道路』兩大利多已在眼前,沒人想輕易降價求售。」(陳韋帆)
「囤房稅2.0」才三讀通過、預計明年7月上路,現階段卻漲租風聲四起,到底會漲多少?元宏資訊不動產平台總監陳傑鳴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以稅金轉嫁來說,估計每月約5百~1千元,租屋族恐怕得有心理準備。」(陳韋帆)
「囤房稅2.0」三讀通過,預計113年7月上路。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囤房稅2.0具『多重加稅』效果,勢必在房市掀起蝴蝶效應,未來將引發六大現象,關於大家最關心的房租、房價,估計房租將漲,房價則依舊高高在上不會跌。」(陳韋帆)
政府打炒房連環拳,先祭《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央行限貸令等,如今「囤房稅2.0」也12月19日三讀通過,新法預計明年7月上路。目前房產業界討論出現分歧最多的部分,不外乎就是「建商餘屋」原1.5~3.6%差別稅率調升至最高4.8%,有人認為1戶僅約多繳1萬,壓力不大,但也有人認為將導致部分建商倒閉,須留意爛尾樓風險。(陳韋帆)
「囤房稅2.0」的《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19日由立院三讀通過,由現行縣市歸戶改為全國歸戶,並針對「炒房客、投資客、建商」三大類人拉升稅負級距,最快2024年7月上路、2025年5月開始課稅。不過,房子僅擁有3戶內的自用族群,稅率仍維持1.2%,所以對於一般民眾而言,不必過於緊張。(陳韋帆)
立法院今(19)日「房屋稅條例修正」(囤房稅2.0)完成三讀,最快2024年7月上路,將採全國歸戶、稅率累進制度,建商餘屋也將納管,逾5年將採4.8%最高稅率。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此次修法影響到擁有4戶以上的多屋族以及建商,估計房市將產生五大變化如下。(陳韋帆)
立法院今(19)日「房屋稅條例修正」(囤房稅2.0)完成三讀,最快2024年7月上路,將採全國歸戶、稅率累進制度,建商餘屋也將納管,逾5年將採4.8%最高稅率。全國商總主席、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表示,「政府立這項法案,如同打出『七傷拳』,傷建商七分、傷自己三分,建商極有可能將成本轉移至消費者,讓房價再度攀升!」(陳韋帆)
新青安貸上路後,40歲以下青年購屋占比竟然只季增1.1%!政府8月祭出新青安貸,原本萎靡的房市交易量開始活絡,真的是「青年購屋」買氣出籠嗎?聯徵中心資料指出,2023年Q3,40歲以下購屋占比僅季增1.1%,顯見新青安貸吸引到的購屋買氣,恐怕並非以青年為大宗。(陳韋帆)
2023年網友票選「房市頭條新聞」出爐!根據台灣房屋網路市調,2023年最有感房市新聞為「平均地權條例上路-預售屋禁換約轉售」(政府打炒)。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預售屋禁轉,可謂是台灣預售屋制度一大修改,投資短炒買盤明顯退潮,也成為網友最關心的新聞。(陳韋帆)
財政部今(112)年力推囤房稅2.0草案,可望今年完成修法、2024年7月上路,建商部分也無倖免,未來若新法稅制上路,稅率也有有所攀升。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草案通過,最危險的建商就是,就是公司資本額與建案總銷落差過大的情況,代表財務槓桿大,一旦碰上升息或利空,就有可能倒閉或跑路。」(陳韋帆)
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國人新購置住宅平均貸款期數再創新高,平均已達到305期,約為25.4年,也是統計以來首度超過300期,由於時間點就出現在新青安政策房貸上路之際,推估使用長年期房貸的比例增加,六都中期數最高的是高雄市的348期。(陳韋帆)
新青安貸(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今年8月上路,激起一波房市買氣,根據財政部國庫署資料,7~9月公股銀受理並核貸該方案戶數8,678戶、總核貸581億元!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新青安貸優惠不少,青年購屋激增,背後也隱藏著一大隱患,值得留意。(陳韋帆)
今年7月《平均地權條例》新制上路,預售屋真有區域價格開始跌了!根據《591實價登錄》統計,比較今年Q2、Q3預售屋買氣、價格,發現十大(買氣急縮)預售屋重災區中,有六區房價下滑,跌幅1.1%~9.1%不等,其中又以台南市安平區價格下滑最嚴重。(陳韋帆)
房地合一稅制上路後,因其計稅方式有BUG,讓不少繼承房屋者轉售時,必須承擔驚人的稅金。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已經有不少被繼承及繼承人想出破解之道,可供參考。(陳韋帆)
房市驚現死亡交叉!台灣房屋彙整桃園不動產交易e指通數據,比較今年1月與8月房價,發現有8個行政區「新成屋漲幅高於預售屋」,反轉過往趨勢,其中又以蘆竹區最為明顯,已出現新成屋比預售屋貴的情況。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於今年7月1日上路,針對預售屋炒作,加上8月新青安貸進場,讓自住買盤轉進新成屋市場。(陳韋帆)
預售屋炒房末班車已過!根據實價登錄,預售屋7月買氣剩約6千件,月減幅58%。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政府打炒房《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7月1日上路,炒短線買賣預售屋紅、白單的投資客們退潮,買氣明顯急縮。(陳韋帆)
夫妻間贈與建物數量攀新高!根據內政部資料,2022年全台「夫妻贈與建物」棟數高達13,973棟、年增10.6%,創7年新高。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2022年7月不少縣市「囤房稅」上路,多屋者可透過贈與房屋給另一半避開「非自用」稅率,推測是數字攀升主因。(記者:陳韋帆)
中信房屋2023年Q1市調,有50.7%民眾認為今年Q1房價還不會跌,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謝欣亞表示,近期房市在《平均地權條例》下,交易量雖然已明顯萎縮,但條例尚未正式上路,且房市一向有「量先價行」特性,房價下修的時機尚未到來。(記者:陳韋帆)
內政部打炒房「不溯及既往」定義已經明朗,立委江永昌解釋,指得是《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後,上路前購買的預售屋,未來只能轉手一次。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表示,「這次打炒房,就是對於建商誠信的照妖鏡,到底是投資客或自住客在買房子,一目了然!」(記者:陳韋帆)
內政部今日公布2022年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交易量合計318,101棟,較去年量縮8.6%,六都除台中增加1.4%外,其餘縣市均明顯減少。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指出,2022年在全球央行連續升息,經濟表現不佳,國內又有打房政策等因素,表現不盡理想,同時也成為2016年房地合一上路以來的首次下滑,在前景不明下,2023表現恐更糟。(記者:陳韋帆)
對於日前代理部長花敬群《平均地權條例》「不溯及既往」一事,立委江永昌說明,「就是指法規上路前購買的預售屋,未來法規上路後,只能轉手一次。」財經房產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表示,這樣的方式,雖然傷害沒有直接全面禁止大,事實上敢「接盤」的人也相對少,也屬於快刀斬亂麻的一種方式。(記者:陳韋帆)
《平均地權條例》去(111)年12月三讀通過後,代理部長花敬群在今年1月中旬一句「不溯及既往」引發民團反彈,立委江永昌表示,「花敬群說的或許比較繞口,但其實所謂的不溯及既往,正確解讀是,法規上路前購買的預售屋,在法規上路後,僅能再賣一次,不會有持續重複買賣的問題。」(記者:陳韋帆)
實價揭露多筆指標豪宅案例,仍見法人購屋蹤跡,包括大安區「One Park Taipei元利信義聯勤」,僑外資法人「億錩投資」以貸款方式於去年9月一口氣買下9樓兩戶,總價高達7.2億元,單價分別為228.7、231.2萬元。(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