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力推的《平均地權條例》日前經立院三讀通過,並預計今年7月1日上路,其中,不少人關切的是否「溯及既往」。內政部代理部長、國家住都中心代理董事長花敬群今(12)日現身「南港玉成公辦都更案」,他說,「我們一定尊重法律程序,所以不會溯及既往。」(記者:陳韋帆)
內政部力推的《平均地權條例》日前經立院三讀通過,並預計今年7月1日上路,截斷炒房投機行為,此舉引起建商狂轟,其中,也批評該法案將影響「都更、危老」進行。內政部代理部長、國家住都中心代理董事長花敬群除了推動打炒房法案,也持續都更社宅政策,他今(12)日現身「南港玉成公辦都更案」說,「都更、危老是自住需求,沒有影響。」(記者:陳韋帆)
《平均地權條例》今(10)日三讀通過!其中兩項,預售屋禁轉、法人購屋許可制也將於7月1日上路,房仲業界兩大領頭人,信義房屋、永慶房屋也紛紛發表看法。(記者:陳韋帆)
《平均地權條例》預計明(10)日進行二、三讀!如無意外,將於今年7月1日正式上路,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彙整全台灣14個有極高機率發生「房價大地震」的區域,六都、新竹縣市通通都有份。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這次《平均地權條例》可不是開玩笑的,購屋族要特別留心了!(記者:陳韋帆)
原訂今(9)日審議的《平均地權條例》延至明(10)日二、三讀,預計最快今年7月1日上路!消息指出,其中一項附議還有可能「溯及既往」。對此,財經學者章定煊表示,「一旦法案通過,若真的溯及既往,就會有人被抓出來祭旗,恐怕曾經的炒房族與炒房建商、代銷,現在都已經開始人人自危,原本的斷頭潮也會直接連腿都斷了,他們恐怕今晚都睡不著覺了!」(記者:陳韋帆)
升息增加房貸負擔,壓縮民眾購買力,購屋平均屋齡又創新高!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資料顯示,今年Q3全國住宅平均買賣屋齡,已高達26.91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2年,創下統計以來的最老紀錄!進一步探究六都今年第三季的平均買賣屋齡,也只有桃園的20.73年尚未追平高標,其餘五都全數改寫新高!(記者:陳韋帆)
台北市租服公會今(23)日舉辦年末記者會,公會理事長陳柏勳表示,107年在惡房東張淑晶事件後,租賃專法上路,公會也在同年成立至今已4年,自然感謝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鼎力相助,讓但也期許政府可以協助宣導,讓民眾更清楚包租代管與一般租賃業的差異,希望不要被混淆。(記者:陳韋帆)
《平均地權條例》除禁止預售屋轉單之外,私法人購置住宅將採許可制,也將精準打擊挾公司名購屋的囤房客,尤其是豪宅。根據地政司年報資料顯示,去年境外公司買最大的就是「英屬維京群島」,2021年就買了3.95萬坪,另外前幾年南港也有預售指標大案熱銷,主要用途登記住宅用的就成交揭露240億元,若新制上路交屋恐怕也會出現爭議。(記者:陳韋帆)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12日)公告顯示,上市鋼鐵大廠世紀鋼(代號:9958)公告,砸下6.51億,購買大園區航空城客運園區附近,鄰近大觀路的14筆土地,該筆交易土地位於居善醫院旁,總面積約15,917.1坪,主要為農業區土地,換算單坪約4.09萬,將投資非營業用不動產,成為實價登錄上路以來,大園區南港段面積最大的土地交易記錄!(記者:陳韋帆)
高雄11月買賣移轉棟數出爐!有別上個月的年月雙減,本月稍有回溫跡象,買賣移轉棟數為2,708棟,較上月增5.7%,年減42.6%,為史上最冷的11月,不過,累計高雄今年1~11月總移轉棟數仍達3萬4356棟,仍為近8年也是2016年房地合一1.0上路後,同期次高表現!(記者:陳韋帆)
短線炒房獲利高達277億!根據2022年Q2的房地合一稅,房地合一2.0上路一年,2年內短線交易高達近3萬筆,佔比房市交易量達26.7%,貢獻國庫逾102億元,以45%稅率回推,等於短線交易共獲利277億,平均單價獲利達76萬,相當驚人。(記者:陳韋帆)
根據官方最新公布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統計,今年9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為30.2億元,年增幅度仍達92%,不過個人的房地合一稅收已經反映交易量縮,連續4個月稅收走跌,同時也是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首次連4月衰退,惟房地合一稅收仍呈現緩降走勢,顯示出市場交易的高峰期已過。(記者:陳韋帆)
預售屋新制自去年7月1日上路,近日台南市東區實價登錄資訊出現每坪70萬的單價資訊,引起外界討論,台南市地政局認為資訊遠超行情介入調查,確認是申報人部分建物面積申報錯誤,導致單價異常,因此先不揭露該筆交易,並通知申報人更正申報資訊及進行後續裁罰作業,將按次按戶(棟)數處3萬至15萬元罰鍰,且無改正機會,並針對屢不改正者最重將處100萬元罰鍰。
據住展雜誌統計,台北市今年來每月新建案平均開價都改寫歷史新高,7月新建案平均開價已漲至約118.3萬元/坪,再次締造新猷;若與預售屋實價登錄上路前相比(2021年6月),則新建案平均開價上漲12.5萬元/坪、漲幅約11.18%。而且,北市12個行政區中,更有高達8區新建案平均開價突破百萬元/坪。(記者:陳韋帆)
內政部2022年租金補貼加碼300億政策上路已1個月,預計協助50萬戶家庭,目前已達22萬戶,將於8/31截止受理。營建署特別呼籲,「包租代管的承租戶也可以提出申請,與原方案「擇優享補貼」,不要忽略了自身權益。」(記者:陳韋帆)
房地合一稅從2016年上路至今,滿足持有6年400萬元免稅條件的屋主越來越多,尤其恰逢這波房地產價格出現大漲,該優惠就顯得相當划算,不過近年因為疫情影響,有2、30萬人因為無法歸國,導致戶籍被遷出,而房地合一稅規定需要設籍、持有並居住連續滿6年,才能享有400萬元的免稅優惠,一旦戶籍被遷出恐怕無法適用這項優惠條件。(記者:陳韋帆)
內政部2022年租金補貼加碼300億政策上路已1個月,預計協助50萬戶家庭,目前已達22萬戶,距離目標仍有28萬戶,將於8/31截止受理。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也特別於今(8)日舉辦記者會,營建署副署長陳繼鳴也藉此機會呼籲,「符合資格的租客快來加入,房東也不要擔心被查稅,讓房客可以順利來申請。」(記者:陳韋帆)
預售屋實價登錄上路滿周年,根據《591實價登錄》統計,預售屋實登上路一年間,全台預售屋成交件數近9萬筆、成交均價突破3字頭,其中10大交易熱門行政區以桃園市囊括近半數,又以龜山區居全台之冠,預售屋成交件數近4千件,其餘上榜的區域還有桃園中壢、桃園、大園、台中北屯、梧棲、西屯、新北板橋、三重與台南安南,成為近一年預售屋一級戰區。(記者:陳韋帆)
今年7月起,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等六縣市,正式實施「囤房稅」,根據財政部110年度的房屋稅縣市個人歸戶資料,總計六縣市共約14.5萬人受影響,房屋稅負恐隨囤房稅上路增加。(記者:陳韋帆)
房地合一稅2.0版上路屆滿一年,房仲指出,依據六都地政局資料,跟2.0版啟動前一年相比,上路後一年六都買賣移轉棟數量縮,但比較房地合一1.0上路前一年、有大批趕輕稅列車交易的買賣移轉棟數,2.0啟用後一年反而更高,顯見新版房地合一稅抑制市場交易效果有限,其中,高雄市在2.0上路後一年的買賣移轉棟數與前一年相比僅降0.1%,幾乎不受稅改影響。(記者:陳韋帆)
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庫最新資料顯示,個人房地合一稅收6月共34億元,年增率35%,但已經開始較上月的35.6億元呈現微幅衰退,同時今年H1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累計174億元,則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反映房地合一制度上路以來,購置不動產大多出現明顯增值,台中市則貢獻35.5億成H1的稅收王。(記者:陳韋帆)
政府推出3百億租金補貼方案已於7月1日上路,許多租屋族因對於許多事情充滿不確定性,擔憂一旦申請,將惹怒房東,內心充滿矛盾,躊躇不前,不敢申請,《三立新聞網》彙整租屋族與房東的六大擔憂,向內政部次長花敬群、營建署發問,一次讓大家清楚了解。(記者:陳韋帆)
營建署表示,7月份即將上路的「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政府要當年輕人的靠山,針對初入社會經濟尚未穩固的20至35歲單身青年,將提高補貼金額1.2倍,協助其能安心在外租屋、在工作上可全力衝刺打拼,經由實質補貼來降低生活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