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近日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一讀,房仲全聯會理事長張世芳表示,「今年1-10月移轉量已明顯緊縮,僅12,546棟,年減幅達8.2%,加上政府《平均地權條例》似乎已箭在弦上,估計明年全國房市整體會呈現量縮價平,將是消費者相當保守的一年。」(記者:陳韋帆)
房屋買賣稅率多,親友售屋也經常為了節稅困擾,有一對姐妹竟想出「半買半相送」妙招,不僅省下38萬元稅金,由於取得成本非公告現值而是市值,未來售屋時,也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房地合一稅。(記者:陳韋帆)
赴日購屋正夯!根據信義房屋不動產株式會社統計,該司截至今年11月,累計成交戶數逾550戶,創2009年成立以來新高。對此,信義房屋不動產株式會社社長何偉宏表示,「日本匯率正划算,台灣房市也有冷卻跡象,讓台人赴日置產熱度攀升。」(記者:陳韋帆)
遺失一張發票代價竟然要價38880元!房地合一稅實施已逾6年,但每個人一輩子正常來說只會買賣房屋1~2次,近期有一人遺失當初買賣的「仲介發票」,險些損失38880元。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房屋買賣流程繁瑣,稅法更是複雜,民眾除了請專業地政士協辦,務必也要保留所有單據,才能避免自我權益損害事件發生。」(記者:陳韋帆)
短線炒房獲利高達277億!根據2022年Q2的房地合一稅,房地合一2.0上路一年,2年內短線交易高達近3萬筆,佔比房市交易量達26.7%,貢獻國庫逾102億元,以45%稅率回推,等於短線交易共獲利277億,平均單價獲利達76萬,相當驚人。(記者:陳韋帆)
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今(18)日舉辦「交易安全與雙地政士(代書)制度論壇」,內政部次長花敬群也到場表示支持,他說「花少少的錢,就可防止不動產詐騙,其實是很好的事情,以前朋友有相關疑慮,我也都告訴他,請自己的地政士就好,這樣就不用擔憂交易安全問題。」(記者:陳韋帆)
房市冷,國庫也瘦了!根據財政部統計,10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為27.6億元,連續5個月走跌,更創下近8個月以來的新低,反應房市交易降溫。其中又以南台灣的台南與高雄市,房地合一稅月減幅最大,都達2成。
房地合一稅創新低,根據財政部最新資料,10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為27.6億元,連續5個月走跌,創下近8個月以來的新低,尤其以南二都降溫最為明顯,月減幅達2成。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地合一稅收反映市場溫度,目前市場交易明顯降溫。(記者:陳韋帆)
房屋入手一年增值千萬!你會賣掉嗎?現實生活上,有人真的突然不想賣,近期新北市一名張男(化名)委託仲介銷售他持有1年的廠房,就在簽約前一刻聽到「房地合一稅」,竟然當下立刻反悔不賣了!非當事仲介陳泰源則嘆氣,「受委託仲介沒事先說明有問題,但張男因此不賣,也算是不懂房市投資真理。」(記者:陳韋帆)
想買農地發大財?恐怕要先看看法規了!新北市一名男子小劉看準市區價值3千萬農地,打算做為停車場大賺租金,找地政士詢問買賣過戶事宜時,地政士提醒,未來「高額土增、增值、房地合一等稅」將會一起課徵,嚇得小劉急縮手放棄買賣。(記者:陳韋帆)
根據官方最新公布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統計,今年9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為30.2億元,年增幅度仍達92%,不過個人的房地合一稅收已經反映交易量縮,連續4個月稅收走跌,同時也是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首次連4月衰退,惟房地合一稅收仍呈現緩降走勢,顯示出市場交易的高峰期已過。(記者:陳韋帆)
被稱作「炒房王」的帥過頭(本名黃家進)分享一日致富秘辛!他今(3)日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表示,「近2~3年我大賺了1~2億多,就算現在政府推『預售屋禁轉』,我也沒在怕,我還是有拆招方式,可以繼續炒房,順便連『房地合一稅』都一起破解,而且依循這個方式,近期我在苗栗頭份的案子,就有不少投客1日致富。」(記者:陳韋帆)
買賣房屋稅務複雜,找錯人協助恐怕損失金額難以估計!一對小夫妻近年購買了預售屋,無奈交屋日期不斷延宕,於是諮詢某專家,是否可以「賣預售換成屋」,透過「重購退稅」方式讓自己免繳45%房地合一稅,該專家表示這做法可行,孰知,根本不符合該條件,最終還是必須繳稅。(記者:陳韋帆)
六都地政局今公佈8月份的買賣移轉棟數,其中台北2236棟,月減1.6%,年增14.8%;新北市4468棟,月減4.9%,年增1.3%;桃園3482棟,月減1.6%,年增17.1%;台中4027棟,月增16.7%,年增37.4%;台南2017棟,月增9.9%,年增7.6%;高雄2925棟,月增9.1%,年增11.9%。總計六都今年8月共19155棟,月增3.7%,年增14.4%。(記者:陳韋帆)
根據官方最新公布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統計,今年7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為32.7億元,雖然年增幅度仍達12%,不過稅收已經較5月高峰的35.6億元,呈現連續兩個月走跌態勢,反應市場景氣已經降溫,因疫情導致的交易量縮慢慢也反映在稅收上,若以區域來看台南與高雄是稅收年減幅度最大的區域。(記者:陳韋帆)
房地合一稅從2016年上路至今,滿足持有6年400萬元免稅條件的屋主越來越多,尤其恰逢這波房地產價格出現大漲,該優惠就顯得相當划算,不過近年因為疫情影響,有2、30萬人因為無法歸國,導致戶籍被遷出,而房地合一稅規定需要設籍、持有並居住連續滿6年,才能享有400萬元的免稅優惠,一旦戶籍被遷出恐怕無法適用這項優惠條件。(記者:陳韋帆)
房地合一稅2.0版上路屆滿一年,房仲指出,依據六都地政局資料,跟2.0版啟動前一年相比,上路後一年六都買賣移轉棟數量縮,但比較房地合一1.0上路前一年、有大批趕輕稅列車交易的買賣移轉棟數,2.0啟用後一年反而更高,顯見新版房地合一稅抑制市場交易效果有限,其中,高雄市在2.0上路後一年的買賣移轉棟數與前一年相比僅降0.1%,幾乎不受稅改影響。(記者:陳韋帆)
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庫最新資料顯示,個人房地合一稅收6月共34億元,年增率35%,但已經開始較上月的35.6億元呈現微幅衰退,同時今年H1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累計174億元,則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反映房地合一制度上路以來,購置不動產大多出現明顯增值,台中市則貢獻35.5億成H1的稅收王。(記者:陳韋帆)
近3年房市的爆起完全在政府意料之外嗎?財政部每年都會估算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稅收預算),從資料可發現,2018、2019年財政部「稅收預算」與「實際收入」相差為11.2億、40.4億,然而,2020年、2021年竟相差91.2億、158.5億,明顯這樣的房市熱度,完全在估算之外。(記者:陳韋帆)
透過房仲購屋,就能萬事OK了嗎?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不動產買賣,涉及太多專業知識,仲介固然具備部份專業,但最好還是擁有自己的地政士,否則,動輒數千萬的買賣,稍有閃失,後果恐不堪設想。(記者:陳韋帆)
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庫最新資料顯示,個人房地合一稅收5月共35.6億元,年增率高達124%,並創下歷史單月的次高紀錄,同時今年前五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累計140億元,年增110%,且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反映2016以來買進不動產的民眾,今年出售不動產都出現明顯增值,其中台中市連當10個月的稅收王。(記者:陳韋帆)
財政部表示,預售屋「紅單」係基於預售屋買賣關係而成立之契約行為,自2021年7月1日起轉售紅單與第三人者,屬所得稅法第4條之4第2項規定之預售屋及其坐落基地交易,應課徵房地合一所得稅。
法令訂好後,同樣的事情都會有一樣的結果嗎?一對南部兄弟,販售祖傳農地,共售得千餘萬,結果卻因錯送「一紙」資料,隔天收到150萬稅單,且資料補正機會渺茫,可謂是慘痛的教訓。(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