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資金寬鬆、長期低利率等原因,不動產市場交易熱絡,但購買者短期持有後即進行轉售,除了須注意房地合一稅外,三重地政事務所也提醒消費者,交易前務必調閱土地建物登記謄本,善用實價查詢登錄資料,並至現場勘查實際屋況,確保交易安全。
房地合一稅2.0上路後,針對特定地區限貸、零寬限期,建商餘屋、預售屋擬禁止換約轉售等措施,皆影響投資人對於房市的看法。連文教風格濃厚,又有美麗華百貨等商圈與捷運利多的大直商圈周圍,近期房市也悄悄出現變化。房仲指出,過往的大直商圈,成交量最大、知名度最高的門牌就屬燙金的「明水路」,然而,2022年第一季房市累計成交量最高的竟然不是明水路,而是被「北安路」超車,讓人大感意外。(記者:簡浩正)
傳統社會重男輕女的情況仍存在?根據財政部統計處資料,2021年不動產贈與的申報契稅狀況,近年受贈人數大致在4.5萬人上下,其中,受贈比例,男性占54%、女性占46%,連續第6年男多於女。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從財產分配方式,可看到長輩傳統觀念仍重,不過,都會區的狀態就會相對淡薄,顯見女權意識逐漸抬頭中。(記者:陳韋帆)
二等親之間房屋移轉,通常有「贈與、買賣」2方式,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2種方式的選擇,將會影響未來房地合一稅的課徵,所以最好先確定哪種方式對雙方才是真正划算,才不會在接到稅單時,才後悔莫及。(記者:陳韋帆)
根據最新房地合一稅收統計,今年第一季全國個人的房地合一稅收為72.9億元,創下歷史的同期新高,且光是今年第一季的稅收,就比過去五年的同期稅收總額還要高,顯示過去一段時間房地產的短期交易都有明顯增值,反應到稅收就出現暴增現象,尤其是房價飆漲的新竹,今年第一季新竹縣的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和去年同期相比暴增4.8倍。(記者:陳韋帆)
內政部的花式打炒房尚未通過,財政部國稅局率先出手加嚴成本認定,舉例來說,1000萬總價的「預售屋換約」,假設獲利100萬,房地合一稅原本僅需繳納約31.5萬,現在則需約繳納42.3萬。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財部這樣的做法,可避免投客小賺就跑、短線炒作,有助於穩定市場交易。(記者:陳韋帆)
【住展房屋網/綜合報導】財政部中區分局表示,因應房地合一稅2.0實施,針對交易直接或間接持股過半的公司,且該公司50%以上屬國內房屋或土地,將視同為房屋、土地交易,凡是去(2021)年7月1日至今年3月31日期間,已進行符合規定的交易,須於3月底前,主動提出補報。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個人買賣取得房屋、土地之取得日,以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日為準,縱預售屋係於2015年12月31日前向建設公司訂購,若取得成屋之房地所有權登記日在2016年1月1日以後,該房地出售即適用房地合一稅新制,應以「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日」起算持有期間,該持有期間是不含預售階段,不可將預售屋及成屋持有期間合併計算。
房地合一稅在今年1月寫下近年同期新高,漲幅相當驚人。根據財政部資料,2021年1月全國稅額成長率達203.7%,增加稅額為14.69億,六都中以桃園市成長476.3%最多,非六都中以新竹縣成長708.4%最狂,而繳稅金額增加最多的為台中市,為2.31億。(記者:陳韋帆)
經官方針對部分遞延入帳稅款的賦稅收入修正後,去年12月的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創下歷史新高的47.3億元,打破7月29.2億元的紀錄,且比前次歷史新高還大幅成長6成,稅收反應市場景氣熱絡下出現三多現象,包括「房價漲多、交易多、短期轉手多」,尤其預售換約納入房地合一稅申報後,也成為推升稅收的來源之一。(記者:陳韋帆)
2021年以不動產交易增值核課的房地合一稅收大增,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共227.1億元、年增幅91%,雖然稅收持續攀升,但相較2020年的227%、2019的119%,明顯已有放緩趨勢。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表示,今年房市面對打炒房、升息壓力,去年的交易熱潮恐難再續。(記者:陳韋帆)
台灣房市持續升溫中,就連外資也忍不住出手了!根據實價登錄,今年10月松山區豪宅「華固名鑄」,一口氣成交15樓兩戶,總金額約4.4億元、每坪208萬元,據查,買家為境外法人「塞席爾商紅岩投資」,並以無貸款買進。(記者:陳韋帆)
房價飆升無極限?最新實價揭露,新竹竹北建案「合石如馥」出現一坪逾60萬單價的交易紀錄,比台北某些蛋白區預售屋還要貴。住宅週報社長陸敬民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指出,除了「合石如馥」,市場有消息傳出,新莊火車站某案也已突破6字頭,只是尚未進入實登程序,所以並非個案。(記者:陳韋帆)
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110年1-9月營利事業繳交房地合一實徵金額達76.7億元,不僅是史上最高,其金額超越歷年總和,同時,六都金額以台北市29.9億為最多,台中市12.9億次之;其次為新北與桃園,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表示,房地合一2.0針對營利事業取得不動產相關規定大幅調整,加上使得許多營利事業持有者紛紛提前下車,顯見稅制改變影響持有者規劃。(記者:陳韋帆)
「戲棚站久了就是你的」,新北市新莊副都心、頭前重劃區2014年房價攀上5、6字頭高峰後,受到房地合一稅衝擊,隨即出現3字頭斷頭戶,不過,根據最新實價資料統計,頭前重劃區今年以來平均交易單價達51.15萬元、副都心則為48.13萬元,各較去年成長9.6%、3%,且雙雙站上近5年房價高點,已有預售案站上6字頭。(記者:陳韋帆)
配合五倍券的振興政策,台中市、台南市、彰化縣、嘉義縣紛紛加碼「抽房子」活動,盼藉此激勵民間消費力道。不過,專家就提醒了,雖然大家都希望成為抽中房子的幸運兒,但若真的中獎,還需留意隨之而來的「隱形成本」。(記者:陳韋帆)
9月28日是建商推案旺季,根據591統計,今年928推案量預估約5721億元,可能是台灣史上最高案量。591房屋交易網新聞組組長畢務潔表示,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後,全台房市進入冷靜期,經過近年的盤整才穩定復甦,受惠都更、重劃區推案,雙北今年都有千億元以上的水準,維持高水位供給。(記者:陳韋帆)
炒房行為真是無所不在,根據全國不動產統計,嘉義市在7月1日房地合一2.0上路前,出現了4筆持有4~8月就轉手售出的紀錄,獲利63萬~180萬不等,其中,獲利最高的,370萬買入後,僅持有6月,就轉售獲利180萬,報酬率竟高達近5成。專家指出,即使該筆交易必須課徵房地合一稅,依舊有不錯的投報率。(記者:陳韋帆)
貪字變貧字?嘉義市一名李先生,106年買了一塊農地,今年5月獲利300萬售出,不料,由於李先生106年曾將農地改裝成停車場,雖然已恢復原狀,但仍遭國稅局課徵250萬土增稅、60萬房地合一稅,等同耗費4年半投資,不僅白忙一場,還倒賠10萬。(記者:陳韋帆)
近期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蔓延,讓許多學者擔憂投資熱錢恐怕會流到海外,若疫情持續惡化,房市資金行情恐怕破滅,但實際上業者卻表示民眾想趁機撿便宜機會不大。
又到了申報所得稅的季節,如果有賣房子,但要如何正確報稅,才能夠合法節稅呢?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指出,如果有出售房地產,當年的「房屋交易所得稅」,必須在售出的隔年與綜合所得稅一併申報,申報時記得選擇正確的方式,才不會繳了一堆冤枉錢。(記者:陳韋帆)
立法院財委會2021年3月29日初審通過房地合一2.0相關修正草案,修法草案有4大重點,除了(1)延長短期交易課重稅的時間、(2)法人比照個人納入,(3)預售屋及(4)特定股權交易也適用房地合一稅。
近期房市火熱引起關注,政府開始打炒房,祭出信用管制、火速拍板實登修法以及行政院通過房地合一稅草案,動作頻頻引起業界一片嘩然,不過在剛性購屋需求不滅下,建商推案信心依舊,今年329檔期六都、新竹推案量衝破6600億元!(記者:戴玉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