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官方最新公布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統計,今年7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為32.7億元,雖然年增幅度仍達12%,不過稅收已經較5月高峰的35.6億元,呈現連續兩個月走跌態勢,反應市場景氣已經降溫,因疫情導致的交易量縮慢慢也反映在稅收上,若以區域來看台南與高雄是稅收年減幅度最大的區域。(記者:陳韋帆)
房地合一稅從2016年上路至今,滿足持有6年400萬元免稅條件的屋主越來越多,尤其恰逢這波房地產價格出現大漲,該優惠就顯得相當划算,不過近年因為疫情影響,有2、30萬人因為無法歸國,導致戶籍被遷出,而房地合一稅規定需要設籍、持有並居住連續滿6年,才能享有400萬元的免稅優惠,一旦戶籍被遷出恐怕無法適用這項優惠條件。(記者:陳韋帆)
房地合一稅2.0版上路屆滿一年,房仲指出,依據六都地政局資料,跟2.0版啟動前一年相比,上路後一年六都買賣移轉棟數量縮,但比較房地合一1.0上路前一年、有大批趕輕稅列車交易的買賣移轉棟數,2.0啟用後一年反而更高,顯見新版房地合一稅抑制市場交易效果有限,其中,高雄市在2.0上路後一年的買賣移轉棟數與前一年相比僅降0.1%,幾乎不受稅改影響。(記者:陳韋帆)
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庫最新資料顯示,個人房地合一稅收6月共34億元,年增率35%,但已經開始較上月的35.6億元呈現微幅衰退,同時今年H1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累計174億元,則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反映房地合一制度上路以來,購置不動產大多出現明顯增值,台中市則貢獻35.5億成H1的稅收王。(記者:陳韋帆)
近3年房市的爆起完全在政府意料之外嗎?財政部每年都會估算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稅收預算),從資料可發現,2018、2019年財政部「稅收預算」與「實際收入」相差為11.2億、40.4億,然而,2020年、2021年竟相差91.2億、158.5億,明顯這樣的房市熱度,完全在估算之外。(記者:陳韋帆)
透過房仲購屋,就能萬事OK了嗎?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不動產買賣,涉及太多專業知識,仲介固然具備部份專業,但最好還是擁有自己的地政士,否則,動輒數千萬的買賣,稍有閃失,後果恐不堪設想。(記者:陳韋帆)
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庫最新資料顯示,個人房地合一稅收5月共35.6億元,年增率高達124%,並創下歷史單月的次高紀錄,同時今年前五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累計140億元,年增110%,且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反映2016以來買進不動產的民眾,今年出售不動產都出現明顯增值,其中台中市連當10個月的稅收王。(記者:陳韋帆)
財政部表示,預售屋「紅單」係基於預售屋買賣關係而成立之契約行為,自2021年7月1日起轉售紅單與第三人者,屬所得稅法第4條之4第2項規定之預售屋及其坐落基地交易,應課徵房地合一所得稅。
法令訂好後,同樣的事情都會有一樣的結果嗎?一對南部兄弟,販售祖傳農地,共售得千餘萬,結果卻因錯送「一紙」資料,隔天收到150萬稅單,且資料補正機會渺茫,可謂是慘痛的教訓。(記者:陳韋帆)
近年資金寬鬆、長期低利率等原因,不動產市場交易熱絡,但購買者短期持有後即進行轉售,除了須注意房地合一稅外,三重地政事務所也提醒消費者,交易前務必調閱土地建物登記謄本,善用實價查詢登錄資料,並至現場勘查實際屋況,確保交易安全。
房地合一稅2.0上路後,針對特定地區限貸、零寬限期,建商餘屋、預售屋擬禁止換約轉售等措施,皆影響投資人對於房市的看法。連文教風格濃厚,又有美麗華百貨等商圈與捷運利多的大直商圈周圍,近期房市也悄悄出現變化。房仲指出,過往的大直商圈,成交量最大、知名度最高的門牌就屬燙金的「明水路」,然而,2022年第一季房市累計成交量最高的竟然不是明水路,而是被「北安路」超車,讓人大感意外。(記者:簡浩正)
傳統社會重男輕女的情況仍存在?根據財政部統計處資料,2021年不動產贈與的申報契稅狀況,近年受贈人數大致在4.5萬人上下,其中,受贈比例,男性占54%、女性占46%,連續第6年男多於女。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從財產分配方式,可看到長輩傳統觀念仍重,不過,都會區的狀態就會相對淡薄,顯見女權意識逐漸抬頭中。(記者:陳韋帆)
二等親之間房屋移轉,通常有「贈與、買賣」2方式,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2種方式的選擇,將會影響未來房地合一稅的課徵,所以最好先確定哪種方式對雙方才是真正划算,才不會在接到稅單時,才後悔莫及。(記者:陳韋帆)
根據最新房地合一稅收統計,今年第一季全國個人的房地合一稅收為72.9億元,創下歷史的同期新高,且光是今年第一季的稅收,就比過去五年的同期稅收總額還要高,顯示過去一段時間房地產的短期交易都有明顯增值,反應到稅收就出現暴增現象,尤其是房價飆漲的新竹,今年第一季新竹縣的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和去年同期相比暴增4.8倍。(記者:陳韋帆)
內政部的花式打炒房尚未通過,財政部國稅局率先出手加嚴成本認定,舉例來說,1000萬總價的「預售屋換約」,假設獲利100萬,房地合一稅原本僅需繳納約31.5萬,現在則需約繳納42.3萬。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財部這樣的做法,可避免投客小賺就跑、短線炒作,有助於穩定市場交易。(記者:陳韋帆)
【住展房屋網/綜合報導】財政部中區分局表示,因應房地合一稅2.0實施,針對交易直接或間接持股過半的公司,且該公司50%以上屬國內房屋或土地,將視同為房屋、土地交易,凡是去(2021)年7月1日至今年3月31日期間,已進行符合規定的交易,須於3月底前,主動提出補報。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個人買賣取得房屋、土地之取得日,以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日為準,縱預售屋係於2015年12月31日前向建設公司訂購,若取得成屋之房地所有權登記日在2016年1月1日以後,該房地出售即適用房地合一稅新制,應以「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日」起算持有期間,該持有期間是不含預售階段,不可將預售屋及成屋持有期間合併計算。
房地合一稅在今年1月寫下近年同期新高,漲幅相當驚人。根據財政部資料,2021年1月全國稅額成長率達203.7%,增加稅額為14.69億,六都中以桃園市成長476.3%最多,非六都中以新竹縣成長708.4%最狂,而繳稅金額增加最多的為台中市,為2.31億。(記者:陳韋帆)
經官方針對部分遞延入帳稅款的賦稅收入修正後,去年12月的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創下歷史新高的47.3億元,打破7月29.2億元的紀錄,且比前次歷史新高還大幅成長6成,稅收反應市場景氣熱絡下出現三多現象,包括「房價漲多、交易多、短期轉手多」,尤其預售換約納入房地合一稅申報後,也成為推升稅收的來源之一。(記者:陳韋帆)
2021年以不動產交易增值核課的房地合一稅收大增,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共227.1億元、年增幅91%,雖然稅收持續攀升,但相較2020年的227%、2019的119%,明顯已有放緩趨勢。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表示,今年房市面對打炒房、升息壓力,去年的交易熱潮恐難再續。(記者:陳韋帆)
台灣房市持續升溫中,就連外資也忍不住出手了!根據實價登錄,今年10月松山區豪宅「華固名鑄」,一口氣成交15樓兩戶,總金額約4.4億元、每坪208萬元,據查,買家為境外法人「塞席爾商紅岩投資」,並以無貸款買進。(記者:陳韋帆)
房價飆升無極限?最新實價揭露,新竹竹北建案「合石如馥」出現一坪逾60萬單價的交易紀錄,比台北某些蛋白區預售屋還要貴。住宅週報社長陸敬民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指出,除了「合石如馥」,市場有消息傳出,新莊火車站某案也已突破6字頭,只是尚未進入實登程序,所以並非個案。(記者:陳韋帆)
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110年1-9月營利事業繳交房地合一實徵金額達76.7億元,不僅是史上最高,其金額超越歷年總和,同時,六都金額以台北市29.9億為最多,台中市12.9億次之;其次為新北與桃園,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表示,房地合一2.0針對營利事業取得不動產相關規定大幅調整,加上使得許多營利事業持有者紛紛提前下車,顯見稅制改變影響持有者規劃。(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