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9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63.8億元,年增77%,累計前9個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501.5億元,年增率高達9成,而一年申報一次的營利事業房地合一稅收,9月為291億元,年增47%,合計前三季房地合一稅收已達793億元,全年度挑戰千億元的歷史紀錄。
年初至今房市多頭,致使政府稅收大補血,住商機構觀察財政部數據,全台1~8月個人房地合一稅共達437.6億元,其中以台中市達81.9億元位居六都稅收王,另觀察漲幅則以桃園市成長逾1.2倍最多,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今年1~8月雖有央行升息、申貸排隊等風波,惟市場新規大致底定,強化買賣雙方交易意願,促進全台稅收大漲。
房市買賣空前狂熱,房地合一稅收也創歷史新高!根據財政部資料,2024年上半年(H1),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收293億、年增88%,並創歷史同期新高。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從數字可見房價攀升、買賣次數之驚人。(陳韋帆)
房市真的超燙!在新青安政策、台股創新高等利多因素加乘下,今年前4月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逾11萬棟,是近13年來次高,僅次於2022年。置產族全力衝刺、積極進場,其中也包括換屋族;只是,開心換屋後還得面對複雜的稅賦問題,尤其是房地合一稅,沒拿捏好眉角,要上繳的稅金差距是倍數起跳。(陳韋帆)
換屋不只要繳房地合一稅,土地增值稅也不少。不過,要是新屋的土地公告現值加上賣出時已經繳納的稅金,超過舊宅的土地公告現值就能退稅;但要提醒的是,即使成功退稅,新屋在5年內也不得移轉、或有配偶間贈與等行為,否則將會被討回退還的稅金。(陳韋帆)
離婚還要面對「稅制」問題!一對夫妻近日合意和平離婚,同時互換名下公寓與大樓,地政士呼籲,兩人想互換房屋,換屋的時間點就相當重要,才能避免未來售屋,面臨高額的房地合一稅,被政府大抽智商稅!(陳韋帆)
不婚不生已成為社會趨勢,但中華民國萬萬稅,繼承方式一旦走錯一步,高昂的稅金恐怕就會找上門!一對姊妹,姊出嫁、妹未婚,共同繼承父母遺產後,妹妹也在近期離世,姊姊依法再繼承妹妹向父母繼承來的房產,房屋出售後,竟迎來高額的120萬房地合一稅。(陳韋帆)
住商機構觀察內政部統計,全國2024年第一季贈與移轉棟數達1萬6610棟,為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同期新高;全國2024年第一季繼承移轉棟數則達1萬7474棟,是自2016年同期次高,僅次於2023年第一季的1萬8671棟。(陳韋帆)
中華民國萬萬稅,尤其是房地產牽涉到的法規尤其複雜,永慶房屋契約部資深經理陳俊宏表示,父母將不動產贈與子女,常見方式,每年244萬免稅額逐年贈與,但仍須留意印花稅、契稅、土增稅等問題。(陳韋帆)
受到房市交易熱絡帶動,全台的房地合一稅收也跟著翻揚,根據財政部最新公告4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達52.3億元,年增率高達129%,同時也是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歷年4月的同期新高,其中北台灣房市交易表現暢旺,新北市已經連續兩個月超車台中市,成為繳稅王。(陳韋帆)
中華民國萬萬稅!想要合法節稅,恐怕還得先請教專家。一名老嫗夫逝,為節省遺產稅,讓子女拋棄繼承,自己則主張「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省下150萬,不料,地政士卻傻眼指出,「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幫子女埋下一顆『房地合一稅』未爆彈,恐怕沒有真的省到錢。」(陳韋帆)
觀察2023年的房地合一稅的各適用稅率件數,成長最多的是稅率10%級距,2023適用件數1523件,年增2.2倍,反映2016年以來適用自用滿6年400萬元免稅的屋主開始變多,房市開始出現7年之癢的轉手趨勢。(陳韋帆)
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庫稅收統計,今年3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42.4億元,寫下歷史同期新高,此次新北市擊敗台中市,成為新的繳稅王,貢獻8.5億。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地合一稅收攀升,反應房價持續走高,房市交易熱絡。(陳韋帆)
台灣售屋課徵「房地合一稅」已行之有年,但多數人一輩子可能只會買賣1~2次,經常忽略了可合法節稅的權益,永慶房屋契約部資深經理陳俊宏表示,房地合一稅的課徵方式,可扣除「必要費用」,其中就包括裝修費用,故購屋後一定要向廠商要求裝修單據並保留,做為未來抵稅的必要證據。(陳韋帆)
2023年個人房地合一稅出爐,根據財政部資料,全國稅收395.3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而台中市則佔78.7億元,七度蟬聯房地合一稅收王。稅收資料顯示,雖然台中房價並非全台最高,但房價高漲、短期買賣交易多,故稅收總額也全台最高。(陳韋帆)
節稅「眉角」多,錯一步全部錯!小王(化名)6年前欲投資不動產,為了節稅,事前「自力讀法」,最終決定購買一筆農業用地,為了取得「房地合一稅」、「免土增稅」等優惠,近期才決定出售,還開心的向地政士分享自己的「聰明」,地政士將資料一看後直呼「全都錯了!完全不符合規定」,讓小王當場傻眼。(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繼承發生越趨頻繁,但選擇錯誤,未來分產售屋時,稅金恐暴增!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如果父母一方先過世,子女為盡孝心,將遺下的不動產全由鰥夫或遺孀全部繼承,未來若要售屋分產,稅金就會暴增,從此角度看,單純的孝心就會變成愚孝!」(陳韋帆)
還不了債一定要售屋嗎?一名女子近期房屋因多年前欠債收到「法院查封」通知,擔憂流入法拍,遭打8折起標,決定自行售屋,成功以市價1200萬售出,事後收到337.4萬的「房地合一」稅單,加上房仲費用,驚覺當初不如索性讓法院拍賣,還可大省近100萬。(記者:陳韋帆)
去年《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通過後真的出現逃亡轉手潮?根據財政部部資料,2022年12月個人房地合一稅54.7億元,創台灣單月史上新高。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地合一稅創高,推估與房價高漲,以及桃園、台中出現大筆轉手交易有關。(記者:陳韋帆)
贈房有技巧,稅務沒煩惱!一名大陸台商以分年贈與方式,利用每年244萬免稅額,打算分五年送給妹妹價值1200萬的房子,這樣的分年贈與方式,相較一次性贈與過戶,就可省下95.6萬贈與稅!(記者:陳韋帆)
百萬YouTuber愛莉莎莎,為了「小換大」上個月售出萬華套房,最新實登與地籍謄本揭露,她以1288萬賣出「台北晶麒」16樓戶,持有3年帳面增值108萬出場。不過,《房業網》調研中心主任林裕豐則指出,她扣除房地合一稅以及70萬裝潢費後,實際上沒什麼賺,而買方購入理由,應與裝潢、租金投報有關。(記者:陳韋帆)
十五大不動產聯盟總會今(16)日舉辦年終記者會,面對政府打炒房風風火火,理事長林正雄一開始就開門見山說,「我慎重對政府提出2呼籲、4建議,房地合一重稅惡法應退場,平均地權條例也應暫緩,不要讓奄奄一息的房市直接休克!」(記者:陳韋帆)
近年在內政部努力下,實價2.0、房地合一稅等法案陸續完善,近期還通過《平均地權條例》初審,三讀指日可待。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我們都知道代理部長花敬群已經很努力,短短8年要追回沉寂數十年的居住正義不易,但平均地權條例通過後,下一步建議應強化資訊透明,公布成交業者、惡質房仲,讓居住正義更加完善。」(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