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實價揭露資料顯示,沉寂已久的東區店面,此次實價揭露出現一筆單價破萬元的租賃紀錄,今年6月有業者以每坪1.12萬元,承租忠孝東路四段175號店面,而上次東區店面實價每坪單價破萬元,已經是2019年4月時候的事情,此次揭露紀錄也創下近3年東區的租金新高價,雖然目前東區空置率仍高,但在疫情緩和與未來旅遊商機可望逐步復甦下,東區店面可能有觸底復甦的機會。(記者:陳韋帆)
房地合一稅從2016年上路至今,滿足持有6年400萬元免稅條件的屋主越來越多,尤其恰逢這波房地產價格出現大漲,該優惠就顯得相當划算,不過近年因為疫情影響,有2、30萬人因為無法歸國,導致戶籍被遷出,而房地合一稅規定需要設籍、持有並居住連續滿6年,才能享有400萬元的免稅優惠,一旦戶籍被遷出恐怕無法適用這項優惠條件。(記者:陳韋帆)
鬼門開、國曆7月也進入尾聲,各大房仲業者紛紛交出成績單!台灣房屋與永慶房屋分別年跌5.36%、5%,加上住商、中信房屋,整體來說,成交量已連續3個下跌。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目前房市有三大利空干擾,賣方守價、買方加價有限,導致交易量縮。(記者:陳韋帆)
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死亡人數超過10萬人,年增幅度約9%,死亡人數增加同步反映在繼承移轉棟數上,上半年建物繼承移轉共3.2萬棟,年增11%,且繼承移轉棟數也創下歷史新高,以人口持續老化與疫情造成的死亡悲劇推估,下半年繼承移轉恐怕仍會居高不下。(記者:陳韋帆)
後疫情時代來臨,民眾居家時間增加,將陽台變身小庭院,瞄準陽台商機,有連鎖家具推出綠化盆栽、小型桌椅,還有陽台用的草皮。另外,疫後賞屋也有變化,根據統計,「農舍」需求增加超過5成,透天別墅也意外成住宅新寵,還有希望住家有陽台的比率,也大增超過7成。
貸款竟然也會牽涉到贈與稅!新北市一名傳產老闆老王(化名),在長達2年半的疫情衝擊下,終於支撐不住,於是他決定將即將還清房貸的公寓轉貸,借舊還新,多出的600萬用以解決公司財務問題,孝順的兒子小王(化名)也同意替年邁的爸爸當債務人,孰知,整個過程忽略了一個重點,除必須補繳35.6萬的贈與稅,還害他險些吃上罰單。(記者:陳韋帆)
據住展雜誌統計,北台灣各縣市Q2新成屋、預售屋房價悉數走漲,且各縣市平均年漲幅持續擴大;其中又以桃、竹等地漲幅最大,新竹房價猶如煙火一飛沖天。另,台北市已攻克百萬元/坪大關,房價水準狠甩其他縣市。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雖然Q2為多事之秋,包括本土疫情大規模爆發、央行連續升息,以及全球經濟衰退疑慮加深,使得經濟前景籠罩在不安的氛圍當中。(記者:陳韋帆)
基隆房價要漲了嗎?根據世邦魏理仕台灣研究部表示,近年在疫情影響下,倉儲用地需求不斷攀升,基隆則在輕軌帶動下,商用不動產、住宅用地也引起投資方關注,預期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房價補漲區。(記者:陳韋帆)
根據住展統計,北台灣新成屋、預售屋,今年Q2推案量約為2,001億元,較今年Q1銳減逾千億元,季減幅高達約35%。另統計H1,推案量累計約5,090億元,年減約500億元。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H1建商在疫情、升息、股市、打炒房四大夾殺之下,索性放緩推案,推估H2推案將爆量。(記者:陳韋帆)
在疫情的影響下,台灣民眾似乎也開始減少外出,選擇居家防疫的新生活模式,根據Google社區人流趨勢報告,發現和疫情前相比,台灣大眾運輸人流減少38%,但住宅區人流卻成長了7%,民眾宅在家的機會變多,對於居家的空間安排與生活品質當然也會更在意。
房市開始踩剎車了!根據住展統計,觀察房市走向六大指標,6月新成屋戶數、成交組數同步下滑,議價率、推案量則上升,待售建案數、來客組數則持平。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疫情、升息影響,建商推案、民眾買房意願下滑,造成6月整體房市健康再走下波,不能再過度樂觀。(記者:陳韋帆)
台灣近期「打炒房、升息、疫情」衝擊房市,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表示,在這三支箭的衝擊之下,外幣存款較去年增加3兆,資金行情明顯退潮,台灣房市近2年榮景恐怕將畫上終止符。(記者:陳韋帆)
疫情邁入第3年,每天戴口罩似乎也悶壞了民眾,改變了購屋習慣!根據台灣房屋統計,2022年H1線上預約看屋增幅2成,其中有7成以上指定要看「有陽台」的房子。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在疫情下,購屋族想要的居住環境確實有明顯改變,首重「通風佳」、「接觸少」、「重管理」,三大原則。(記者:陳韋帆)
1千萬元竟然就有機會坐擁27間溫泉套房!台東知本溫泉內,有位套房大戶,因為陸客不能來台,加上疫情影響,收入銳減,7年來未繳稅金高達5百萬元,被法務部執行署查封名下27間溫泉套房,預計7月5日執行法拍,由於底價從37萬到53萬元,價格實在很低,吸引不少民眾詢問,熱度相當高。(記者:陳韋帆)
股市才是影響房市的關鍵?根據信義房屋統計,隨疫情發展趨緩,房市買氣已開始觸底回籠,但從6月13日股市短時間出現千點修正後,房市買氣立刻出現熄火現象,尤其雙北的中高總價交易,量縮跡象最為明顯。整體而言,即使疫情影響已經逐漸淡化,但當前外在情勢都逐漸轉為對房市不利,買方回流速度會較去年溫和。(記者:陳韋帆)
台灣居住環境香港化了嗎?一名旅館業者因應疫情,將日租的膠囊(太空艙)改成3折月租出售,加上其他套雅房、上下舖,結果近乎滿租,業者僅留1成床位予商務、觀光客使用。屋比房屋總經理葉國華表示,台灣出現這樣的情況,明顯是租金過高導致,不過,長租來看,還是建議擁有一定居住空間,才能維繫身心健康發展。(記者:陳韋帆)
今年剛過半,房市已壟罩在疫情、打炒房及央行升息等隱憂下,此時更傳出有建商為了刺激買氣,開始掀「底牌」加大讓利幅度。不過根據591新建案統計全台逾千件銷售中的新建案,目前全台平均議價率約9.9%,其中議價率1成以下的建案比例高達60.1%;而七都中最「不二價」則是台中市,平均議價率僅5%,顯見即便房市氛圍丕變,建商仍不願輕易放價,想撿便宜的民眾可得再等等。(記者:陳韋帆)
台灣地狹人稠,停車位需求也逐年攀升!根據社會經濟資料服務平台資料,比較2019年與2022年Q1「買房+車位」占比,南投縣增加29.4%最多、屏東縣增加20.9%第二、苗栗縣增加16.6%第三、花蓮縣增加9.5%第四、新竹縣增加8.3%第五。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疫情催化自用車需求,推升了購屋含車位占比的交易比例。(記者:陳韋帆)
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發,旅遊相關產業大受衝擊,旅館求售、倒閉潮紛紛出現,奇怪的是,民宿家數不減反增,2年多來,反而自4,396家攀升至5,891家,足足多了1,495家。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表示,相較旅館的經營高成本及大量仰賴國際觀光客,成本低、規模小的民宿,看準國旅商機,且使用靈活,隨時可自住、自用,投資人自然趨之若鶩。(記者:陳韋帆)
疫情爆發資金潮,帶動預售屋價格的效果驚人,房仲業者依據實價資料,統計新北市近幾年熱門重劃區的預售屋成交價發現,土城暫緩重劃區從2019年、疫情爆發前到今年,預售屋房價成長40.8%,央北重劃區增加28.8%,二重疏洪道重劃區增幅21.8%,江翠北側重劃區增加19.3%。(記者:陳韋帆)
央行今(16)日宣布升息半碼,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指出,目前台灣「升息、限貸、限期開發、打炒房、疫情、通膨狂飆、囤房稅」,房市六大利空齊聚,預期將逼空土地市場,住宅恐踏上7年1輪景氣循環,僅剩商用不動產抗通膨效果佳。(記者:陳韋帆)
內政部統計2021年核發住宅類建築物建造執照計17萬465戶、使用執照10萬4,872戶,皆為近10年新高,反應市場景氣暢旺,開發商卯足勁推案,不過今年前四月建照呈現衰退,年減8%,但前四月開工數量卻較去年同期成長26%,反映去年的大量推案,今年已經陸續開始動工興建,房市有機會挑戰連續三年13萬戶的大量興建期。(記者:陳韋帆)
疫情持續肆虐引爆的通膨危機,讓全球資產價格持續上漲,台灣房價也在民眾搶進下一路狂飆,六都整體平均房價在短短1年內就漲了近1成。展望未來,各地已突破歷史新高的房價是否有可能再創高峰?在政府積極出手打房下,何時才是買房好時機?未來的房市潛力區在哪裡?且聽專家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