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房屋統計官方預售實價揭露件數資料,2021年9~12月房市受資金行情、通膨等利多刺激,房市買氣暢旺,平均單月預售揭露的件數可達1.2萬件,不過2022年下半年房市吹冷風,從5月起連續7個月的預售揭件數都跌破7千件,更較2021年下半年旺季腰斬,尤其預售換約未來將走入歷史,預售市場也將轉為自用當道的市場。(記者:陳韋帆)
全球獨立不動產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近日發布2023年亞太區不動產市場展望,分析從總體經濟層面到2023年不動產市場的挑戰與機會。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通貨膨脹率預計將超過8%,為1996年以來的最高水準。亞太地區多數央行陸續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來遏制通膨,導致經濟成長將不可避免地放緩。(記者:陳韋帆)
文 / 住展雜誌今年受全球升息、漲價通膨、後疫情、國內央行緊縮貨幣等影響,股房兩市深受波及,唯房市以長期保值與自住需求等特性,加上近年土地、營建成本提高...
購屋痛苦指數飆升,南二都買氣退燒!近3年高雄、台南購屋總價大漲2~3成不等,近期台積電話題退燒,通膨、股市重挫、升息、打炒房等利空下,南二都移轉棟數明顯降溫,今年10月台南1621棟、高雄2563棟,雙雙創5年新低。(記者:陳韋帆)
台經院今(25)日發布10月景氣動向調查,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建商、代銷雖然在928檔期推案爆量8,080億,但面對升息、股匯市波動、通膨、打炒房、兩岸情勢等壓力,買方進入保守狀態,推估至少將持續半年。」(記者:陳韋帆)
近期房市交易量急縮,交易盛況不再!對此,代銷龍頭海悅(2348)廣告公司總經理王俊傑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凡事盛極而衰,房市反轉是必然之事,但,這一次恐怕不能當作是一種循環,因為受到國外政經影響過大。」(記者:陳韋帆)
房市四大利空齊聚,建商依舊絲毫無懼勇於推案,「六都+新竹縣市」爆出8千億天量!根據591新建案統計,建商推案時節之一的928檔期,在通膨、打炒房、升息、九合一選舉,四大壓力下,建商依舊強勢推案,總案量達8千億、年增幅4成,創近5年新高,其中又以台南最誇張,一舉突破700億,年成長幅度達1300%,相當驚人!(記者:陳韋帆)
不動產代銷產業龍頭海悅(2348)今(11)日公告2022年H1財報,合併營收23.71億元、稅後淨利4.89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營收下滑0.88億,稅後淨利降幅則達41%。每股稅後盈餘因2021年度發放股票股利1元,股本增加10%,EPS為4.07元。(記者:陳韋帆)
近期房市出現了「價量背離」的奇特現象,交易量不斷下滑,房價卻不斷攀升,有人說會泡沫化,也有人說沒有跌價那天。對此,財經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指出,「恐怕這波多頭要進入北風北了,通膨、緊縮,房市泡沫破滅的那天,預計最快明年中旬到來!」(記者:陳韋帆)
鬼門開、國曆7月也進入尾聲,各大房仲業者紛紛交出成績單!台灣房屋與永慶房屋分別年跌5.36%、5%,加上住商、中信房屋,整體來說,成交量已連續3個下跌。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目前房市有三大利空干擾,賣方守價、買方加價有限,導致交易量縮。(記者:陳韋帆)
交通議題一向是房市不敗神話,但這一次分別擁有「輕軌、高鐵」話題的「基隆、宜蘭」恐怕要跌破眾人眼鏡!根據住展最新統計,2022年Q2新建案成交價,基隆、宜蘭年漲幅僅分別為8.8%、5.6%,即使在通膨等眾利多下,擁有交通話題加持的兩線市,房價漲幅仍位居北台灣七縣市之末。(記者:陳韋帆)
房價漲幅驚人,特別是部分行政區,如果買對了,竟可少奮鬥30年!根據住展統計,2012年至2022年1~5月,北台灣新成屋、預售屋房價,漲幅最高前十名,依序為新埔、平鎮、觀音、芎林、壯圍、竹北、楊梅、中壢、新竹市、竹東,漲幅分別達77.62%~119.72%。(記者:陳韋帆)
央行今(16)日宣布升息半碼,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指出,目前台灣「升息、限貸、限期開發、打炒房、疫情、通膨狂飆、囤房稅」,房市六大利空齊聚,預期將逼空土地市場,住宅恐踏上7年1輪景氣循環,僅剩商用不動產抗通膨效果佳。(記者:陳韋帆)
疫情持續肆虐引爆的通膨危機,讓全球資產價格持續上漲,台灣房價也在民眾搶進下一路狂飆,六都整體平均房價在短短1年內就漲了近1成。展望未來,各地已突破歷史新高的房價是否有可能再創高峰?在政府積極出手打房下,何時才是買房好時機?未來的房市潛力區在哪裡?且聽專家這樣說。
擁有水岸景觀無限棟距的住宅,是不少購屋人的夢幻選擇,但高昂的代價也非一般民眾負擔得起,尤其是台北市水岸第一排景觀住家,例如大直水岸,如今甚至已發展成為知名豪宅聚落,房價雖然較一般住家更保值,但每坪3位數起跳、單戶總價動輒破億,成了富豪們的專屬「收藏品」。
大通膨時代來臨,房地產成了最穩健可靠的資金避風港,但隨著都會核心區房價不斷創新高,近來台北市與新北一線行政區已開始面臨房價「漲不動」的窘境,反觀一些具備交通建設與重劃開發題材的相對低價區,則正持續吸引自用與置產族群搶進,成為下一波房價補漲的最主要受惠區域。
央行3月中直接宣布升息一碼(0.25%)震撼市場,被不少人視為央行配合政府打房下重手,但看在專家眼中,升息絕非調控房價的萬靈丹。專家指出,利率工具牽一髮動全身,央行此次升息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回收浮濫的市場資金,同時抑制蠢蠢欲動的通膨危機,若持續升息,恐波及仍有房貸在身的一般民眾。
美國聯準會(FED)今(5)日宣布再升息2碼,引起不少房貸族擔憂台灣央行是否會跟進,對此,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表示,升息力道與通膨息息相關,美國通膨率達6%,然而台灣僅約2%,所以央行不見得會隨之升息,購屋族暫且不必過於擔憂。(記者:陳韋帆)
政府打炒房,建商急推案!根據台北市地政局最新資料,111年Q1全市申報備查的預售建案共計31案,較前期45案減少31.11%,較去年同期增加24%,累計年申報數161案。東龍不動產專任委託部經理陳泰源表示,今年通膨、升息壓力到來,加上政府打炒房禁預售屋轉單的風聲緊,不少建商趁著事情尚未成真推案,也讓推案量再度攀升創新高。(記者:陳韋帆)
受到低利率環境與熱錢效應影響,近2年房市一片大好,房地產在通膨快速升溫的預期心理下,保值抗通膨的資產特性成了民眾投資置產的心頭好,自去年疫情後甚至掀起一波搶買潮,帶動各地房價收復自2014年房市反轉以來的歷史新高,但也再度引來政府大動作打房。
面對全球嚴峻的通膨情勢,央行在3月升息一碼,並宣告貨幣政策已經趨於僅縮,未來國內可能也要開始面對一波升息循環,根據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資料顯示,國內已經連續157個月房貸利率低於2%,國人已經習慣低率環境,加上房貸金額越貸越高,先前央行不斷提醒利率不會永遠這麼低的警示,正要開始應驗。(記者:陳韋帆)
面對全球嚴峻的通膨情勢,央行在3月升息1碼,並宣告貨幣政策已經趨於僅縮,未來國內可能也要開始面對一波升息循環,根據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資料顯示,國內已經連續157個月房貸利率跌破2%,國人已經習慣低率環境,加上房貸金額越貸越高,先前央行不斷提醒利率不會永遠這麼低的警示,正要開始應驗。
全台新建案總銷季減1成4,建商推案腳步放緩了?591新建案指出,2022年房市四大黑天鵝「打炒房、升息、通膨、烏俄戰爭」來勢洶洶,導致Q1推案數、總銷都有明顯下滑,奇怪的是,建商推案腳步暫緩,開價卻不受影響,全台各地皆有1~4成不等漲幅。(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