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內政部、央行的打炒房手段一步步成功了?2024年Q4房貸授信狀況,不僅件數減少近4成,「授信額度、核貸成數、鑑估值、建物面積」也全面下滑,只有貸款利率攀升。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央行第7波限貸令後,房市買氣驟降,銀行放貸趨嚴,房貸近乎成為新青安貸一個人的武林,也讓各項指標近乎全面走低。(陳韋帆)
房價不斷飆漲,屋主賺、國庫也發大財!據財政部資料,全台房地合一稅收,2024年約684.4億元,相較2020年漲幅約4.7倍,各縣市中,又以新北市漲幅9.3倍最高。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央行2024年下半年推出第7波管制致使全台買氣急凍,惟少見屋主降價,讓政府房地合一稅收仍相當豐潤。(陳韋帆)
2024上半年在新青安貸助燃下,全台房市熱度空前絕後,也讓房地稅收達684.4億、年增率63.2%,創歷史新高。進一步觀察各縣市表現,台中市本來已連續七年奪下稅收王寶座,但2024年被新北市中斷八連霸之路。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稅收暴增,國稅局在節稅審查上勢必更加仔細,提醒民眾應保留相關單據。(陳韋帆)
央行第六波房市管制,祭出第二屋限貸令,6月14日實施,六都及新竹縣市,房貸成數上限從7成降至6成,以1千萬總價房屋來說,等於購屋族必須多準備1百萬。房市專家指出,貿然實施限縮政策,恐引爆違約潮,屋主、建商恐怕要發大財了!(陳韋帆)
新北市政府正式啟動新訂大柑園地區都市計畫案,於113年5月15日起公告徵求意見75天,並於113年7月2日起分別於樹林區公所、三峽區公所、鶯歌區公所及樹林區東園里市民活動中心舉辦共4場座談會,廣納當地民眾意見。期望透過本次新訂擴大都市計畫方式,落實在新北市國土計畫之指導下,引導都市發展動能與整合公共資源,改善該地區就業環境、居住水準及公共設施環境品質。 (陳韋帆)
房市暢旺,不動產業人人發大財了嗎?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資料,全台受僱的不動產經紀人及營業員(含房仲、代銷等,以房仲為大宗)約6.88萬人,創歷史新高,然而,平均薪資卻僅剩5.53萬,年減1505元、降幅3%,創3年新低。(陳韋帆)
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庫稅收統計,今年3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42.4億元,寫下歷史同期新高,此次新北市擊敗台中市,成為新的繳稅王,貢獻8.5億。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地合一稅收攀升,反應房價持續走高,房市交易熱絡。(陳韋帆)
「三鶯線北大站(以下簡稱北大站)與媽祖田站捷運開發案」29日由招商顧問仲量聯行協助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舉辦招商說明會,吸引「潤泰、國泰、富邦、冠德、皇翔」等國內開發商及投資人出席。(陳韋帆)
人口紅利為房價撐盤的觀念不對了?興富發總裁鄭欽天曾打廣告說「霧散了、人來了、林口發了!」意指人口紅利可支撐林口房價攀升,事實上,屏東即使人口22年少了約5.3萬人,近5年房價依舊暴漲4成,「人走了(死亡與搬離)、照樣發大財。」(陳韋帆)
由仲量聯行協助捷運三鶯線捷開案招商成功之「三峽站出入口2捷運開發案」今(15)日上午於臺北新板希爾頓飯店舉行簽約儀式,由新北市捷運工程局長李政安與昇陽建設總經理魏岱霖共同簽署投資契約,並由新北市副市長陳純敬擔任見證人,正式啟動三峽站捷運開發計畫。(陳韋帆)
「環狀線-北環段」12站房價出爐!實價揭露,今年1~10月,北環段12站周邊交易價量,交易量部分,得仁里站以513件交易量居冠,房價部分,則以劍南路站單均價74.0萬/坪最貴。(陳韋帆)
台幣對日幣匯率目前處於低點、約1:4.7,現在是換匯或日本置產的好時機?財經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日幣、日本不動產投資,對於台灣人投資人來說,幾乎是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的問題,事實上,不少人都是一路買一路套,所以應該先了解五個問題,才能掌握正確觀念。」(陳韋帆)
《平均地權條例》三讀通過,預售屋買氣受創,不少業者預估將是有利成屋市場的時代來臨,也就是說,房仲即將「發大財」!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對於房仲來說,其實好壞參半,若不努力突破重圍,這轉機恐怕就會變成危機,笑著笑著就哭了」(記者:陳韋帆)
想買農地發大財?恐怕要先看看法規了!新北市一名男子小劉看準市區價值3千萬農地,打算做為停車場大賺租金,找地政士詢問買賣過戶事宜時,地政士提醒,未來「高額土增、增值、房地合一等稅」將會一起課徵,嚇得小劉急縮手放棄買賣。(記者:陳韋帆)
工業宅爭議不斷,不過,新北市泰山區的社區「金璽御品」,不少屋主購買時是工業宅,後來社區通過合法手段改為一般住宅區,其中一屋主一轉手就大賺325萬。(記者:陳韋帆)
現代人觀念轉變,古時的生子傳家觀念也逐漸淡薄,但,單身男女的未來遺產,會落到誰的手上呢?近期就發生一個案例,一個姪子,看著單身叔叔身亡後,只能眼睜睜看著不動產收歸國有。對此,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這種情況,只有「立遺囑」、「生前贈與」兩種方式可以處理。(記者:陳韋帆)
央行17日宣布升息1碼後,不少人開始討論房價漲或跌。對此,無殼教授章定煊表示,「我不是印度神童無法直斷漲跌,我真心祝福大家都能發大財,但現階段,與其談房價漲跌,還不如先關心會不會出現爛尾樓吧!」(記者:陳韋帆)
2021年高雄產業經濟與建設題材不斷升火,加溫高雄房市強強滾,甚至傳出一日三市的現象!台灣房屋集團根據內政部實價資料統計,高雄市近五年住宅每坪成交單價,已從2017年每坪17.3萬元一路飆漲,至2021年已大舉衝破2字頭,平均成交單價來到20.3萬元,漲幅17%,成為近五年來的房價最高點!(記者:陳韋帆)
蝦皮「店到店」3個月展店150間,等同1天開1間,專業的經紀人已經從中嗅到賺錢的機會!曾從事展店人員,現任屋比房屋天母旗艦加盟店經理羅辰鈜表示,「根據我展店職場老司機的經驗,目前蝦皮實體店衍生的工作,主要有『展店、物流、營運主管』三大類職缺,對於想轉職的人,可說是不錯的工作機會。」(記者:陳韋帆)
高雄即將發大財?台積電日前正式宣佈,將於楠梓的中油煉油廠設立新廠,預計2022年動工,2024年投產。台灣房屋表示,台積電所到之處房價無不走揚,此次高雄楠梓設廠,也讓周邊商圈晉升房市「積動股」,不少人都對3年後的高雄房市產生無限想像。(記者:陳韋帆)
台北人出去了,就不回來。根據人口數據統計台北市今年1至8月,自然增加與社會增加數換算下來,為負1萬8418人,人口流失為六都最嚴重。這也影響房市買氣,根據市調機構統計,北台灣2019年完銷建案分布概況,新北市有27個、台北市有13個,買房人口都移往新北,是關鍵原因。
高雄市長韓國瑜選前大喊發大財口號,不料許多在地老店卻屢屢傳出倒閉、歇業消息,高雄鼓山區經營十多年的燒肉吃到飽老店「燒肉屋」驚傳只營業到10月27日,消息一出,挑起許多高雄民眾的回憶,直喊「高雄發大財」,或是趕緊呼朋引伴相糾到燒肉屋享受回憶。(陳又瑞報導)
購置房地產,不論打算「自用」或「投資」,通常聽到「凶宅」都會避而遠之,然而,職業為房仲的網路怪談紅人「水鏡」(文奕夫)就指出,其實還是有一群人靠著低價買進的「凶宅」賺錢發財!(鍾惠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