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一定要想盡辦法貸好貸滿嗎?不少人都鼓吹必須這麼做,因為可為自己手上多留一筆資金。對此,財經房產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表示,「這事情沒有絕對,而且如果是高財務槓桿操作,一定要謹慎評估風險,我有一朋友,近6年就因為貸好貸滿,險瀕死2次!」(記者:陳韋帆)
房市近期買氣溜滑梯,有民眾想要用「買房收租」來投資又覺得划不來,因為投報率超級低,只剩2%。
存錢難、買房更難!但如果你有一筆200多萬的存款,會買房還是投資?有住在南部的網友表示住在家中,工作5年存到250萬元,詢問「像他這樣的單身男,建議買房還是存股」?貼文曝光後,也引發底下網友熱議。(記者:簡浩正)
房價不斷攀升,連竹科新貴都不容易買房子了!根據聯徵資料,2023年Q1~Q3,「全台逾40歲以上購屋族」達49.3%,相較10年前大增6%。其中,全台購屋族最年輕的新竹,也出現明顯變化,高達43.1%,10年增加近1成。(記者:陳韋帆)
「房貸期待值」出爐!根據信義房屋「一站式找房找房貸」資料,網友在搜尋六都與新竹時,期盼平均自備款為184萬元~354萬元、月還款1萬7,839元~2萬6,924元,其中,又以高雄市最低,期盼自備款184萬元、月還款金額1萬7,839元。(記者:陳韋帆)
女星隋棠砸下8000多萬買下大直豪宅,沒想到日前卻遭鄰居指控噪音,雙方各執一詞,引起外界熱議。而此事件也帶動民眾對於隔音、降噪居住環境的關注,就怕日後買房也會遭遇糾紛,究竟該如何避免噪音問題,台灣陶瓷公會理事長林榮德與鉅霖國際董事長張嘉玲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時表示,其實很簡單,民眾在買房前只需問1個問題,就能夠一勞永逸。(記者:戴玉翔報導)
2022年房市趨冷,全國買賣移轉棟數年減8.6%,六都除了台中市年增1.4%,其他五都都有6~17%的年減幅,不過從六都各行政區的家戶購屋比,表現出房市降溫之際買氣聚集於何處,去年房市人氣王為桃園市龜山區,家戶購屋比10.5%,代表龜山區每100戶有10.5戶買房,台中烏日區以9.9%排名第二。(記者:陳韋帆)
《平均地權條例》去年12月三讀通過,內政部代理部長花敬群在年假前一句「不溯及既往」引起議論,對此,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其實不管溯及既往與否,對於房市就是一槍斃命與慢性死亡的效果,所以如果現在想買房子,一定要特別當心,才能避免套牢!」(記者:陳韋帆)
內政部祭出的《平均地權條例》已在近日三讀通過,原本因升息重挫的房市更是雪上加霜,但想買房的人恐怕得再等等!根據全國不動產統計,2022年底交易量雖然出現雪崩式下滑,但顯然尚未達到2016年谷底程度,在「量先價行」原則下,想便宜買房的人恐得再等等了!
台灣掀起海外投資風潮?海外不動產業者今(6)日舉辦2023曼谷高端房地產「投資置產暨奢華生活Life Style」記者會,富豪國際房產總經理林全楨表示,「目前台灣每日約有5組電話詢問客戶,近期確實隱約海外購屋風氣有興起的跡象。」(記者:陳韋帆)
升息加上《平均地權條例》來勢洶洶,房子還能買嗎?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表示,「當然還是可以買,但地段已經不比價格重要,但最好先砍一大刀2~3成,買到這樣的價格,才能避免將來看到房市崩盤氣到吐血!」(記者:陳韋帆)
疫後結婚潮湧現,新婚房該怎麼挑、怎麼買、登記在誰名下,成為準新人及夫妻買房的共同問題,還有不少人提出,若夫妻雙方都有出錢繳付頭期及房貸,應共同持有房產,才能給自己多一份保障。對此,永慶房屋客法部資深經理陳繼先也一一提出解答。(記者:陳韋帆)
萬物揭漲,唯獨薪水不漲,也因此對不少年輕人來說,「買房比夢想還奢侈」,不過近日就有一名29歲女網友分享,從自己22歲年薪45萬到去年29歲年薪70萬,薪水並沒有很高,但已經買了要價1200萬的新北市預售屋,不解「買房哪裡難?」貼文曝光,引發討論。
高房價時代讓人望房興嘆,對年輕人來說更難入手、遲遲等不到好的進場時機,不過仍然有人咬牙投入房市,並獲得美好結果。有女網友在網路分享於2020年買了房子,2年過去了,雖每個月要繳1萬3406元的房貸,但同社區的房租卻要1萬6800元,讓她感念說到「我真的很慶幸當時有勇氣搬出來。」也讓網友也驚訝北部竟還有如此價格的房子。(記者:簡浩正)
文 / 住展雜誌今年受全球升息、漲價通膨、後疫情、國內央行緊縮貨幣等影響,股房兩市深受波及,唯房市以長期保值與自住需求等特性,加上近年土地、營建成本提高...
前NBA超級球星魔獸(霍華德 Dwight Howard),轉戰T1桃園永豐雲豹,引爆台灣職籃熱潮,他日前直言,「可能我都要在台灣買房定居了,只要能在這裡奪冠,我真的就可以高掛球鞋了。」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因為魔獸所在的美國喬治亞州與台灣是完全平等互惠國,所以想在台灣買房不難,惟須留意貸款、繼承、出售等問題,不過其實只要娶個台灣老婆就全部解決了!」(記者:陳韋帆)
房屋入手一年增值千萬!你會賣掉嗎?現實生活上,有人真的突然不想賣,近期新北市一名張男(化名)委託仲介銷售他持有1年的廠房,就在簽約前一刻聽到「房地合一稅」,竟然當下立刻反悔不賣了!非當事仲介陳泰源則嘆氣,「受委託仲介沒事先說明有問題,但張男因此不賣,也算是不懂房市投資真理。」(記者:陳韋帆)
地價稅一年繳一次,如果有房屋買賣,當年地價稅是誰繳?前屋主還是新屋主?還是依比例繳納?近期就發生一個情況,小王(化名)向買了一間二手屋,他比例給予前屋主3個月稅金3千元,結果入住後竟又收到前屋主的地價稅單,一怒之下打電話問地政士,「怎麼回事?要我繳兩次?」事後才發現是一場大烏龍。(記者:陳韋帆)
靠爸、靠媽買房子不對嗎?近期PTT上一篇文章,「不靠父母買房才天經地義」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對此,財經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房價高、薪水低,台灣的年輕人,不靠父母買房,才是奇怪,若不是人中之龍、人中之鳳,那就是職業特殊。」(記者:陳韋帆)
年輕人工作生活大不易,買房更需多方面思考。一名女網友仗著自己和男友薪水都不錯,毅然決然買了一棟逾4000萬的房子,沒想到一夕間竟變成月光族,一想到2人一年共450萬的薪水全部要拿去繳房貸、完全存不到錢,讓女網友備感壓力,大嘆「活得很累」。對此,網友覺得根本是規劃失策,批這樣的年收買總價這麼高的房子根本是「越級打怪」,沒什麼好說的。(記者:簡浩正)
根據官方統計第二季的房價所得比資料,全國的房價所得比增加到9.69倍,若和2019年第四季國內疫情發生前相比,房價所得比增加約13%,其中增幅最大的幾乎都出現南台灣,「南高屏」房價所得比較2019第四季增加29%~31%,由於過去房價基期低,因此遇到一些題材發酵後,房價上揚幅度也相對大。(記者:陳韋帆)
台南、高雄9月買賣移轉棟數出爐!南二都本月表現皆呈年月雙減,台南9月買賣移轉棟數為1,757棟,月減12.9%,年減20.9%,統計第三季總移轉棟數為5,610棟,單月及單季表現雙為近四年最低點!不過,累計台南今年前三季總移轉棟數為1萬8111棟,僅次於去年同期的2萬088棟,達到史上次高的水準!(記者:陳韋帆)
房市利空壟罩,交易量明顯萎縮,預售屋被列為頭號管控對象,成為房市重災區,所以買房砍價時機到了?對此,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現在確實是議價時機,但要有技巧,才能爭取到更多優惠。(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