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地產總經理林志豪為整合一塊土地,逐一親自拜訪每位地主、屋主和租戶等,以最大的善意、誠意取得大家的同意和認同,這前後雖花了逾10年的時間,但也讓大通備受肯定,成為零負評的建商外,該建案「大通大美」的熱銷程度也相當驚人,公開首日就已銷出8成的好成績。位在台中西區草悟道的首座危老都更建築地標「大通大美」,不單單在整合上展現誠意,銷售價格上也做出前所未有的「讓利」優惠,直接給第一波潛銷客戶85折回饋。
房價越來越貴,因此不少人下手之前,都需要考量該處的生活機能、地段、居住樓層等條件。不過近日一名網友透露,他未來想買桃園的房子,也可能會在4、5年後購車,目前車位開價要160萬,讓他不知該不該現在先買下,還是該把錢省下來買更大的房子。不少網友看到PO文後,紛紛熱心給出建議。
高雄市稅捐稽徵處表示,有民眾宋小姐詢問,她2019年剛買車位供自用車輛停車使用,為何收到地價稅單上有部分面積按一般用地稅率核課地價稅?
買房學問多,除了房子地段的便利性與房屋本身舒適性外,停車機能也是許多人重視的環節之一,尤其在地狹人稠的大台北都會區,停車成為一項棘手難題,因此有附設住戶停車場的社區,便成了不少人的選擇。近期有人就討論到關於房屋附設停車位的問題,他分享了自身友人遇到的案例,抱怨為何附設的的平面車位都是「靠牆」,甚至想跟建商抗議。不過網友們反而認為,這樣的車位才是極品。(林瑞恩)
車位不好找,比較節省空間的機械式車格或是停車塔越來越常見。但各種車位,不僅價格不同,術語也不一樣,像是「坡平車位」代表是坡道入口的平面車位,「機機車位」則是代表入口、車位都是機械式,還有一種停車塔是循環式的車位,叫做「倉儲車位」,因為麻煩又費力,儘管價格最低,但脫手最困難。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有台北民眾賣車位賺到100萬,卻被國稅局查到沒申報房地合一稅,補稅加上罰款一共繳86萬元,賺的大部分都進了國庫。關鍵在於,「車位也屬於房地合一稅的課稅範圍」!
台北市高房價,不僅房屋貴,連一個停車位可能都難買得起。根據台北市地政局住宅年報統計,北市2017年1個坡道平面車位平均成交240萬元,機械車位平均成交147萬元,兩者雙雙創下2013年統計以來的新高。
在台北市平均買一個車位的價格大約是250萬,但是信義計畫區的豪宅皇翔御琚停車位最貴的,竟然出現820萬,這樣的價格,已經足以在台北市買小套房,也讓這車位價值,可能比停放的車輛還要貴。
台北不只房子很貴,很多人可能連車位都買不下手,有房仲業者統計,過去10年,新成屋的平面車位價格,漲幅超過4成,目前最貴的車位,出現在信義計畫區豪宅「皇翔御琚」,一個就要820萬,幾乎可以買下內湖一間小套房,或是中南部的透天厝。
最貴的車位在哪裡?位在台北市中正區的K Mall地下樓,原本的大亞百貨,最近由行政執行署執行拍賣20個車位,底價1.5億,等於一個車位就要750萬,拍賣第一天流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