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英特爾裁員後,重整之路迢迢。(圖/記者師瑞德攝影)
近期搜尋式AI Perplexity選出重要財經文章摘要,提到英特爾宣布將在年底前裁員15%,員工人數將從目前的99,500人減少至約75,000人,裁減約24,500個職位。這家晶片製造商公佈第二季業績喜憂參半,營收為128.6億美元,較華爾街預期高出7.8%,但調整後每股虧損0.10美元,而預期為每股盈利0.01美元。
英特爾日前公布了一項19億美元的重組計劃,其中18億美元於第二季入帳,包括14億美元現金資遣費及4.16億美元資產減值。
這次最新的裁員是新任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上任以來的第二波大規模裁員,繼前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於2024年被董事會逼宮下台前裁減的15,000個職位之後。公司在與Nvidia等競爭對手爭奪AI市場時持續面臨挑戰,預計第三季每股虧損24美分,反映出財務壓力持續。
為什麼這個訊息很重要,Perplexity 認為,英特爾的大規模裁員顯示這家曾經主導市場的晶片製造商正面臨日益加劇的困境,為了在人工智慧領域對抗輝達而努力保持自身的競爭力。這次裁員影響了數萬名員工,也凸顯了半導體產業向人工智慧專業化轉型的整體趨勢。
此外,英特爾若想超越輝達,業內評估必須加速其高效能AI加速器與GPU發展,因為輝達的成功主要來自其專門為深度學習訓練設計的GPU架構,特別是H100晶片,是AI模型訓練的黃金標準。英特爾需要推出具備強大AI運算效能的加速器,如其Gaudi 3 AI加速器已有不錯表現,但還需持續提升並快速推出下一代晶片「Falcon Shores」,以縮短與輝達的差距。
此外,英特爾也必須一體化軟硬體生態系:輝達擁有成熟的CUDA軟體生態系,這是其護城河之一。英特爾雖有涵蓋CPU、GPU和FPGA的OneAPI平台,但硬體效能仍是弱點。加強軟體平台及應用支持是關鍵,能提升用戶友好度與開發者社群活力。而在既有的晶片生產方面,Intel必須想出能夠超越台積電的方法,唯有這三項條件都有突破,才能夠挽回眼前頹勢。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