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波信用管制為房市買氣明顯降溫,對此專家透露,買方較上半年房市熱絡時減少3至4成,市場看漲比例也驟降至27%,政策影響需2-3季持續消化,建議這時賣方可強化物件「軟實力」提升市場競爭力。
央行9月20日起開始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包括,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降為5成,且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央行總裁楊金龍當時更直言是要給投資客一個「lesson」(教訓),尤其是擁有三戶以上房產的投資客。被各界稱為「金龍海嘯」政策實施後,市場買氣急速冷凍,甚至一度出現了降價、平轉拋售潮,而近期更有網友發現,新竹市房屋正在降價!
隨著國際環境的變遷及個人財務規劃需求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台灣投資者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尋求置產機會。當前常見的投資方式包括股票、債券、外匯、黃金及房地產,各自擁有不同的風險特性。由於房地產投資通常涉及較大的資金規模,因此投資者在進行評估與規劃時需格外謹慎。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後,現今房市幾乎是首購族市場。信義房屋與地產秘密客Ting & Sam進行系列直播,討論聯徵對房貸成數的影響,專家分享,可透過房仲業者APP試算房貸,或請銀行初步估價後,再填寫貸款申請書聯徵;也可提醒不貸款銀行勿將核准記錄上聯徵,並提醒消費者非常時期,擦亮雙眼小心房產詐騙。
住展雜誌統計,今年前三季公開之雙北市新成屋、預售屋建案(統計華廈、大樓建築,不含5層樓以下公寓、透天)平均公設比,台北市為35.4%,新北市則為34.2%,與去年維持平盤,而近年公設比都在平均35%以下,反映出市場接受度,建商規劃也有所顧及。
央行上月19日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除了自然人擁有第二屋貸款成數下降,也首次將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納入管制範圍(目前已放鬆條款,不受限),為市場投下「震撼彈」,還被大家戲稱是「金龍海嘯」,而新北市首揭19日之後的實價登錄,統計發現,新制上路後,共有三區於打房後的隔1天交易,其中新莊國宅社區「壽安新城」以每坪43萬元成交,創下社區歷史新高價,淡水「鬧鬼社區」也有成交案件。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9月分數跌落至49.5分,為3月以來首次未站上50分門檻,燈號為綠燈,風向球六大構成項目呈現「一升、二平、三降」,走升的分數為新成屋戶數,三降為來客組數、成交組數、預售屋推案量,持平的是待售建案個數、議價率。
近年台灣大地震激增,除讓政府積極推動老屋都更重建外,消費者對居宅安全需求的提升,似乎也讓不少縣市建商推案出現轉變,出現「推鋼骨宅」來抗震、滿足市場需求的特別現象!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去年前三季全國22個縣市申請的住宅類建照中,就有14個縣市鋼骨宅數佔比較2022年增加,甚至,在「花蓮」鋼骨宅佔比更從2022年1.7%,激增到去年的19.7%,直逼兩成,足足大增18個百分點,此外,去年
統計實價網站最新揭露數據顯示,8月預售揭露件數為8720件,較6月房市交易熱絡時的1萬6431件減少47%,專家表示,8月先有房貸之亂後,來央行找銀行喝咖啡,市場已經感受到風向在變,預售市場交易量更較房貸之亂前腰斬。
近年南港大坪數豪宅從低迷反轉,中古豪宅陸續出現許多成交單價破百萬的交易,屋齡10年的「日升月恆」今年成交價落在98~107萬元,不過今年9月時,睽違三年出現少見的8字頭交易,「日升月恆」中高樓層戶屋主13年前預售時,原以1億6214萬元購入,如今去零頭214萬元,讓利出售,含4個車位共204.35坪豪宅,以1.6億元賣出,每坪86.6萬元,接近現今市價的八折。
為了有效打擊投資客、投機客,央行於9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被外界喻為「史上最嚴限貸令」。房市專家何世昌在臉書粉專發文,以「這裡有一批房子好便宜」為題,內湖區有10年以上的社區,每坪成交價僅有30幾萬元至40幾萬元,遠低於當地行情,透露「這原因」是關鍵。(周宸妘)
全台房市受到銀行房貸緊縮與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儘管央行在10/9祭出管制協處措施,自然人在簽訂預售屋合約,即將申辦貸款時,若是有繼承取得房屋或簽訂一年內換屋切結書者,可排除在管制行列。但有鑑於銀行對於房屋鑑估值仍持保守態度,也讓貸款成數難以達到實際交易價格的八成,恐衝擊明年將交屋的預售屋購屋族。需要申請房貸的預售屋購屋族,若無法在短時間內籌措到額外的資金,可能會面臨交屋的違約風險。
央行上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一、二手房市場需求明顯量縮,長耀建設總經理陳秀錦日前受訪時也指出,2024年Q4原預計有300億推案,不過在政府打炒房下,決定全部延至2025年Q1完成。而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今(16)日也透露近期新建案慘況,直言「光輝十月滿臉灰」。
第七波打房政策前,市場狀況就呈現房貸市場緊縮、多家銀行接近滿水位、申請房貸需排隊。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央行8月下旬邀請各銀行「喝咖啡」,要求銀行在不動產放款上更謹慎,對後續的信用管制有著關鍵的影響。
近期房市因銀行滿水位限貸、央行加碼祭出「史上最嚴」第七波信用管制後,導致買方資金動能緊縮,最新9月永慶、住商、台灣房屋、中信四大房仲內部店頭交易數據顯示,單月交易量萎縮14.8%至26.4%,也較去年同期減少12.5%至28.6%,顯見央行新制已衝擊市場交易量,民眾購屋態度已轉趨保守,造成9月全國成屋交易量全數衰退。市場量縮已成定局,房仲業是否會有倒閉潮引發熱議!過永慶房屋逆勢擴展,全年累計已展9
央行重拳打炒房,加上銀行滿水位限貸等問題,讓市場買氣提早入冬,長耀建設董事長謝建國今日出席「長耀盃國際公益籃球邀請賽」表示,原本預計要在年底推的案件,目前「配合」政府,將延到明年上半年,並強調建商與政府的態度一致,同樣不樂見房價不斷上漲、投資客炒房,「就像通貨膨脹一樣,穩定的市場是大家的期待」。
央行為抑制資金過度集中於不動產市場,避免引發金融危機,日前出重手打房引發各界關注。信義房屋與地產秘密客Ting & Sam共同直播,回應第七波打房民眾最想瞭解的房市問題。信義房屋副總經理信泓浚在直播中表示,台灣出口、消費、投資皆呈現溫和成長,整體經濟未來走向相對樂觀之下,此舉打房旨在回歸房市交易正常化,健全房地產市場交易機制。因應政策變化,市場信心波動在所難免,呼籲消費者理性看待,目前僅是長期趨勢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導致房市景氣降溫,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指出,這一波業者可以說是海嘯第一排,仲介量縮下沒有服務費的收入衝擊較大,而代銷部分不少建商推案推得不錯,因此目前對大建商影響不大,但小建商恐有困境,而面對交易量萎縮,房仲業是否面臨倒店潮?周鶴鳴表示,「店頭量減少是可能的,至於是否嚴重到大規模倒店潮,就要繼續觀察市場量縮持續多久,若持續量縮1季以上,就要多加留意。」
中央銀行上月19日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引發房市「金龍海嘯」,台灣房屋集團與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合作,發佈最新「台灣房屋市場景氣燈號」暨房市景氣預測,第七波信用管制實施後的2024年Q4,景氣指標分數為50.05,較上季減少1.88分;明年Q1則略反彈至51.86分,但Q2隨即下修至45.10分,意味明年上半年,房市景氣將從黃紅燈轉為綠燈,市場從熱絡回歸穩定軟著陸。
戴德梁行昨(7)日舉行「第三季房地產市場回顧記者會」,會中並公佈各項成交數據。根據該公司統計資料顯示,第三季商用不動產市場表現亮眼,總交易金額1,140億元,較上季成長65%。土地交易量一舉衝破千億大關,以1,117億創下史無前例的單季新高記錄,2024年1~8月全國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約24.1萬棟,較去年同期增加26.42%。六都與去年同期相比,皆呈現成長趨勢。
央行上月19日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第二戶貸款最高成數降為五成,還首次將名下有房者納入管制,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更隔空嗆聲,要給投資客一個教訓;不過有網友發現,目前政策上路半個多月,平轉或是拋售物件的案子不多,認為市場似乎未受太大影響,詢問未來是否有可能實施第八波信用管制。
上月央行19日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內容包括「有房沒貸款」購屋,無寬限期,第二戶可貸款成數下調至5成且全國適用,讓消息公布後,市場一片哀號;不過有網友發現,這波打炒房,似乎僅讓市場「熱鬧三天」,甚至投資客根本沒在怕,好奇「第七波打房是不是證實又是失敗收場了?」
由清景麟集團與三地開發集團攜手推出的高雄亞灣區頂級建案「AI慕光城」,佔據亞灣區黃金地段,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該建案與國際知名設計團隊新加坡SCDA合作,預計打造質感卓越的輕奢住宅,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自7月底盛大的動土儀式後,短短兩個月內,「AI慕光城」迅速成為高雄最具期待的指標性建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