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居多年的夫妻,其中一方去世後,另一半能現身分遺產嗎?老王(化名)與妻子分居多年,近期聽聞妻子逝世後,現身想繼承遺產,結果長年照顧妻子兒子直接拒絕。地政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蕭琪琳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雖然分居多年,丈夫依舊有繼承權,但有兩事要注意,老王可主張『夫妻財產差額請求權』,兒子也可主張老王『未盡丈夫之責』,雙方最終恐要對簿公堂方能理清。」(陳韋帆)
台灣房市小宅當道,如香港、東京的鳥居化現象越來越誇張,住得這麼擠,不會影響身心健康嗎?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事實上,1人的基本生存極限,實坪至少要8~12坪,太小、太擠都會以影響身心健康,近年新婚夫妻住在小宅的離婚案例也越來越多,大家都應留意。」(陳韋帆)
台灣再婚人數1年破4萬,遺產繼承問題都要先做好打算,才不會將煩惱留給後代!一個再婚爸爸第一、二段婚姻都有小孩,但與前妻已取得小孩監護權,多年未有聯繫互不打擾,他見到大S此次意外往生衍生的遺產問題,開始擔憂自己開如何為現在的小孩打算。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最理想的方式,有『生前贈與』、『指定繼承』兩種,但各有利弊,且魔鬼藏在細節中,應謹慎規劃。」(陳韋帆)
中華民國萬萬稅!想要合法節稅,恐怕還得先請教專家。一名老嫗夫逝,為節省遺產稅,讓子女拋棄繼承,自己則主張「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省下150萬,不料,地政士卻傻眼指出,「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幫子女埋下一顆『房地合一稅』未爆彈,恐怕沒有真的省到錢。」(陳韋帆)
台灣離婚率位居亞洲第二,與全台炒房風氣有關?根據日本研究,房子太大容易空虛、太小容易影響身心健康,1人10坪剛剛好,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指出,「近年房價越炒越高,建商還開始興盛『高單價、低總價』小宅,然而,以小宅公設比約4成換算,15坪實坪僅剩9坪,1人住都嫌擠,夫妻2人更加不合適,勢必影響生活,引爆爭吵,高離婚率也快變成國家危機了!」(陳韋帆)
近期央行推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對房市影響甚鉅。信義房屋與地產秘密客Ting & Sam進行系列直播,為民眾解析房貸大小事。信義房屋專家表示,整體房市已進入盤整期,但首購族不受影響,投資客退散後,目前時機有利於剛性需求首購族,而房貸事有諸多眉角,透過大型仲介公司協助,不僅有利於找到心儀房產,處理代書流程、貸款也會更安心。
上月19日央行總裁楊金龍祭出第7波信用管制,並於隔(20)日執行,強調「要給投資客、投機客一個lesson(教訓)」,市場一片哀嚎,即早入冬。一名網友更分享,夫妻倆都有房與貸款,3月份購買1間預售屋,預計兩年後交屋,結果央行這波政策,導致他們「也中槍了」!沒想到討拍求助文曝光後,網友一片罵聲,大喊「還問啥?就是在打你們這種人啊」
房價高、生活壓力大,現代人越來越晚婚!根據內政部公布112年人口統計資料,全國男女初婚平均年齡雙創新高,男性初婚年齡來到32.9歲、女性則為31歲,而全台平均生育年齡同樣來到史上新高,已達32.4歲,相較10年前老了近1歲,顯示全台晚婚、晚生趨勢加劇,已逐步邁入「大齡夫妻、高齡父母」的世代。
離婚還要面對「稅制」問題!一對夫妻近日合意和平離婚,同時互換名下公寓與大樓,地政士呼籲,兩人想互換房屋,換屋的時間點就相當重要,才能避免未來售屋,面臨高額的房地合一稅,被政府大抽智商稅!(陳韋帆)
網紅夫妻「Rice&Shine」金該和周筠,經常分享一家6口的生活趣事,YouTube頻道目前已累積超過28萬訂閱。經常在鏡頭中出現的周筠的爸媽,在因疫情半退休的這段時光,在社群上也開啟「光頭阿公」、「漂亮阿嬤」的IG,同樣吸引不少人氣。三立財經台《好宅敲敲門》中的單元《主播到你家》,這回就造訪了光頭阿公與漂亮阿嬤的退休宅,用預售屋客變出一房一廳及超大庭院!
夫妻間贈與建物數量攀新高!根據內政部資料,2022年全台「夫妻贈與建物」棟數高達13,973棟、年增10.6%,創7年新高。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2022年7月不少縣市「囤房稅」上路,多屋者可透過贈與房屋給另一半避開「非自用」稅率,推測是數字攀升主因。(記者:陳韋帆)
疫後結婚潮湧現,新婚房該怎麼挑、怎麼買、登記在誰名下,成為準新人及夫妻買房的共同問題,還有不少人提出,若夫妻雙方都有出錢繳付頭期及房貸,應共同持有房產,才能給自己多一份保障。對此,永慶房屋客法部資深經理陳繼先也一一提出解答。(記者:陳韋帆)
買賣房屋稅務複雜,找錯人協助恐怕損失金額難以估計!一對小夫妻近年購買了預售屋,無奈交屋日期不斷延宕,於是諮詢某專家,是否可以「賣預售換成屋」,透過「重購退稅」方式讓自己免繳45%房地合一稅,該專家表示這做法可行,孰知,根本不符合該條件,最終還是必須繳稅。(記者:陳韋帆)
現代人晚婚或不生,夫妻、小家庭以及單身不婚族的比例逐年升高,家庭結構的改變。根據統計,沒有生小孩的「頂客族」9年來就增加43萬戶!加上高房價、房屋政策等等因素,都讓住宅面積的需求越來越小,兩房以下的小宅產品也成為這波房市的主流。
根據內政部統計家庭型態調查,自101年以來至109年度為止,有小孩的核心家庭佔比,則從39%降至33.1%,減少5.9個百分點,單身戶籍者連年成長,從11%增加至14.4%,增加3.4個百分點,家戶中僅夫妻的佔16.8%,增加至20.3%,增加了3.5個百分點,9年間增加了43.4萬戶。顯示近年來人生觀念的改變,大大影響著家庭結構變化。(記者:陳韋帆)
為減輕民眾租屋負擔,行政院於2022年3月31日通過「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透過「戶數加碼」與「金額加碼」以減輕租屋族租金壓力。「戶數加碼」從12萬戶加碼至50萬戶;「金額加碼」針對初入社會單身青年、新婚夫妻、育兒與社會經濟弱勢家戶的從1.2倍提至1.8倍;並放寬每人每月平均所得標準從低於最低生活費2.5倍拉高至3倍,預計台南市受惠將達4萬戶。
由於近來物價及租金雙漲,政府爲有效減輕租屋民眾生活負擔,行政院院會2022年3月31日宣布「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將租金補貼戶數從目前12萬戶,大規模提升補貼戶數至50萬戶,並對初入社會單身青年、新婚夫妻、育兒與社會經濟弱勢家戶的補貼金額給予1.2倍至1.8倍加碼,總經費也從目前每年57億元增加至300億元。
近日林小姐來電詢問,自己與配偶共同持有自用住宅用地,且已於9月22日前將戶籍遷入並提出申請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然而為何只有自己的部分核准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
近年房價驚驚漲,讓許多年輕人望房興嘆。就有網友認為,公寓跟大樓相比,價位雖然較好入手,但一些小缺點恐怕會成為夫妻日後發生爭執的元兇。不過就有知情人分享住公寓的優勢,其實不會比大樓差。(鍾惠宇報導)
買房是一筆不小的金額,因此買房前務必睜大眼,並且衡量自身的需求再做決定。就有即將結婚的女子跟男友很猶豫,買房到底該選擇「中古透天還是新公寓」,住新公寓一方面不想在電梯遇到鄰居,一方面又擔心隔音差,但若住中古透天又怕鄉下機能不好,讓他很兩難。未料釣出大批過來人表示「透天養新生兒很痛苦」。(鍾惠宇報導)
南北房價有差異,近日有許多人抱怨「高雄房價飆漲」,昨(25)日有網友在PTT指出,認識的一對夫妻朋友都是台糖員工,但他認為高雄的房子貴到不行,讓他不禁好奇「他們想買高雄市區的房子,請問買得起嗎?」(鍾惠宇報導)
老舊的房屋不僅有安全疑慮,重新翻新,裝潢又是一大筆錢,這時到底該買新房還是打掉重練,可說是不少屋主的一大困擾;近日就有網友指出,自己已經41歲,婚前購買了一間內湖的公寓,目前房貸已經繳完,夫妻倆年收破150萬,但近期有想要重新裝潢的打算,猶豫到底是花錢裝潢較划算,還是乾脆賣掉買新北市或桃園的房子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