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限貸政策實施,以及社會住宅興建量大幅增加情況下,台灣房地產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供需失衡挑戰,央行帶來的「金龍海嘯」,加上春節假期讓今年1月房市移轉棟數大幅萎縮,專家分析,市場供給量過剩,房價可能因而壓低。
2024年房貸之亂以及央行918信用管制(業界稱金龍海嘯)衝擊到底有多大,據永慶房產集團資料,六都與新竹縣市無一倖免,全是金龍海嘯第一排,7~9月買氣受創後,一直在谷底盤旋。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現階段房貸資源有限,現金充足的買家更有限,在屋主願意讓利的情況下,才能大幅提升成交的可能性。」(陳韋帆)
全台歷經「金龍海嘯」,今年1月房市買氣大幅萎縮,住商機構統計六都地政局資料,六都1月買賣移轉棟數總計達14,226棟,為自2023年1月以來最低,且各大都會區不分南北皆大幅萎縮。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面對房貸之亂及央行信用管制,1月工作日大減,交易量自然下滑,未來應注意的是川普風暴即將到來,購屋應更加謹慎。(陳韋帆)
央行總裁楊金龍在今年9月19日,祭出第7波信用管制掀起「金龍海嘯」,3個月來,國內房市買氣全面受挫,從中古屋到新成屋無一倖免。據內政部最新實價預售資料顯示,10月分全台預售揭露量約4千6百件,不只創下近20個月新低,更較今年最熱的6月1.66萬件大減7成,交易量比腰斬還悽慘。
銀行房貸滿水位,第七波信用管制,讓房市買氣轉冷,928檔期更是不如過往,但北台灣11、12月仍有八大案積極挺進,其中新北市中和區的「大同新紀元」案量達百億元。面對外界認為房價居高不下,可能推出第八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央行總裁楊金龍今(14)表示,本次選擇性信用管制的三大目的,是讓銀行落實調整不動產放款、首購族順利貸款,且反轉房價預期心理,評估結果都達到目的,盼明年中,房價可以慢慢調整。
從今年7月開始,銀行房屋貸款傳出滿水位,央行實施「限貸令」,9月19再升準不升息,更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除了降低貸款成數外,更擴大至全國,讓市場買氣急速冷凍,各大房仲業者10月業績直接「腰斬」,對此,台中就有在地網友,分享南北邊海嘯過後的新案趨勢觀察,直言現階段,房價「崩盤」機率低。
台灣近年房市交易火熱,好的地點與建商,甚至出現民眾、投資客在開賣前,漏夜排隊,還有抽籤、秒殺等亂象,讓真正想買房的民眾,只能乾瞪眼,引來央行出手祭出信用管制;尤其是919的第七波信用管制,除了降低成數外,更是跨大的全國,市場買氣急速冷凍,連前幾年台南曾經漏夜排隊的預售案,現在都出現平轉釋出,引起眾人熱論。
全球健康意識抬頭,民眾除了運動生活習慣改變外,長期生活的住宅,更是影響甚巨,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以及聯邦總務署GSA(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就發起Fitwel健康建築評估系統,由12大評估指標來達成七大健康願景,而台灣也在2019年開始引進,至今已有不少建案拿到1-2
被視為「房市反指標」的拍賣移轉量,近期出現攀升,住商機構彙整內政部數據,全國今年前三季拍賣移轉棟數達2,928棟,比去年同期成長約一成,其中新北市區域法拍量更大漲達九成,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前三季法拍量出現增長,雖仍屬歷年來次低,惟央行今年以來相繼推出第六、七波信用管制措施,且皆劍指多戶、投資族群,令部分區域法拍量體出現攀升。
央行打房成果出來了?據最新公布10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1.96萬棟,年減約7%,創今年最低紀錄,若不考慮春節因素,是去年7月後首度出現下滑狀況,新青安上路後房市不斷成長趨勢已經改變。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認為,10月房市烏雲壟罩,交易量大幅下滑,由於房價仍未出現明顯修正,央行有推出第八波信用管制措施之可能性,此波房市寒冬尚未走到盡頭。
九月份央行理監事會後,十月份是反映央行效應最完整的第一個月,住商機構統計旗下成交狀況後發現,全台交易量減少6.1%,比起去年同期減少31.2%,區域表現遠不如去年同期。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9月19日央行理監事會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成屋交易雪上加霜,雖有零星個案降價求售,但買盤因貸款受限制,以及期待賣方價格修正心態下,第一線狀況艱辛。
在銀行房貸緊縮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的影響下,房市買氣連四降,10月交易量較9月量縮7%。根據永慶房產集團統計:與9月相比,台北月減13%,新北減少2%,桃園月減11%,新竹縣市量縮4%,台中略減3%,台南與高雄分別月減5%與13%,若以10月交易量與6月高點相比已腰斬。
中信房屋統計內部成交件數,10月全台交易量相較於上月減少約17.8%,較去年同期減少約21.1%。進一步觀察六都的成交量數據變化,台北市月減12.5%、年減25.5%;新北市月減19.8%、年減17.2%;桃園市月減25.4%、年減22.6%;台中市月減15.3%、年減21.4%;台南市月減15.8%、年減22%;高雄市月減15.1%、年減13.3%。
央行9月20日起開始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包括,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降為5成,且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央行總裁楊金龍當時更直言是要給投資客一個「lesson」(教訓),尤其是擁有三戶以上房產的投資客。被各界稱為「金龍海嘯」政策實施後,市場買氣急速冷凍,甚至一度出現了降價、平轉拋售潮,而近期更有網友發現,新竹市房屋正在降價!
央行上月19日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除了自然人擁有第二屋貸款成數下降,也首次將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納入管制範圍(目前已放鬆條款,不受限),為市場投下「震撼彈」,還被大家戲稱是「金龍海嘯」,而新北市首揭19日之後的實價登錄,統計發現,新制上路後,共有三區於打房後的隔1天交易,其中新莊國宅社區「壽安新城」以每坪43萬元成交,創下社區歷史新高價,淡水「鬧鬼社區」也有成交案件。
近期央行推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對房市影響甚鉅。信義房屋與地產秘密客Ting & Sam進行系列直播,為民眾解析房貸大小事。信義房屋專家表示,整體房市已進入盤整期,但首購族不受影響,投資客退散後,目前時機有利於剛性需求首購族,而房貸事有諸多眉角,透過大型仲介公司協助,不僅有利於找到心儀房產,處理代書流程、貸款也會更安心。
央行上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一、二手房市場需求明顯量縮,長耀建設總經理陳秀錦日前受訪時也指出,2024年Q4原預計有300億推案,不過在政府打炒房下,決定全部延至2025年Q1完成。而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今(16)日也透露近期新建案慘況,直言「光輝十月滿臉灰」。
近期房市因銀行滿水位限貸、央行加碼祭出「史上最嚴」第七波信用管制後,導致買方資金動能緊縮,最新9月永慶、住商、台灣房屋、中信四大房仲內部店頭交易數據顯示,單月交易量萎縮14.8%至26.4%,也較去年同期減少12.5%至28.6%,顯見央行新制已衝擊市場交易量,民眾購屋態度已轉趨保守,造成9月全國成屋交易量全數衰退。市場量縮已成定局,房仲業是否會有倒閉潮引發熱議!過永慶房屋逆勢擴展,全年累計已展9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導致房市景氣降溫,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指出,這一波業者可以說是海嘯第一排,仲介量縮下沒有服務費的收入衝擊較大,而代銷部分不少建商推案推得不錯,因此目前對大建商影響不大,但小建商恐有困境,而面對交易量萎縮,房仲業是否面臨倒店潮?周鶴鳴表示,「店頭量減少是可能的,至於是否嚴重到大規模倒店潮,就要繼續觀察市場量縮持續多久,若持續量縮1季以上,就要多加留意。」
中央銀行上月19日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引發房市「金龍海嘯」,台灣房屋集團與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合作,發佈最新「台灣房屋市場景氣燈號」暨房市景氣預測,第七波信用管制實施後的2024年Q4,景氣指標分數為50.05,較上季減少1.88分;明年Q1則略反彈至51.86分,但Q2隨即下修至45.10分,意味明年上半年,房市景氣將從黃紅燈轉為綠燈,市場從熱絡回歸穩定軟著陸。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於9月20日無預警實施,波及房地產買賣雙方,民眾與業者措手不及,導致交易糾紛層出不窮,對此,央行應允將於一個月內提出相應配套措施,以減少誤傷無辜民眾。針對此次央行打炒房,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下稱房仲全國聯合會)於9月27日進行網路民調,截至9月30日止,總計回收有效問卷1,571份,其中民眾最期待的配套措施前三名如下:
上月央行19日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內容包括「有房沒貸款」購屋,無寬限期,第二戶可貸款成數下調至5成且全國適用,讓消息公布後,市場一片哀號;不過有網友發現,這波打炒房,似乎僅讓市場「熱鬧三天」,甚至投資客根本沒在怕,好奇「第七波打房是不是證實又是失敗收場了?」
央行重拳打炒房,給投資客一個lesson(教訓)加上銀行滿水位限貸等問題,讓市場買氣提早入冬,甚至網路上湧現「逃命潮」物件急降價100至300萬,讓網友好奇是否該進場「撿便宜」?對此,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景氣循環是很正常的事,但別奢求「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了,直言能買在「相對低點」就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