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1人戶口」創新高!據高雄市民政局資料,2024年全市「1人戶口」46.78萬戶,年增2.7萬、增幅6.3%,總數創10年新高,其中又以橋頭、楠梓年增幅逾1成最多。專家指出,「高雄近年受惠台積宅效應,就業、投資置產需求旺盛,其中又以橋頭、楠梓最明顯,帶動1人戶口比例增加。而1人戶口的增加,其實也反應『炒房、獨居老人、單身不婚』等三大社會問題。」(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繼承問題多!一位老媽媽立下遺願,希望夫家祖產全由長子遺留的2個小孩(孫子)繼承,而自己的房子才讓2個孫子與2個女兒各分1/3,姑姑們遵母遺願,找到地政士要協辦時,才知道媽媽的遺願「拋棄繼承」法理觀念有問題,一旦配合執行,不僅遺產、連媽媽的房子繼承權也會一併拋棄。(陳韋帆)
台灣少子化態勢確立,預計今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不少人認為房價早晚會跌,但有一種房子面對少子化也不怕!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現階段房市買氣翻轉,抗跌房型又成為熱議話題,事實上,台灣除了少子化,還有高齡化退休生活問題,所以生活機能、區位良好的『醫療宅』,未來一甲子基本上都不怕跌價。」(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趨勢明確,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超過20%人口逾65歲),居家安全越發顯得重要,其中,浴室為長輩在家中最容易發生滑倒意外的地方之一,前台大、高大土木系教授、現任臺灣整體衛浴產業協進會理事長黃世孟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台灣傳統浴室常有排水不佳、地板材質防滑效果不夠等問題,倘若能將『整體衛浴』在台灣全面推廣,可大幅降低跌倒意外發生的可能性。」(陳韋帆)
台灣2026年將走入「超高齡化社會」,高齡人口將超過400萬人,不過,台灣社會似乎尚未準備好迎接高齡化時代降臨。有網友在PTT home-sale提到台灣養生村月租4萬,地點偏僻還限制身體健康的人才能入住,不如請外傭。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表示,「台灣目前確實缺乏相關公有機構,若政府再不積極建設,未來恐陷入『老無所終』困境。」(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態勢明確,繼承問題越來越多!一對兄弟兩人感情不睦,在父親去世後,未辦理繼承登記,隨著母親也逝世,兄弟兩人尋求地政士協助解決父母遺產繼承問題,結果因父親的不動產辦理繼承登記逾期,被重罰了近百萬。地政士指出,「對於遺產繼承有疑慮,不動產部分,其實只要其中一人辦理『公同共有』即可解決,千萬別置之不理,導致高額罰鍰上門。」(陳韋帆)
台灣住宅九百萬餘戶,又有「地震、颱風」等天災,加上高齡化、老屋化趨勢明確,更凸顯社區管委會功能重要性,台灣物業管理學會、台北市公寓大廈管理協會、全國建築師公會今(12)日聯合主辦「台北市第一屆公寓大廈主委圓桌論壇」,郭紀子表示,「全台社宅數量不斷攀升,政府又致力走向淨零碳排,台灣老屋、老人又多,整體來說『三分建設、七分管理』,才有辦法維持好生活品質。」(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態勢明確,繼承問題越來越多!如果想將自己的遺產指定給特定子女或其他親友可以嗎?新北市經紀人公會理事長、金門地政士事務所所長蕭琪琳表示,「你可以指定,但台灣現行法令有『特留份』,本來就擁有繼承權的人還是可以主張1/2的繼承權,沒辦法完全依照被繼承人意志進行。」(陳韋帆)
國發會每2年依據最新戶籍人口資料,更新不同生育情境下,未來約50年人口結構的可能發展,近期公布的最新2024-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報告顯示,台灣未來長期少子高齡化現象將更趨明顯,除了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2030年總人口開始低於2300萬人、年齡中位數為48.7歲;到了2039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30%。讓網友好奇,六都最先受少子化影響的區域是哪裡?
台灣不少區域在建商強打之下,小宅單價快速飆升,不過,高雄三民則出現了不同的情況,近3年25~50坪的「中宅」,價格漲速明顯高於小宅、大宅。在地仲介表示,三民主要都是在地自住買盤,在高齡化下,不少原本住在透天或老公寓的長輩不便爬樓梯,出現換屋需求,但為維持一定居住空間品質,2~3房的電梯大樓或華廈自然成為換屋首選。(陳韋帆)
隨著人口高齡化,土地所有權人也出現老化現象,根據財政部資料,112年地價稅納稅人口中,65歲以上納稅人占比5年上升5.5 個百分點。大家房屋企研公關主任賴志昶認為,65歲以上年齡層屬「戰後嬰兒潮」世代,歷經經濟起飛年代,因此資產相對集中。(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不動產繼承問題越來越多!不少人苦惱著,應該是「逐年贈與」,還是等待「繼承」就好。金門地政士事務所地政士林怡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多數情況都建議繼承,如果擔憂爭產,又無法讓子女達成協議,則建議乾脆賣掉讓他們分錢最好,但無論怎麼做,就都是要『提早規劃』!」(陳韋帆)
政府推出「新青安貸」,吸引不少首購族躍躍欲試!然而,台灣高齡化,不少人繼承到「祖產持份」,無法符合申請規定,那該怎辦?金門地政士事務所地政士林怡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一般來說有三種處理方式,但其實最簡單的,就是不要申請新青安貸就好,畢竟不見得划算。」(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遺產繼承問題多!李男(化名)跟自己親哥哥,以及大伯的子女共同繼承了阿公留下的房屋,想將所有權出售給大伯小孩,地政士卻指「無法移轉」,原來是因為該房屋屬於「公同共有」,想要轉售,必須所有的「共有人」都到現場,才能順利完成買賣過戶。(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繼承發生越趨頻繁,但選擇錯誤,未來分產售屋時,稅金恐暴增!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如果父母一方先過世,子女為盡孝心,將遺下的不動產全由鰥夫或遺孀全部繼承,未來若要售屋分產,稅金就會暴增,從此角度看,單純的孝心就會變成愚孝!」(陳韋帆)
納稅是人民義務,但如何合法節稅也相當重要,全台高齡化的現在,與長輩共同討論好遺產分配方式,不僅可依長輩心願,讓指定繼承人順利取得不動產,還能將稅賦大幅降低,但受限台灣人傳統觀念,不少家庭拒談生死,看完下面案例,或許有機會可以改變想法。(記者:陳韋帆)
台北市已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國際定義,65歲老年人口佔比逾20%為超高齡社會,台北市截至去年底,已達20.91%,明顯達標。隨高齡化,繼承移轉棟數也不斷攀升,根據內政部資料,2022年全國「移轉繼承」佔比15%,創歷史新高。(記者:陳韋帆)
台灣2026年將走入「超高齡化社會」,高齡人口將超過400萬!長輩的快活人生變得愈加重要,看中其商機及需求,有業者引進日本電動輪椅「Model C」,並於今(30)日捐贈一台予新店央北社宅,盼望社區長輩能享有其便利性。(記者:陳韋帆)
台灣高齡化,繼承不動產人數也越來越多!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不少繼承人經常會碰到一個問題,『土地在哪?有多大?』,其實只要向所在縣市的地政事務所申請『指界』,一筆僅400元,說不定還會發現自己是土財主,一夜成為億萬富翁!」(記者:陳韋帆)
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去年前11月累計繼承移轉達6.4萬棟,創下歷史新高,全年有機會挑戰7萬棟,繼承移轉每年數量穩定增加,15年的時間繼承就呈現翻倍成長,顯示人口老化狀況嚴峻。(記者:陳韋帆)
台灣2026年將走入「超高齡化社會」,高齡人口將超過400萬,全台40年以上老屋也早超過300萬戶,站住宅總量3分之1以上,然而,談到房市議題,政府與大眾往往總是關注於房價之上,忽略了高齡友善居住環境的重要性!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表示,「政府除了推動長照政策,對於住宅環境改造也應該即刻提出對應性政策。」(記者:陳韋帆)
疫情爆發至今已三年,雖然最近迎來國境解封,但有些飯店沒撐過疫情高峰期,使求售、換手消息頻傳!台灣房屋彙整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發現單單桃園地區,今年上半年4棟億級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當中,就有3棟是旅宿易主,另有一件交易為銀髮護理之家轉手,而這些大型商用不動產,不僅建設公司背景的買家青睞,也有醫藥體系的業者入主,未來除了重建推案外,亦可望發展銀髮長照事業。(記者:陳韋帆)
台灣在高齡化下,繼承者越來越多!根據內政部資料,2005年繼承移轉量僅3.2萬棟,之後逐年攀升,2021年已達6.2萬棟,今年前8個月也高達4.5萬棟,推估全年將再創新高。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傳統觀念上,繼承而來的房子是祖產,通常買賣意願較低,但台灣有兩情況,購屋者有機會撿到便宜!」(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