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汐止出現一筆低價高投報物件,開價僅450萬、1坪15.3萬,投報率逾8%,堪稱市場行情4折。不過房仲提醒,此為頂樓加蓋權利屋,購買前恐須當心拆除、貸款等六大風險。(陳韋帆)
全台迎來最大交屋潮,2025年上半年住宅使用執照核發量近7萬宅,創下2006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歷史新高。房市專家提醒,此波交屋潮正值限貸令發威,購屋人須留意貸款條件,以防違約風險。(陳韋帆)
房市寒流蔓延至法拍市場!內政部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台拍賣移轉僅1,516棟,創2003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新低,六都全面低檔,其中台南僅99棟。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法拍物件本就高風險,再遇限貸與買氣低迷,成為重災區。(陳韋帆)
青年購屋明顯小宅化,全台25坪內小宅10年內暴增42.7萬宅,專家警告,小宅藏「高單價、高公設、高空置」三大風險,投資自用都應謹慎,極易套牢。(陳韋帆)
新青安引爆房貸之亂,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指出,八大搶貸亂象恐癱瘓市場,如銀行大小眼、自住首購受阻、金融風險飆升等,並提四大金融鬆綁解方,籲央行盡速鬆綁。(陳韋帆)
保險業資產布局轉型中!金管會自今年1月將不動產最低收益率降至2.545%後,保險業紛紛調節資產,從雙北老舊商辦轉向整棟廠辦、地上權與土地,鎖定中長期開發型產品以分散投資風險。(陳韋帆)
中南部風災水災頻傳,租屋糾紛連環爆!房客質疑房東未告知風險,修繕責任誰來扛?專家指出,結構毀損多為房東責任,但若房客未善盡保管義務,仍可能須負擔損害賠償。(陳韋帆)
台北小木屋雅房月租只要1千元,若願意每天拔草1小時,月租金還可以降至2百元,網路出現這則租屋廣告,讓專家都驚呼太便宜,不過也提醒應注意押金、安全及合法性等問題。(陳韋帆)
台灣近期雨彈狂炸,極端氣候下除造成災損、生活不便,專家指出,房價亦恐有受創疑慮,建議購屋參考「淹水潛勢圖」,避開低窪易淹、土石流等警戒區。(陳韋帆)
預售市場下修壓力浮現,李同榮示警,繼「換約潮、解約潮」後,下半年恐爆第三波「斷頭潮」,投資客多殺多風險升高,建議央行應選擇性鬆綁限貸,以免拖累市場信心。(陳韋帆)
房市翻轉,預售屋爛尾樓暗潮洶湧,房市專家何世昌表示,依循三步驟,一、查司法紀錄,二、看工地進度,三、查核信託帳戶,可大幅避開爛尾樓風險。(陳韋帆)
台北市出現賠售交易,30坪公寓僅千萬元成交,單價跌至3字頭,賠售500萬,遠低市場行情。專家指出,備註明列「急買急賣」,研判為特殊個案,但也提醒類似撿漏案件多為交易緊迫,買方須留意風險。(陳韋帆)
台北市精華區3字頭房價!文山區出現1戶24.33坪老公寓,成交價僅950萬,拆算單價39.05萬。專家指出,雖然網路查不到凶宅資訊,但關鍵在於備註有貓膩。(陳韋帆)
全台信貸又房貸人數再創歷史新高!今年4月雙貸族達39.8萬人,較2019年暴增逾10萬人。大家房屋賴志昶指出,疫情後不少民眾,透過信貸補房貸缺口,恐埋下財務危機。(陳韋帆)
今年預售市場交易量腰斬,價格卻未同步鬆動。六都預售屋交易量年減逾5成,僅台北市微跌0.6%,新北反漲近2成,形成價量背離現象。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表示,房價修正壓力持續擴大,提醒購屋人留意三大潛在風險。(陳韋帆)
全台購屋壓力持續加重!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2024年第4季全國房貸負擔率達46.62%、房價所得比10.76倍,等於民眾得不吃不喝近11年才能買房。近一年壓力上升最多的是台中市,房貸負擔率飆升6.02個百分點至56.26%,高居全台第一,連一向被視為「購屋天堂」的嘉義縣也榜上有名,年增4.67個百分點令人意外。(陳韋帆)
台北房價高不可攀,但仍有低總價選項!《三立新聞網》蒐集網路售屋資訊,發現西門町套房僅399萬即可入手,不過,觀察條件高屋齡、小坪數套房。專家指出,此類房屋過往大多是投資出租、等待都更用,高房價下自然也可買來自用,但無論如何,一定要留意裝修、房貸、凶宅等問題。(記者:陳韋帆)
央行限貸令恐爆雷?專家示警高槓桿購屋族要當心了!央行去年918打炒房後,房市買氣低落,市場一片哀號遍野,房市專家示警,雖然目前尚未傳出房貸還款違約潮,但不少人採「高槓桿、寬限期」方式購屋,現階段房貸不易、買氣低落、賣壓也持續攀升,一旦寬限期到期,恐將直面「房貸還款違約、法拍潮」等風險。(陳韋帆)
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降雨,嘉義、台南、高雄等縣市都發生積淹水,引發民眾對居住安全的疑慮。對此,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提醒,購屋前務必查詢「環境敏感區」資訊,像是易淹水、土石流、順向坡、斷層與土壤液化區,這些都可能危及人身與財產安全。目前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已建置「3D災害潛勢地圖」,提供完整圖資,協助購屋族提前避險。(陳韋帆)
高收入買盤縮手,釋出房市降溫警訊!據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最新統計,2025年第一季各收入層購屋族群普遍降溫,整體房貸申請件數季減逾2成、年減逾3成,其中「年收入逾400萬元」的高端族群更明顯緊縮,Q1申貸量季減27%、年減達40%,為全體買盤中縮手最劇烈的一群。(陳韋帆)
國揚建設(2505)今(26)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林子寬指出,雖面對全球高通膨、地緣政治及內需疲弱等挑戰,惟在新青安貸款政策穩定買氣下,仍支撐剛性需求。國揚在工業地產與都更案雙線布局,持續推進內湖、三重等地廠辦開發,累計土地存量逾1.6萬坪。總經理彭邵齡坦言,市場買氣腰斬、成本居高不下,建商態度更趨保守,未來仍將審慎評估推案節奏與風險控管。(陳韋帆)
房價高漲、購屋自備款門檻不斷墊高!據聯徵中心資料,2025年Q1七大都會區「銀行房屋平均鑑估值」,5年暴漲2百~8百餘萬,購屋自備款也必須準備更多,其中又以新竹市最慘,晚5年購屋須多自備271.8萬元(房屋鑑價平均1戶貴逾8百萬),增幅居冠。大家房屋賴志昶表示,房價仍處高檔、貸款成數收緊,購屋人需預備更多資金以因應資金缺口,避免貸款不足產生違約風險。(陳韋帆)
購屋「借名登記返還時」(俗稱掛人頭)當心被課重稅!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指出,若出資人與登記人不同,事後以贈與方式將產權返還,若時間拉太久、金流無法舉證,恐省下10%贈與稅,卻遭課45%房地合一稅。他提醒,早年常見的借名登記,如今已成稅務風險源頭,應審慎規劃節稅策略。(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