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宣布對美國擴大投資千億美元(約台幣3.3兆),目前雖然沒有提到對台灣減資的消息,但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時指出,「千億資金投入美國,一定會排擠到台灣的投資,是必然結果,至於台積宅,如果員工減少、產業鏈外移,爆炒的房價自然也會受創。」(陳韋帆)
龍年近尾聲,房市仍未出現崩跌!台經院今(24)日舉辦1月分「景氣動向調查報告」記者會,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會後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房市買氣出現小幅回升,主要是因為部分賣方鬆動小幅讓利,而央行、金管會等持續控管資金,卻又面臨估計蛇年房市將呈現有序降溫而非崩盤式下跌。」(陳韋帆)
台灣商仲五大行之一的高力國際舉辦2025年Q1記者會,會後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劉學龍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回首2024年,新青安貸引爆了全台購屋熱潮,房市激情中,卻也見到台灣人買著不宜居的小宅,購屋能力越來越差,香港化、小宅鳥居化的問題,財富分配持續兩極化當中。」(陳韋帆)
桃園小宅化加劇!桃園房價相對較低,近年已成為大台北區域輕移民聖地,但受到全台房價高漲、建商興案小宅化影響,桃園房屋交易也有「迷你化」趨勢。據內政部資料,2024年桃園住宅交易量,最大宗為15~25坪,相較10年前增幅達29.4%。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桃園不僅吸引大台北輕移民購屋,就連不少中南部北漂族也改選桃園落腳,帶動小宅居住需求。」(陳韋帆)
國發會每2年依據最新戶籍人口資料,更新不同生育情境下,未來約50年人口結構的可能發展,近期公布的最新2024-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報告顯示,台灣未來長期少子高齡化現象將更趨明顯,除了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2030年總人口開始低於2300萬人、年齡中位數為48.7歲;到了2039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30%。讓網友好奇,六都最先受少子化影響的區域是哪裡?
台灣住宅老化情況愈發嚴峻,根據內政部住宅及不動產資訊網指出,全台屋齡30年以上的比例已達到51%,其中台北市老屋比例佔比近72%最高,知名投資客「帥過頭」(本名黃家進)日前就在節目中直指,「台北市房子又老又舊,30年以後全市『萬華化』,到時候就準備遷都龜山島!」犀利言詞引起討論,更有網友好奇,要是現在買台北市的房子,是否會不保值?
央行為抑制資金過度集中於不動產市場,避免引發金融危機,日前出重手打房引發各界關注。信義房屋與地產秘密客Ting & Sam共同直播,回應第七波打房民眾最想瞭解的房市問題。信義房屋副總經理信泓浚在直播中表示,台灣出口、消費、投資皆呈現溫和成長,整體經濟未來走向相對樂觀之下,此舉打房旨在回歸房市交易正常化,健全房地產市場交易機制。因應政策變化,市場信心波動在所難免,呼籲消費者理性看待,目前僅是長期趨勢
近期房市在央行出重拳打炒房後引起熱論,有人認為房價要跌了,也有人認為「沒用,房價照樣漲」。對此,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透露,其實多數業者都支持政府抑制房市,因為上半年真的太瘋狂,而最不希望房市泡沫化的就是從業人員。
「南美智慧園區」近日舉辦動土典禮,昭安集團旗下開發商山榮資產指出,目前全台在AI、電商蓬勃發展下,廠辦、倉儲物流等各項需求大幅提升,而「南美智慧園區」更將打造醫療科技專屬的智慧園區,預計2026年第四季完工。(陳韋帆)
台灣房價居高不下,蝸居、鳥居情況越發劇烈!根據實價登錄,六都與新竹縣市購買1~4房占比,其中購買1房者,明顯有逐年攀升趨勢,反之,購買3~4房者,則是逐年下滑。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少子化、高房價,讓不少人只能越買越小,這樣的情況與各縣市房價高低亦有明顯關聯性。(陳韋帆)
房價居高不下,不少人盼等「少子化」致使房價崩盤。根據內政部資料,六都及新竹縣市,102~112年0~14歲幼年人口全部下滑,但整體房價漲幅3成以上,其中台中、台南及新竹市房價更是翻倍。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目前觀察到,少子化並未導致房價下滑,其表現與總體經濟、區域發展較有正相關,尤其有高科技產業進駐的縣市更加亮眼。(陳韋帆)
隨著人口高齡化,土地所有權人也出現老化現象,根據財政部資料,112年地價稅納稅人口中,65歲以上納稅人占比5年上升5.5 個百分點。大家房屋企研公關主任賴志昶認為,65歲以上年齡層屬「戰後嬰兒潮」世代,歷經經濟起飛年代,因此資產相對集中。(陳韋帆)
台灣國際化開始退潮了嗎?根據內政部資料,2023年「外國人來台購置不動產」,建物1,042棟、年減12.5%,土地128,329坪、年減7.8%。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該數據多為「外皮台骨」的外資以及取得國外身分證的台灣人,真正外國人在台灣購買不動產本來就極少數,談不上與國際化退潮與否有關。(陳韋帆)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台灣如同香港一樣,房屋鳥籠化持續加劇中。根據內政部資料,2023年「建物買賣移轉的平均面積」平均約29.7坪,創史上新低,相較10年前少了整整5坪。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高房價代價就是小宅化,民眾只能以有限預算換取購屋空間,且已有從北往南蔓延跡象。(陳韋帆)
企業購買不動產腳步已放緩!聯徵中心資料指出,今年7月企業購買不動產貸款餘額高達5.040兆,創統計新高,不過,進一步觀察年增幅,不過近1年僅2914.2億,增加已連續2年降低,且年增金額更是創5年新低。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房市目前有「政府打炒、升息、兩岸緊張、股匯震盪」等四大利空,企業購買不動產腳步已有放緩跡象。(陳韋帆)
薪水追不上房價攀升,1坪少買1坪房子!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2022年Q3全台平均買賣房屋面積為31.5坪,10年減10.63坪、縮水25.2%,等同一間大套房。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經理葉沛堯表示,房價飆漲、薪資追不上,是房屋買賣坪數縮水主因之一,若算上公設比攀升,恐怕實際居住空間的縮水幅度還不僅於此,明顯正在「鳥居化」當中。(記者:陳韋帆)
台灣2026年將走入「超高齡化社會」,高齡人口將超過400萬!長輩的快活人生變得愈加重要,看中其商機及需求,有業者引進日本電動輪椅「Model C」,並於今(30)日捐贈一台予新店央北社宅,盼望社區長輩能享有其便利性。(記者:陳韋帆)
少子化衝擊全台不少學校,倒閉或即將倒閉的學校,周邊學區宅也連帶受到影響,不過,除了精華地帶,也有不少特色小學周邊房市逆勢成長。21世紀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襄理董家菱表示,少子化的狀態下,對於父母而言,資源更加集中於小孩身上,尤其是雙語學區,周邊房價多數都在3年內出現逾2成漲幅。(記者:陳韋帆)
根據聯徵中心最新資料顯示,10年前80~100萬元與100~120萬元,約莫百萬年薪的購屋人,購置房屋總價約866~967萬元,不過今年第2季年收入80~100萬元與100~120萬元的族群,平均購屋總價為1114萬元與1216萬元,相較於10年前房價多出約250萬元,且買的面積還小了約4坪。(記者:陳韋帆)
台灣如同香港一樣,在高房價下,房子越買越小的「鳥居化」也正在發生,不過,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雖然大家房子越買越小,但在高齡化、房屋自有率約8成的情況下,國人靠繼承來的房子,約比新買的大了整整10坪,想要住大房子,恐怕靠繼承會比靠自己更容易。(記者:陳韋帆)
台灣鳥居化更嚴重了!根據聯徵中心資料,2022年Q2全台購屋總價連續2季站上1200萬,雖然沒有明顯持續攀升,但仍處於歷史次高的狀態。另,目前平均購屋單價28.3萬創歷史新高,購屋面積則僅剩43坪,創近13年新低,顯示台灣人買房,已經越買越貴、越買越小。(記者:陳韋帆)
現代人晚婚或不生,夫妻、小家庭以及單身不婚族的比例逐年升高,家庭結構的改變。根據統計,沒有生小孩的「頂客族」9年來就增加43萬戶!加上高房價、房屋政策等等因素,都讓住宅面積的需求越來越小,兩房以下的小宅產品也成為這波房市的主流。
甲山林集團旗下愛山林(2540)建設今(30)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祝文宇會後受訪表示,「其實台灣部分區域已明顯供過於求,且價格嚇人,例如高雄台積電就是最明顯的區域,所以『土地多、供過於求』的區域,房市泡沫化將至!」(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