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限縮後…銀行狂推「個人週轉金」?貸款餘額衝破7兆元!

2025/07/07 16:09
  • share_fb
  • share_line
  • A-
  • A
  • A+

記者陳韋帆/綜合報導

央行信用管制後,房貸餘額增長放緩,「個人週轉金」則出現連月暴衝現象。(圖/資料照)

▲央行信用管制後,房貸餘額增長放緩,「個人週轉金」則出現連月暴衝現象。(圖/資料照)

央行進行不動產信用管制後,銀行狂推其它貸款業務?據央行資料,2025年5月個人週轉金餘額達7.66兆元,年增率15.1%,且連續16個月年增逾1成,遠超過房貸的7.4%。房市專家提醒,個人週轉金借貸理財應更加謹慎,尤其是無擔保品之信貸、現金卡等,若拿去投資股市,一旦景氣翻轉,恐陷入無力償還窘境。

據央行資料,全體銀行2025年5月放款餘額中,個人購置不動產達12.6兆元,年增率為7.4%;個人週轉金(信貸、房屋增貸、現金卡等)則為7.66兆元,年增率高達15.1%。據悉,2024年央行918宣告不動產信用管制後,銀行積極轉向信貸等業務,不少民眾頻繁接到業務推銷電話,疑為「個人週轉金」貸款餘額暴漲的主因之一。

曾敬德指出,個人週轉金種類多,不少民眾借貸投入股、債市,應留意其風險。(圖/記者陳韋帆製)

▲曾敬德指出,個人週轉金種類多,不少民眾借貸投入股、債市,應留意其風險。(圖/記者陳韋帆製)

轉貸投資現象再現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個人週轉金種類眾多,除日常週轉外,也包括將房屋轉增貸再投資、購車或企業主個人名義借款等,與2013下半年至2014年房市高檔期情況類似。他表示,雖然銀行房貸受限,但對轉增貸業務仍積極爭取,因可透過週轉金放款,惟須符合同一申貸用途,且不得流入房市增加變相成數。

他說,近期觀察到不少民眾將房屋增貸資金投入股市、債券市場,以賺取利息收益。但目前銀行對貸款流向控管趨嚴,民眾若欲以不動產作為槓桿工具,應充分理解自身風險承受度。整體而言,週轉金攀升雖顯示借貸活絡,但背後反映資金壓力與投資意圖並存,金融單位須持續監控。

曾敬德提醒,開槓桿投資應量力而為,也應留意任何貸款依規不可變更用途。(圖/記者陳韋帆製)

▲曾敬德提醒,開槓桿投資應量力而為,也應留意任何貸款依規不可變更用途。(圖/記者陳韋帆製)

謹慎開槓桿資金運用

曾敬德指出,雖然透過增貸週轉可靈活調度資金,若資金用於穩健投資,報酬可期;但若景氣反轉或投資失利,恐陷入資金斷鏈風險。曾敬德強調,開槓桿應量力而為,「不要開到緊繃」,尤其在景氣不明時更應謹慎操作,以免小利換大虧。

最後,他提醒,金融業者普遍對貸款用途管控趨嚴,不論是房貸或週轉金,皆須符合申請目的,不可變更用途。專家建議,民眾在申貸時應詳細評估還款能力與資金流向,避免短期套利心態導致長期財務風險。穩健理財才是資產增值的長遠之道。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