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住展雜誌統計,今年截至上半年為止,大台北都更(不含危老)推案仍舊踴躍,推案量達755.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75.5億元,年增約30%。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今年都更大案,多是過去累積的成果,如今房市陷入多項利空,看別人的都更,永遠不會讓你失望,但目前營建成本高漲,最好別再傻了!(記者:陳韋帆)
根據實價揭露最新資料顯示,位於西門町的一處透天群,原本是由三溫暖等業者經營,不過去年11月實價揭露,160坪商四土地的透天群,以總價6.7億元成交,創下萬華區透天實價總價的新高,歸納其中原因「面積較大、商四土地、危老獎勵」,都是推升地價的主要原因。(記者:陳韋帆)
昇陽建設今(9)日召開股東會,由昇陽建設、新東陽集團董事長麥寬成主持,宣布昇陽建設110年合併營收10.16億、每股盈餘0.25元,今年不派發股利,已是昇陽連續第2年未派發股利。股東會畢,麥寬成漫步離去,並未接受媒體訪問。(記者:陳韋帆)
台灣各地推動都更推動不易,政府才在2017年推出《危老條例》來納入符合屋齡30年以上的危險老舊建築,讓民眾有更多管道推動重建,但雖有危老條例開先鋒,可危老條例有其推動時限,若沒有從都更相關法令面著手,也是治標不治本。
雙北都會核心區發展日趨飽和,近年新北房市推案主要集中在新興重劃區,然而市區完善的生活機能,卻是重劃區無法取代。最近在政府大力推動都更危老的帶動下,新北一線行政區也出現不少市區建案,除了可享有現成的生活機能,有些甚至房價比重劃區更為親民。
明天就是520,總統蔡英文上任就職滿6周年的日子,內政部今天特別強調,蔡英文在位6年期間,內政部為落實居住正義,透過「社宅興建國家隊」、「民間出租住宅納入社宅體系」、「50萬戶租金補貼啟動租屋體系正常化」、「都更危老邁入成熟」及「健全市場打擊炒作」等措施,居住正義已有重大進展。(記者:陳韋帆)
據住展雜誌統計資料顯示,近年地方政府、民間傳產、國營事業如台電、台鐵與中華電信,乃至於非營利的公益團體、宗教法人等機構,都與建商攜手進行土地開發或推案,且大多透過都更或危老重建等方式進行開發。(記者:陳韋帆)
危老改建仍是精華區老舊建物重建之路的首選,台北市的危老案件仍緩步增加當中,北市知名優質住宅區段民生社區,終於核准第一宗危老改建案,該基地位於南京三民家樂福旁的巷弄內,基地面積僅50.5坪,礙於基地規模受限,僅申請到22%的容積獎勵,另外台北市的陽明山上低調的別墅群,大亨路也有老舊建物參與危老改建,但僅拿到16%的容積獎勵。
從「高雄城中城大火」燒出老舊大樓公安疑慮,複合式大樓的管理問題受到關注,民眾更加關心自己的居住環境是否安全。因此,立法院11日初審通過《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消防法》、《建築法》等修法草案,規定複合式大樓須設立管理委員會、符合消防安全等要求,增訂被認定有危險的公寓大廈,必須在限定期間內成立管委會或是推選出管理負責人,否則該大樓每戶最高可處20萬元罰緩。
台中的半世紀老屋也有上億身價!據最新實價揭露,曾是偶像劇「三明治女孩的逆襲」拍攝場地,台中市西區五權四街25號的透天店面,建坪88.3坪,地坪113.7坪,屋齡高達53年,今年1月以1.01億元轉手,由精品家居業者無貸款購入,成為台中市2022年第一筆「危老級」億元店面交易!(記者:陳韋帆)
疫情重創飯店!根據交通部觀光局最新資料,相較於疫情前(2019)在包括客房數、住用率、平均房價、房租收入、餐飲收入、總營業收入上,除客房數與平均房費減少幅度較小外,住用率無論國際與一般飯店均減少25%以上,而房租收入幾乎腰斬,所幸有減幅較少的餐飲收入貼補,但總營業收入依舊大減三成以上。(記者:陳韋帆)
危老條例進入第5年,投資人買氣明顯降低。根據實價登錄,2021年台北市30年以上透天交易共409筆,總額171.8億、年減31.7%。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表示,由於危老容積獎勵日落條款已啟動,投資人、開發商投資意願開始降低。(記者:陳韋帆)
110年10月14日「城中城大火」帶走46條人命,內政部也立刻積極修法面對,相關草案前(24)日政院拍板,將送立院決議。相關條例第一步,危老大樓必須先成立管委會,引起外界不少質疑「窒礙難行」。對此,內政部次長花敬群也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其實政府會輔導,難度其實不高。」(記者:陳韋帆)
110年10月14日「城中城大火」帶走46條人命,內政部也立刻積極修法面對,相關草案前(24)日政院拍板,未來若送立院通過,凡認定有危險的公寓大廈,必須成立管委會並推選管理負責人,每一專有部分最高可處新臺幣20萬元罰鍰。對此,前台北市副市長、房產學者張金鶚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蘿蔔跟鞭子都應該要給,否則住戶若沒錢,或者要錢不要命,這種做法就不會有用。」(記者:陳韋帆)
「聽說隔壁棟危老重建計畫核准了呢」「啊?這麼快喔,我們這棟也有意願參加呢!我還來得及跟他們併嗎?要不要重新審查啊?如果拖到別人時間,是不是就不能參加了阿?」
近幾年在中央、地方政府積極推動下,「都更、危老」相當夯,在房價連年攀漲下,甚至有不少個案屋齡超高,與當初取得價相比,房價一翻就是20倍起跳,有趣的是,即使不少人知道「自主更新」相較「建商合建」,可以享受更多的增值利潤,但「自主更新」的案例卻仍然寥寥無幾,問題到底出在哪?《三立新聞網》彙整建商與都更公司說法讓讀者了解。(記者:陳韋帆)
房子老了想要自主更新,不想讓建商賺一手?泛公股銀行聯合成立的都更公司「臺灣金融聯合都市更新服務公司」(以下簡稱金融都更公司)首案現身!「紀州樂章」於今(10)日舉辦開工動土儀式。金融都更公司表示,該司是由政府政策性成立的泛公股事業,協助地主以自地自建方式,進行都更與危老重建。(記者:陳韋帆)
花蓮206大地震甫屆滿4周年,政院也在今(10)日通過「建築法」第77條之1修正草案,將送立院審查,倘若通過,未來只要耐震評估應予改善之建物,屆期未改善者,最高可罰30萬,得連續處罰,直至改善為止。(記者:陳韋帆)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全台核發建築物拆除執照達2793件,共6078宅,面積達78萬餘坪,件數寫下921後新高,其中住宅有1447件,共4148宅,面積達19.2萬坪,其中六都在住宅拆除宅數占比上達82.7%,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近年都更與危老話題夯,但整合成本不低,不過近年房價飆漲,也讓許多地主願意參與其中,加上政策推波助瀾,讓拆除件數寫下新高。(記者:陳韋帆)
房子一直蓋,空屋率卻創12年新低!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指出,「這一波房市大好下,投資客、建商就像出清垃圾一樣,全部都賣光了,加上危老、都更動了起來,空屋率自然下滑。」(記者:陳韋帆)
據統計台北市老屋屋齡超過40年建物比率66.29%,為六都最高,更有高達85.25%的建物屋齡超過30年。另外自2017年危老條例施行以來,在市民踴躍參與及建管處積極辦理下,至2021年11月底台北市危老重建計畫有效申請量701件,核准量更突破600件(截至2021年12月30日為617件),居全國之冠。
新北市新莊區公園一路的海砂屋日前開拆了!根據住戶說法,22年前就發現是海砂屋,建商數度介入整合,但仍無法成案,此次透過禾蓮建設與新北住都合作,終於不用再住在海砂屋裡面,每日心驚膽顫。禾蓮開發總經理沈振興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指出,「其實這個案子2個月就整合8成了!」相較其他都更整合,堪稱超級神速。(記者:陳韋帆)
受到土地開發飽和與政策鼓勵等因素影響,首都圈房市推案「兩極化」與「郊區化」的趨勢愈來愈明顯,除了台北市中心危老、都更案逐漸成為建商取得土地的重要管道,擁有稀有大面積素地的「士林北投科技園區」,乃至近郊的豪墅型產品也同樣受到業者與消費者的青睞,近來隨著房市快速升溫,不少重磅大案都已接續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