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房市因銀行滿水位限貸、央行加碼祭出「史上最嚴」第七波信用管制後,讓台灣房地市場急速冷凍,未來國內資金與投資目光有望轉向海外市場,有鑑於此,「APEX艾沛思環球物業」看好台灣高資產族群購買力,拓展海外高端豪宅布局,並引進杜拜不動產投資,成為台灣第一家引進杜拜指標高端住宅的海外投資代銷業者。
年初至今房市多頭,致使政府稅收大補血,住商機構觀察財政部數據,全台1~8月個人房地合一稅共達437.6億元,其中以台中市達81.9億元位居六都稅收王,另觀察漲幅則以桃園市成長逾1.2倍最多,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今年1~8月雖有央行升息、申貸排隊等風波,惟市場新規大致底定,強化買賣雙方交易意願,促進全台稅收大漲。
當前房市堪稱瘋狂,各縣市房地價格接連創下新高,尤其在新青安推波助瀾下,全台民眾集體陷入FOMO(錯失恐懼症)情緒當中,不怕買貴,就怕買不到;類似情景也在富人圈悄悄上演,隨著台商回流資金八月解禁,熱錢同樣讓台商FOMO到不行,搶著提「錢」卡位,甚至有台商太太三次向天許願,最終買下心儀豪宅。
房市買賣空前狂熱,房地合一稅收也創歷史新高!根據財政部資料,2024年上半年(H1),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收293億、年增88%,並創歷史同期新高。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從數字可見房價攀升、買賣次數之驚人。(陳韋帆)
房市真的超燙!在新青安政策、台股創新高等利多因素加乘下,今年前4月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逾11萬棟,是近13年來次高,僅次於2022年。置產族全力衝刺、積極進場,其中也包括換屋族;只是,開心換屋後還得面對複雜的稅賦問題,尤其是房地合一稅,沒拿捏好眉角,要上繳的稅金差距是倍數起跳。(陳韋帆)
換屋不只要繳房地合一稅,土地增值稅也不少。不過,要是新屋的土地公告現值加上賣出時已經繳納的稅金,超過舊宅的土地公告現值就能退稅;但要提醒的是,即使成功退稅,新屋在5年內也不得移轉、或有配偶間贈與等行為,否則將會被討回退還的稅金。(陳韋帆)
換屋族注意!拉長持有房屋的年限,稅金會跟著遞減,要是符合自住滿6年,還有400萬免稅額的優惠,剩餘的再以優惠稅率10%計算;算一算,自住和非自住要繳的稅金差很大。(陳韋帆)
離婚還要面對「稅制」問題!一對夫妻近日合意和平離婚,同時互換名下公寓與大樓,地政士呼籲,兩人想互換房屋,換屋的時間點就相當重要,才能避免未來售屋,面臨高額的房地合一稅,被政府大抽智商稅!(陳韋帆)
不婚不生已成為社會趨勢,但中華民國萬萬稅,繼承方式一旦走錯一步,高昂的稅金恐怕就會找上門!一對姊妹,姊出嫁、妹未婚,共同繼承父母遺產後,妹妹也在近期離世,姊姊依法再繼承妹妹向父母繼承來的房產,房屋出售後,竟迎來高額的120萬房地合一稅。(陳韋帆)
住商機構觀察內政部統計,全國2024年第一季贈與移轉棟數達1萬6610棟,為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同期新高;全國2024年第一季繼承移轉棟數則達1萬7474棟,是自2016年同期次高,僅次於2023年第一季的1萬8671棟。(陳韋帆)
中華民國萬萬稅,尤其是房地產牽涉到的法規尤其複雜,永慶房屋契約部資深經理陳俊宏表示,父母將不動產贈與子女,常見方式,每年244萬免稅額逐年贈與,但仍須留意印花稅、契稅、土增稅等問題。(陳韋帆)
受到房市交易熱絡帶動,全台的房地合一稅收也跟著翻揚,根據財政部最新公告4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達52.3億元,年增率高達129%,同時也是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歷年4月的同期新高,其中北台灣房市交易表現暢旺,新北市已經連續兩個月超車台中市,成為繳稅王。(陳韋帆)
中華民國萬萬稅!想要合法節稅,恐怕還得先請教專家。一名老嫗夫逝,為節省遺產稅,讓子女拋棄繼承,自己則主張「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省下150萬,不料,地政士卻傻眼指出,「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幫子女埋下一顆『房地合一稅』未爆彈,恐怕沒有真的省到錢。」(陳韋帆)
房市新建案買氣暴衝!根據國泰房地產指數,2024年Q1新建案30天銷售率61%,年增27%,銷售率明顯回溫。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股市高點、通膨、台積電話題、預售屋禁轉、新青安貸等五大因素,都是讓買氣快速攀升的主因,但要留意,一旦『房地合一高課稅期』、『新青安貸寬限期』、『預售屋禁轉後成屋轉售』三大賣壓陸續到來時,極有出現可能反轉。」(陳韋帆)
根據經濟部資料,2023年核准「華僑及外國人來台投資不動產業」金額約2.38億美元,較2022年下滑約35%,創2012年以來次低。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政府擔心台灣人透過外資炒房,先有房地合一課以重稅,2023年限制私法人購置住宅也上路,法規限制,加上國內案源不多,使外國投資「數字」轉趨保守。(陳韋帆)
觀察2023年的房地合一稅的各適用稅率件數,成長最多的是稅率10%級距,2023適用件數1523件,年增2.2倍,反映2016年以來適用自用滿6年400萬元免稅的屋主開始變多,房市開始出現7年之癢的轉手趨勢。(陳韋帆)
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庫稅收統計,今年3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42.4億元,寫下歷史同期新高,此次新北市擊敗台中市,成為新的繳稅王,貢獻8.5億。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地合一稅收攀升,反應房價持續走高,房市交易熱絡。(陳韋帆)
民間經常有放貸的代書,也有號稱土地整合專家的代書,特別喜歡介入家族開枝散葉後,許多後代共有的祖產。新北市經紀人公會理事長、金門地政士事務所所長蕭琪琳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這類型的代書,通常沒有地政士執照,一旦不幸委任他們,就有可能造成財產重大損失。」(陳韋帆)
根據財政部公布資料,2023年房地四大稅收共計2736.8億,包括地價稅940.7億、房屋稅893.1億、土增稅745億、契稅158億,其中,地價稅、土增稅分別年減0.3%、19.9%,房屋稅、契稅則分別年增4.6%、2.1%。(陳韋帆)
台灣售屋課徵「房地合一稅」已行之有年,但多數人一輩子可能只會買賣1~2次,經常忽略了可合法節稅的權益,永慶房屋契約部資深經理陳俊宏表示,房地合一稅的課徵方式,可扣除「必要費用」,其中就包括裝修費用,故購屋後一定要向廠商要求裝修單據並保留,做為未來抵稅的必要證據。(陳韋帆)
房貸方式正確很重要!一位父親購屋,因年邁導致房貸條件沒兒子好,讓兒子當了代理人,結果逝世時,遺產稅暴衝百餘萬。新北市經紀人公會理事長、金門地政士事務所所長蕭琪琳表示,「政府課徵稅率是依循法理邏輯,所以方式錯了,未來相關稅金是有可能課到你飛天的!」(陳韋帆)
2023年個人房地合一稅出爐,根據財政部資料,全國稅收395.3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而台中市則佔78.7億元,七度蟬聯房地合一稅收王。稅收資料顯示,雖然台中房價並非全台最高,但房價高漲、短期買賣交易多,故稅收總額也全台最高。(陳韋帆)
節稅「眉角」多,錯一步全部錯!小王(化名)6年前欲投資不動產,為了節稅,事前「自力讀法」,最終決定購買一筆農業用地,為了取得「房地合一稅」、「免土增稅」等優惠,近期才決定出售,還開心的向地政士分享自己的「聰明」,地政士將資料一看後直呼「全都錯了!完全不符合規定」,讓小王當場傻眼。(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