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商圈曾經發生有人墜樓卻壓死賣肉粽攤販的意外,如今事隔20幾年,現在這棟大樓房價也跟著上漲,從過去一坪40萬元上下,目前單價已來到5、60萬元。近期9樓某戶屋主持有11個月轉手,成交單價高達66萬,等於每坪漲了6萬元。
大直成為台北市的新天龍國了嗎?近年不少網友習慣以「天龍人、天龍國」稱呼台北人及台北市,事實上,天龍國一詞,專營豪宅的大師房屋董事長陳建慶曾表示,「天龍國」一詞起源自天母,早期富人、外國學校、外交官群聚,拒蓋捷運的區域特色,讓人對於天母有了天龍國的印象,但,老天龍國的神話已被打破,新天龍國誕生。(記者:陳韋帆)
大台北房價高昂,國民卻普遍薪水停滯不前,小資族買房往哪去,根據聯徵中心資料,2022年前三季,年收60萬以下新增房貸數為11,882件,其中淡水區以971件成小資族首選,新莊區958件微幅差距居次,中山區以406件排名第十,成為台北市唯一進榜的區域。(記者:陳韋帆)
房價居高不下,房貸期數越拉越長,最新內政部資料,2023年Q3全國平均房貸期數291個月,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又以台中、台南、高雄與新竹縣升幅最高,通通超過300期。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面對高房價,購屋族以拉長貸款年限面對,30年期房貸正成為市場主流。(記者:陳韋帆)
內政部祭出房貸補貼「1戶一次性給予3萬」,全台房價最高的台北市,限制原始貸款金額需在850萬以下,引起社會討論。根據聯徵資料,台北市並非全然無法符合條件,以2022年Q1~Q3來說,一共11條路、共244件有機會申請,其中又以林森北路52件佔比最高,不過,如果家庭年收破120萬,則就不符合資格,我們暫稱244件為「類」達標!(記者:陳韋帆)
內政部公布最新「擬設」的房貸補貼方案,1次性核撥3萬,限年收120萬以下、名下自用宅1戶以內,原始核貸金額台北市不得超過850萬,其他縣市則在700萬以內。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以全台灣房價來說,新北市、台北市民眾恐怕看得到、吃不到!」(記者:陳韋帆)
短線炒房獲利驚人!根據永慶房屋統計,大台北區域近2年內房屋持有不到1年便轉售的案件,平均1件獲利逾180萬,其中價差超過20%占比高達39.2%,平均獲利280萬元。對此,永慶房屋表示,即使《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條例有望抑制炒作,但消費者仍需注意!(記者:陳韋帆)
台北市「整宅維修補助申請」開跑了,台北市更新處表示,不少「整建住宅」(簡稱整宅)都已年久失修,只要申請通過,市府就會補助工程修繕費用90%,最高金額無上限!(記者:陳韋帆)
政府打炒房風聲鶴唳,雖然三讀是在2022年底通過,但2022年中交易量就明顯萎靡!不過,據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統計,2022年依舊有5個捷運站周邊房價漲逾1成,其中又以板南線的「昆陽站」年漲18%最多。(記者:陳韋帆)
龍山寺竟打破「房價凹陷」定律!根據永慶房屋統計,2022年台北市著名五大廟宇周遭房市價量表現,其中行天宮以71.5萬元的平均單價位居第一、松山慈祐宮則以全年696件交易量為最多,而龍山寺則以均價64.9萬元超過萬華54.2萬元均價,打破房價凹陷定律!(記者:陳韋帆)
房價居高不下,民眾也僅能往相對便宜的地方購屋!根據永慶房屋統計,2022年大台北捷運站周邊800公尺房屋交易排名,第一名為台北市中山國小站拿下,但其他九站通通都在新北市,顯見台北市居高不下的房價,讓房市買氣難以與外縣市比較。(記者:陳韋帆)
房價飆漲,上班族想靠自己買房越來越難,大家房屋彙整2022年實價登錄,發現大台北41個行政區中,1字頭成交價僅剩新北市13個行政區,其中以淡水第一252件、八里第二150件。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指出,淡水、八里因地理位置偏遠或建商尚未完工,在房價飆漲下,自然成為相對低價區。(記者:陳韋帆)
平均地權條例1審過關,專家學者紛紛指出將有一波倒貨潮。對此,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表示,法案中預售屋禁止轉讓,確實會快速衝擊房市,半年內預售屋影響最大,全年房價跌幅約3~10%。(記者:陳韋帆)
近期主計總處發布最新國情通報,2020年底家庭平均每戶擁有資產為1263萬元,戶戶是富翁有千萬身家,掀PTT論壇熱議。(記者:陳韋帆)
斥資606億元的捷運聯開案「臺北市西區門戶計畫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C1/D1(東半街廓)土地開發案-台北雙星」,11日啟動新建工程,預計2027年完工。商仲業者表示,預估完工後資產總市值將突破2,000億元。
雖然近期房市買氣稍淡,但大台北地區危老重建卻非常旺。據安信建經彙整內政部資料顯示,雙北地區「核准率」再破8成,且高於全國水準。安信建經總經理張峰榮表示,大台北危老重建風潮正盛,雖然申請量受到景氣下滑影響,但因核定速度加速的緣故,重建量能還在進一步擴張當中。(記者:陳韋帆)
飯店業不景氣,他們乾脆拆掉重建!根據北市建管處最新危老核准資料,台北市老飯店「康華大飯店」今年10月危老通過核准,附近約600公尺處則是危老改建已經動工的六福客棧,統計北市目前已經有15間老舊飯店核准危老改建,另外,位於襄陽路上的國泰人壽大樓,也搭上危老政策的順風車,通過危老改建案。(記者:陳韋帆)
「臺北市西區門戶計畫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C1/D1(東半街廓)土地開發案」開發大樓今(11)日正式啟動!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本案投資額達606億,預計2027年完工,完工後勢必翻轉台北天際線。」(記者:陳韋帆)
北市都更處今(111)年首推公辦整建維護試辦計畫,相約市民到「台北都更解壓說」FB粉絲專頁線上投票,都更處陳建華處長指出,「傳統上,多數民眾都換陷入都更就是重建的迷思,事實上,『重修』也是一種重要的都更途徑,盼藉此活動讓民眾更加了解都更。」(記者:陳韋帆)
據住展雜誌統計,今年截至10月24日止,台北市新成屋、預售屋建案(統計範圍為華廈、大樓建築,不含5層樓以下的公寓、透天)平均公設比為35.9%,較去年上升0.9個百分點,並創下歷史新猷。(記者:陳韋帆)
房價居高不下,老了也得扛房貸!根據聯徵中心資料,2022年H1,申貸者逾65歲的案件,佔比約1.5%,其中佔比的是台北市,高達4.3%,遙遙領先其他都會,且購屋平均鑑估值為3376.9萬元,總價也比其餘五都千萬左右的均價,高出近一倍,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可見首都銀髮族的負擔能力出眾,堪稱是「資深富翁」。(記者:陳韋帆)
台灣房屋統計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平台最新資料顯示,今年全台第二季平均交易屋齡26.7年,比上季的26年增加0.7年,而過去六都中平均交易屋齡高的都是台北,第二季首度被台中超車,以30.1年成為六都平均購買屋齡最老的都市,台北則以29.9年居次。至於屋齡最輕的城市仍為桃園,平均屋齡僅21.7年。(記者:陳韋帆)
中颱「軒嵐諾」逼近,台灣老屋多,要慎防街頭磁磚掉落!以台北市為例,累計107年至今,已達2560件外牆剝落事件,其中也包括砸傷人、車等情事,可謂是人為疏失造成的天降橫禍。對此,台北市建管處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若發生此類憾事,屋主、管委會都有民、刑事責任,理應善盡修繕維護之義務。」(記者:陳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