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連續2年價量攀升,即使近期Omicron爆發,根據房仲、代銷業者說法,交易持續熱絡。對此,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指出,「這一波房市來的又快又急,不少人擔心沒買到房子就會虧,所以無懼肺炎勇敢購屋,事實上,今年房市隱藏版的大魔王『升息』極有可能來臨,一不小心就會讓房市崩毀。」(記者:陳韋帆)
房子一直蓋,空屋率卻創12年新低!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指出,「這一波房市大好下,投資客、建商就像出清垃圾一樣,全部都賣光了,加上危老、都更動了起來,空屋率自然下滑。」(記者:陳韋帆)
學者章定煊被網友譏笑「不買房,只會發負面訊息。」對此,章定煊表示,「我如果中樂透,投資還是首選房地產,偏偏我與大家一樣都是小資族,買房子不僅要承擔風險、房貸,不動產還有變現性低的問題,倘若急用出售,無論賺或賠,仲介、政府都還是有錢賺,我當然不建議大家投資不動產。」(記者:陳韋帆)
央行總裁楊金龍昨(22)日在立院上進行「如何遏止銀行及融資公司放貸淪為股市禿鷹和房市炒手的推手?」專題報告時,針對房價上漲及購屋年齡層遞延一事,楊金龍回應,「我也是40歲才首購,年輕人負擔不起的時候就租房。」這一席話,引起不少網友砲轟:幹話王。(記者:陳韋帆)
面臨高房價,台灣也出現了躺平族一詞,放棄購屋、不婚不生,只求三餐溫飽,但真的躺平就安穩了?財經學者章定煊表示,「我認為台灣接下就是會面臨物價的溫和上漲,主要有四大因素,一、高油價不增產,二、資金過剩 資源配置嚴重扭曲,三、去中國化全球分工重組,四、碳排放問題。」(記者:陳韋帆)
大家常聽到「不吃不喝XX年才能買房」!對此,學者章定煊認為,這樣說法不切實際,沒人可以真正不吃不喝,若以新北市房市現況來說,基本上一般家庭想成功買房,40年省吃儉用就有機會買到了,不過這樣子,就會一輩子黃金歲月,只節儉為房。(記者:陳韋帆)
財經房產學者章定煊近期曾說「3年後房貸利率可能到3%」,話一說出後,遭許多網友罵翻。對此,章定煊認為,這並不是很離譜的估計,以目前的1.35%升到3%,一共是6碼半,隨著美國升息、中國資本外逃,台灣就可能必須升息6碼應對,所以這樣的推估並不奇怪。(記者:陳韋帆)
近年房市火熱,房價不斷飆漲,到底會走向什麼地步?財經學者章定煊指出,目前看來,台灣房地產將一路走到黑,也就是一路泡沫化,全台灣都漲得亂七八糟,政府完全擋不住,最終泡沫破滅。(記者:陳韋帆)
央行理監事會即將於9月23日登場,對於「升降息、信用管制」兩大議題,外界有著諸多揣測。財經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指出,依照現況,兩項都不會有變動,除非有其他的考量。(記者:陳韋帆)
雙北疫情升溫,5月15日、16日,兩日本土案例共計386例!房市將受到衝擊?財經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指出,目前房市已與疫情綁在一條繩子上,必須等兩周觀察期過了,才能知道此次房市是否會殺盤盡出,還是回歸平穩。(記者:陳韋帆)
代表房市新建案銷售概況的《國泰房地產指數》近日公布最新2020年第二季數據,全國七都會區新建案共有253個,每坪主力開價單季上漲23.3%,為每坪42萬元。學者便直言,這一季新案市場「狂熱推案」、「又貴又硬」,顯然「置產客熱情捧場、自住客含淚買單」。
目前新北市有建設題材的地方,不管短線1年房價或長線5年房價,皆有不錯表現。根據學者以2019年12月「清華安富房價指數」回推5年與1年報酬率,若以5年數據來看,林口為負9.99%、汐止區負9%、八里負9.76%為新北最弱三區,最令人意外的是擁有機場捷運及人口紅利的林口,而汐止因捷運無期,入榜無懸念。
近幾年全台六都房價處於基期低的台南、高雄漲勢較兇,甚至房價漲勢早就外溢到六都以外的郊區,反觀台北市房價處於持平態勢。根據學者透過「清華安富房價指數」分析,發現台北市的5年房價報酬率為負8.16%,呈現墊底狀態,再細部分析行政區會發現,大安區5年報酬率為負10.18%明顯「跌落神壇」,最抗跌的南港區,則為負5.99%。
近年全台非六大都會區的區域,竟然已經成為房價飆漲熱區,且報酬率相當驚人。根據「清華安富房價指數」揭露最新4月價量數據, 以房價表現而言,六大都會區中,台南市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逾5%最為亮眼,中部縣市以彰化縣漲幅逾3%最大,南部屏東縣房價漲幅近8%,表現最為亮眼,居全台之冠,嘉義縣市漲幅同樣近7%,居全台第二。
近期全球股市殺聲隆隆,景文科大財經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在個人臉書指出,台股、美股近期都發生了類似「夜驚」(也稱為營嘯、炸營)的現象,台股外資大喊一聲,帶頭亂砍,大家就跟著砍成一團,等到冷靜下來,看了政府利多,發現自己莫名其妙亂砍一通,才開始回補,造成股市暴跌又急彈。他提醒,現在房市假若三種人出現不理性的「夜驚」亂砍價,將成為房價破口。
房市成交量在2019年有所復甦,但卻從2015年開始歷經連續4年買賣移轉棟數為20幾萬棟的「低量能市場」。有學者曾在2018年初警示房市「ㄣ型反轉」,也就是價量會有小陽春、小反彈,但市場客源緊縮、推案小宅化,恐怕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有「ㄣ型反轉」破口。
低利率時代,許多建商想助攻年輕人買房,就推出了低首付、低自備款、彈性付款,甚至公司貸款,讓低薪、還沒存到自備款的年輕人,可以跨越門檻順利購屋。不過,學者警示,現在許多年輕人30歲過後收入快速下滑,屆時除了繳不起房貸得賣房子,嚴重的話,銀行端還會產生許多不良資產。
台北市公寓已經不如房價多頭期,炙手可熱,反而呈現整體平均房價往下緩跌態勢。根據台北市地政局統計的「台北市住宅價格指數」,公寓已經從2014年5月高峰緩跌,甚至並與小宅價格指數纏鬥。學者分析,不管是危老或都更整合之路漫長,許多投資客殺出、年輕人移居外圍住新大樓,都是老公寓價值衰退的原因。
曾經買過房,但換算租金、房價,發現把房子賣掉,租大房子活得會比較像人的「無殼教授」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近年看穿高房價,感嘆台灣炒房社會,也提醒民眾買房「量力無為」。他最近在個人臉書就說,開了4個帳號打手遊,就是希望努力一點,可以把帳號賣到好價錢。
最近房市頗有回彈之感,建案價格變硬,買方驚慌失措就給他拼下去,學者認為,這跟「官方立場的用語」有關。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指出,官方立場的用語,會改變消費者的知覺(Perception),例如今年房貸餘額上升跟土建融貸款上升,央行官方新聞稿,使用了房市「回溫」這兩個字。
沒有買房,是否就真的矮人一截?以社會層面來分析,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日前在個人臉書發文表示,租屋族最怕不是漲租,而是房東突然不租了,得不斷找房輪迴,而買了房,遇到惡鄰居也是求助無門,但在台灣,對於擁有房子這件事,是有階級性標籤。
物價通膨,讓民眾手中的現金愈來愈薄,買房抗通膨,一直是一個被討論的議題。關於這點的思考,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指出,高貸款負擔率與長年期貸款之下,對應的是職場上終身雇用愈來愈難、中年失業的威脅愈來愈高,最後只好死撐扛房貸。
大台北房市從2015年開始反轉,許多重劃區更是賠售烽火蔓延,且屋主可能早已經賠光自備款。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以買房財務槓桿換算,以貸款8成來看,1000萬元的房子,自備款200萬元,但許多地區房價已經跌了2成,換句話說,這些購屋族已經成為,持有負資產的正港「屋奴」。